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末检测卷(教师版 学生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末检测卷(教师版 学生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课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作出将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④错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2.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C.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D.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答案 B
解析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B符合题意。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不符合题意。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之前已经基本形成,C不符合题意。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D不符合题意。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了“中国速度”……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最美景象、最新成效。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生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②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排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④排除。
4.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2023年4月1日,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文艺汇演在福州举行。群艺团队们一起用文艺形式共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抒发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豪迈情怀。以下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是(  )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②③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就,④不符合题意。
5.第六届进博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开放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心愿 ③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连续成功举办6届进口博览会,充分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③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不能说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心愿,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重要转折点,④错误。
6.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章华妹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如下图),成为“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成为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吃螃蟹”的勇敢开拓者。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19亿户。这张营业执照的出现(  )
A.体现了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B.标志着中国公有制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C.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 A
解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个体工商户历史性地超过1亿户,体现了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A符合题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B不符合题意。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不符合题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不符合题意。
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以及强起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该思想,②说法错误。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以及强起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③④符合题意。
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说法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说法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符合题意。
9.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后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相继被写在党的旗帜上。由此可知(  )
A.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马列主义是指导中国建设成功的不变真理
C.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现成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展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说法错误。“不变真理”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B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导,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的“现成的方法”,C说法错误。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展,D符合题意。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摆脱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依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中心
③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引领
④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④符合题意。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政治建设为中心,②说法错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③说法错误。
11.能望穿百亿光年的“中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令人猝不及防的大暴雨灾难下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都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之所以重视制度建设是因为(  )
A.制度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我国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坚定四个自信
C.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国家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答案 C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A错误。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错误。我国之所以重视制度建设是因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C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错误。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制度保障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①④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不会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制度保障,③错误。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面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物质支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①②正确,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支撑”,④错误。
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于世界的底气,敢于排解万难的豪气和勇气。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制度
③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④未体现四者的关系,排除。由课本知识可知,①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认识,符合题意。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的完成(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③实现了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未实现,①错误。这三件大事的完成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让人们更有信心,②正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说法太绝对,③不符合题意。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春满南粤,鹏城回响,我们一起来观听:
前海:核心引擎动能澎湃,企业纷至沓来。原来还是一片滩涂的前海,现在已经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渔民村:“物质小康”快步迈向“精神小康”。新增的8幅浮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时代渔村人勇担先行示范使命的喜人变化。
北站社区:小社区大舞台,多元共治有力量。从原来的偏远社区到如今高楼林立、人口稠密的都市核心片区,北站社区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光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突破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展,长期扎根于基础研究创新,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
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12分)
答案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技术突破、社区治理水平提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沐浴着建党百年的荣光,雪域儿女沉浸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喜悦氛围里,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奋进七十载:雪域高原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旧西藏,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生活苦不堪言,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达95%,人均寿命只有35.5岁。如今,西藏率先在全国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2023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西藏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恩情记心间: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1951年至1978年,中央调派3万多名干部到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截至2023年,已选派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
◆启航新时代: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四个自信”的知识,谈谈雪域高原奋进七十载,沧桑巨变的原因。(16分)
答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西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雪域高原沧桑巨变。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在艰苦的高原能取得如此发展奇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援藏精神振奋着人心,鼓舞着前进。⑤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浙江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村民王登辉眼里,改革开放是绿水青山换新颜——受益于河长制推行,家门口的小河又变回儿时的水清岸绿;在上海市民李阿伯眼里,改革开放是餐桌上的进口美味更多了——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超市里进口生鲜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很实惠;在浙江义乌商家吴晓明眼里,改革开放是出口订单的不断增长——得益于当地开通世界杯海运专线,义乌制造的世界杯相关产品从宁波港和上海港出发,只需要20天至25天就能直达卡塔尔哈马德港,和去年同期相比,吴晓明收到的订单量增加了70%。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12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课 课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作出将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  )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了“中国速度”……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最美景象、最新成效。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生机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4.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2023年4月1日,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文艺汇演在福州举行。群艺团队们一起用文艺形式共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抒发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豪迈情怀。以下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是 (  )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5.第六届进博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开放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心愿
③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重要转折点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6.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章华妹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如图),成为“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成为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吃螃蟹”的勇敢开拓者。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19亿户。这张营业执照的出现 (  )
体现了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标志着中国公有制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
①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②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以及强起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①③ ②③ ①④ ②④
9.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后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相继被写在党的旗帜上。由此可知 (  )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列主义是指导中国建设成功的不变真理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现成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展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论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摆脱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依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有 (  )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中心
③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引领 ④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② ①④ ①③ ③④
11.能望穿百亿光年的“中国天眼”向世界全面开放;“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令人猝不及防的大暴雨灾难下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都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之所以重视制度建设是因为 (  )
制度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国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坚定四个自信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国家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制度保障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
①② ①③ ②④ ①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面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物质支撑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于世界的底气,敢于排解万难的豪气和勇气。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制度
③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体系
①② ①③ ②③ ②④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的完成 (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③实现了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春满南粤,鹏城回响,我们一起来观听:
前海:核心引擎动能澎湃,企业纷至沓来。原来还是一片滩涂的前海,现在已经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
渔民村:“物质小康”快步迈向“精神小康”。新增的8幅浮雕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时代渔村人勇担先行示范使命的喜人变化。
北站社区:小社区大舞台,多元共治有力量。从原来的偏远社区到如今高楼林立、人口稠密的都市核心片区,北站社区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光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在突破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展,长期扎根于基础研究创新,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全产业链体系。
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沐浴着建党百年的荣光,雪域儿女沉浸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喜悦氛围里,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奋进七十载:雪域高原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旧西藏,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生活苦不堪言,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达95%,人均寿命只有35.5岁。如今,西藏率先在全国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2023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西藏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恩情记心间: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1951年至1978年,中央调派3万多名干部到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截至2023年,已选派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
◆启航新时代: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四个自信”的知识,谈谈雪域高原奋进七十载,沧桑巨变的原因。(1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浙江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村民王登辉眼里,改革开放是绿水青山换新颜——受益于河长制推行,家门口的小河又变回儿时的水清岸绿;在上海市民李阿伯眼里,改革开放是餐桌上的进口美味更多了——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超市里进口生鲜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很实惠;在浙江义乌商家吴晓明眼里,改革开放是出口订单的不断增长——得益于当地开通世界杯海运专线,义乌制造的世界杯相关产品从宁波港和上海港出发,只需要20天至25天就能直达卡塔尔哈马德港,和去年同期相比,吴晓明收到的订单量增加了70%。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12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