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
地理试卷(A卷)
考试时间:2024年9月12日14:30-17:05 时长: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2024年6月6日,美国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乘坐“星际客机”飞船飞抵国际空间站。由于飞船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到9月12日,两位宇航员已在国际空间站滞留三个多月。图是两位宇航员在太空的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空间站的航天员日平均花费高达3.5万美元,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太空运输物资成本高 B.太空中制氧成本高
C.太空中人体消耗物质快 D.空间站宇宙辐射多
2.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国天宫空间站宇航员也在站内开展了趣味运动会(跳跃、倒立、举重),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主要是因为处于太空的空间站( )
A.自转速度快 B.站内摩擦力小
C.失重较严重 D.站内大气稀薄
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 )
A.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 B.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值区
C.东北边境内全部属于密度均值区 D.西南边境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
4.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丰度( )
A.整体呈增加趋势 B.西北边境内升外降
C.西南边境减少较明显 D.东北边境上涨较小
乡村聚落格局的变化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近20年以来,通过自然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驱动,江西婺源篁岭村已由从传统的乡村聚落演变成为典型的乡村旅游聚落,并成为乡村旅游的标杆和典范,享有“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的美誉。图示意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叙述合理的是( )
A.单一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上升 B.聚落功能区逐步出现分化
C.内部空间结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 D.聚落中心地等级逐步提升
6.依据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推测其驱动力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本体 ②客体 ③媒介 ④主体
Ⅰ景观资源 Ⅱ政府—居民 Ⅲ规划实施 IV市场需求
A.①-I,②-II,③-II,4-IV B.①-II,②-IV,③-I,④-III
C.①-I,②-IV,③-III,4-II D.①-IV,②-I,③-III,4-II
“鱼梁”是粤北山区连平县一种古老的农业装置,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其由两排桥墩和中间的竹排架组合而成,装置形态整体呈U形,喇叭口朝向上游,吞纳河水后化成若干股支流从两侧、底部流走(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
A.分洪 B.捕鱼 C.灌溉 D.拦沙
8.该农业装置作为地理景观体现了( )
①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②农业景观体现地域文化
③文化观念引领发展方向 ④装置形态反映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8月14日,北京天空开启了一种漫画版美好的“冷涡蓝”,被网友形象地称为“美颜蓝天”。气象部门解释,冷涡是对流层中高层存在的具有冷中心的低气压系统。图为“冷涡蓝”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9.此次冷涡蓝天气的形成条件是( )
A.中高空受低压控制,气流辐散 B.中高空西风环流强劲,带来大量水汽
C.受大陆气团的控制,炎热干燥 D.中高空的气流辐合,带来北部冷气流
10.从北京具体的预报来看,在14日至20日,每天都有“雷阵雨”的字眼。关于本次雷阵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冷涡气流受地形影响上升 B.暖湿气流上升,大气极为不稳
C.低层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流抬升 D.热岛效应导致暖湿气流的上升
11.受冷涡天气系统影响,该地可能出现( )
①冷涡出现频繁,形成梅雨天气 ②温度降低,影响农牧业生产
③形成大风冰雹,影响交通出行 ④加剧台风,强烈地吸引台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黑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祁连山北麓,向北注入居延海。黑河中游河床分布着深厚的砾卵石层,该河段周边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据水利部消息,东居延海因合理用水已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图为黑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冬季,中游盆地河水全部渗入地下,主要原因是( )
①地下水埋藏很深 ②河床透水性强 ③区域断层发育 ④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确保东居延海近20年不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中游灌溉区农田面积大量减少 B.东居延海生态环境改善,植被增加
C.居延海地区暖湿化,降水增加 D.政府对该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
大同盆地西缘的口泉断裂带是一条控制盆地形成与发展的主干断裂带。图示意位于大同盆地西缘的口泉山断裂切割新生代玄武岩,f1(盆地与山体的分界线)、f2(低坡度山体与高坡度山体的分界线)为口泉山断裂的分支,两处分支兼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自断裂发育起,较低海拔地块地势不断降低。图中75m和190m数值表示水平移动距离。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地质发育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坡度山体为地堑构造 B.冲积扇形成于f2断裂水平运动之后
C.高坡度山体为向斜构造 D.盆地冲沟形成于f1断裂水平运动前
15.根据河流流向,判读低坡度山体的运动特点最可能是( )
A.上升运动并有右行错移 B.上升运动并有左行错移
C.下陷运动并有右行错移 D.下陷运动并有左行错移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新疆天山石林所在地形成于山间盆地,现在位于山脊之上,属于砾岩地貌。石林地区四季多雾,水汽主要来源于雪岭冰峰环绕的尤尔都斯盆地。天山石林附近有中国第一条翻越天山主脉、跨越冰川和高山冻土区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被称为“电力天路”。图1示意天山石林地理位置,图2为天山石林景观。
图1 图2
(1)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塑造天山石林地貌的过程。(8分)
(2)说明尤尔都斯盆地水汽丰富的原因。(6分)
(3)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推测修建“电力天路”过程中的困难。(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几内亚湾地处赤道附近,近岸有尼日尔河注入,几内亚暖流(图)是北大西洋赤道暖流的组成部分,其自西向东流。几内亚暖流流经几内亚湾整个北部沿岸海域,绵延400~480千米,对沿岸地理环境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1)指出几内亚暖流成因类型,简述几内亚暖流的形成过程。(6分)
(2)8月尼日尔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较低,说明理由。(6分)
(3)相比于乙地,判断甲地6-8月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有人用“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乡村”来形容我国现在的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有人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目的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重庆市积极面对现实问题,实现新型城镇化转型。图为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表1示意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和重庆城镇化率资料统计。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统计 重庆城镇化率
坡耕地占95.3% 坡度>25°的耕地占12.1% 1997年,34% 2015年,60% (全国2015年为56%)
垦殖指数 36.1%(全国平均10.4%)
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2005年至2014年 由1.5亩减少为1.12亩
可开垦耕地占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 0.4%
表1
(1)分析“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乡村”现象产生的现实原因。(6分)
(2)重庆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请从表1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两条此问题产生的依据。(4分)
(3)请为加快推进重庆市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
1. A
2. C
3. D
4. A
5. B
6. A
7. C
8. A
9. D
10. C
11. D
12. B
13. D
14. B
15. C
16.
(1)内力作用:地壳抬升,使沉积岩出露地表;岩层受挤压,裂隙发育。外力作用: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裂隙不断变大;岩石崩塌,形成石林地貌。
(2)尤尔都斯盆地周围高山环绕,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气温低,蒸发弱,水汽充足。
(3)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带;气候寒冷,多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
17.
(1)风海流。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受东北信风的吹拂,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补偿大西洋西部因赤道暖流带走的海水,形成几内亚暖流。
(2)8月尼日尔河径流量大,河水注入量大,稀释作用强;尼日尔河河口附近海域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海水盐度较低。
(3)甲地降水量较多。原因:6 - 8月,随着赤道低压带北移,甲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乙地受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
18.
(1)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城市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市定居;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同时兼顾农业生产,导致“身在城市,脚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虽然在城市工作,但对农村的土地、家人等仍有牵挂,导致“身在城市,心系乡村”。
(2)坡耕地占95.3%,坡度>25°的耕地占12.1%,可开垦耕地占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0.4%,说明耕地资源有限,后备耕地不足;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2005年至2014年由1.5亩减少为1.12亩,说明人均耕地减少。
(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