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作用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内力作用 课件(共50张PPT)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内力作用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代表形态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科罗拉多大峡谷
流水侵蚀切割
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内力作用
能量来自于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表现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我们眼中看到的地表形态
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高的高原,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雄踞地球之巅,号称“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中段的一个盆地,考古队发掘出了一块类似棕榈叶片。
请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Plate tectonics
板块的运动状态?
分离(生长边界) 挤压(消亡边界)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版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内容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欧亚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非洲板块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观察板块运动与世界地形图,分析板块分布与世界主要山脉之间的关系
地理图册15页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①相互碰撞(1)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较薄的板块向下俯冲,使大陆板块受挤向上拱,形成山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①相互碰撞(2)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
W-Pacific Tectogene
勘察加半岛
日本群岛
千岛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所罗门群岛
斐济群岛
新西兰南北岛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菲律宾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汤加海沟
克马德克海沟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①相互碰撞(2)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受挤上拱,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②相互分离(1)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分离
由于大陆地壳较厚,会形成狭长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如果持续分离,海水涌入就会形成海洋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②相互分离(2)大洋板块和大洋板块分离
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海底山脉”或“大洋中脊”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
张裂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的岛弧(如日本群岛)、美洲西岸的落基山脉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张裂: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思考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红海
大西洋
马里亚纳海沟
台湾岛
找出下列位置,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说明其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1.喜马拉雅山: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2.阿尔卑斯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
3.落基山脉: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
4.安第斯山脉: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5.红海:
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及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
6.大西洋:
7.马里亚纳海沟、台湾岛: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2018浙江11月)选考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C
真题溯源
真题溯源
(2021年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
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裂谷
A
思考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板块边界有何关系?
①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②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
火山口湖
火山岛
火山锥
状态
活火山:至今仍然活跃
休眠火山:很久没有喷发了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了
地形
ex日本的很多火山
ex长白山天池
ex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
火山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2.根据活动情况,火山分为三类
3.读图2-36、图2-37,议一议,火山地貌在形态上有何特点?尝试用等高线绘制一幅有火山口湖的火山地形图。
火山湖
剖面图
500
600
500
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2022年8月3日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喷发,熔岩在山谷裂缝中流动,形成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形单元在形成过程中的火山喷发类型与法格拉达尔火山喷发类型相同的是( )
①印度西部高原②美国哥伦比亚高原③日本富士山④长白山主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冰岛火山频繁喷发是因其位于( )
A.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
B.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
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A
随堂练习
C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课时二
在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的裸露岩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岩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错开的情形。这些由地壳运动的“痕迹”,叫做地质构造。
断裂错开的岩层
变形弯曲的岩层
课堂导入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
1、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明晰概念
褶曲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明晰概念
四川四姑娘山五色山
景观欣赏
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思考探究
在图2-34中,用虚线绘出背斜部位缺失的岩层。
议一议,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表现背斜顶部张力
表现向斜中部挤压力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岩层新老关系
1)、岩层形态
背斜和向斜的判定方法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思考探究
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牛刀小试
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褶皱构造中找?
找地下水应在什么褶皱构造中找?
思考探究
隧道应该在什么褶皱构造中修?
背斜,天然拱形是良好的承重结构,易开挖,不易积水。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历时一个月制作出一座“巨型”纸桥。这座纸桥高1.2米、长3.8米、重58千克,理论承重1500千克。十几名大学生们登上纸桥现场演示,展示了这座纸桥的“威力”。
思考探究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
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断层
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的断层
明晰概念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明晰概念
明晰概念
读图2-32,完成相关任务。
(1)断层面是指岩体断裂错开的面,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图中找到断层面、断层线,并将它们标注出来。
(2)想一想,岩体发生破裂就会形成断层吗?
形成断层的两个条件
岩体破裂
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面
断层线
不会
读图2-32,完成相关任务。
(3)议一议,沿断层线常发育成什么地形?
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隧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向斜的是 ,地堑是 。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
(3)华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处。
(4)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
C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牛刀小试
A
D
真题溯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