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课末检测卷(教师版 学生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课末检测卷(教师版 学生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课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蕴含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意义十分重大。新时代(  )
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所处历史阶段发生相应变化的时代
③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新时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①表述错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表述错误。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③④正确。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人类社会进入了最好的也是最后的社会形态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人类社会最好的、最后的社会形态,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③说法正确。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2000年实现的,④不符合题意。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①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
②表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步入了高级阶段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没有改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末,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①不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说法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4.用占世界7.2%的土地让占世界人口20%的人民过上好日子,用与美国相当的疆域养育4倍于美国人的人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成功的中国梦,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同时,中国梦并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要在“兼济天下”中发展自己,通过发展自己更好地兼济天下、造福世界。这说明(  )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世界大同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④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总和构成了中国梦、世界梦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错误。“通过发展自己更好地兼济天下、造福世界”说明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②③正确。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但不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总和,④错误。
5.中国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们的默默奉献,钱学森为中国航天梦拼搏攻关,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孜孜以求……他们倾尽毕生精力,不求回报投身科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这说明(  )
①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②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
④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在追逐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奋力开拓,上下求索,这说明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讲中华儿女创造了中国梦,没体现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④排除。
6.党的一大明确指出:“应当团结所有的人,竭尽全力与共同的敌人作斗争。”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和国际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说明(  )
①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
②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现实路径
③斗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善于斗争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一直强调斗争,斗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说法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政治保证,④说法错误。
7.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下列对“四个伟大”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四个伟大”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②伟大斗争统领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③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事业、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四个伟大”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事业、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①④正确;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伟大斗争统领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说法错误,②③错误。
8.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中央继往开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谋划接续奋斗提出的新目标。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②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④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②错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9.“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历经百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到2035年,我国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
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①③符合题意;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②④不符合题意。
10.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  )
①放弃个人利益,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来 ②踔厉奋发,争做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③把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作为人生理想 ④在追求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实现中国梦不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①错误。②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正确追求,符合题意。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目标已经实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③排除。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法,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国制度优越性,但不是重要保障,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
12.为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效,W省林业局针对深化林长制改革、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机制等12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调研,着力找准症结、提出对策、推动发展,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林业部门学深、悟透、走实。如果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
①在实践中展现思想的伟力
②让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
④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如何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到工作中,取得实效,如果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反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也不强调立足时代之基和回答时代之问,③④与题意不符。
13.2023年12月26日,海关总署召开全国海关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次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持续推进全国海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作出安排部署。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四梁八柱”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具有当代中国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而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四梁八柱”,②排除。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③排除。①④符合题意。
14.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提出九大本质要求以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些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认识,也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④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具有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③说法错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15.党的二十大报告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下列表述与“六个坚持”对应正确的是(  )
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坚持守正创新
②“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坚持问题导向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坚持自信自立
④“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坚持人民至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里的四维指礼、义、廉、耻四种纲纪,是中国传统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强调的是礼仪制度,①错误。“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即大厦接纳来自五个大洲的客人,开放的门能容纳大海的波涛,强调开放发展,②错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强调坚强,要坚持自信自立,③正确。“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要坚持人民至上,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浩瀚的星辰,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世代传递着飞天的传说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从零开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从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再到后来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中国航天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航天坚持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通过独立自主的大胆探索,成功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回顾历史,我国航天事业创造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展望未来,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续写航天新传奇,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技新高峰,再创人间新奇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航天是如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9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成就“飞天梦”、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作用。(9分)
答案 (1)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航天引领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国家实力的提升,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助推实现中国梦;③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世界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注入新的力量。
(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大批树牢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开拓创新的航天青年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终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赶上时代、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这一“中国之问”,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求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长征路上,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头脑,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让世界再次聚焦中国,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10分)
答案 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对人类现代化实践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丰富和扩展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完善持续深入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著作,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理性阐释和学科性建设,加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的动因。(12分)
答案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第四课 课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蕴含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意义十分重大。新时代 (  )
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所处历史阶段发生相应变化的时代
③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
①人类社会进入了最好的也是最后的社会形态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
①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
②表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步入了高级阶段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没有改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4.用占世界7.2%的土地让占世界人口20%的人民过上好日子,用与美国相当的疆域养育4倍于美国人的人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成功的中国梦,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同时,中国梦并不满足于“独善其身”,而是要在“兼济天下”中发展自己,通过发展自己更好地兼济天下、造福世界。这说明 (  )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世界大同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④每个中国人的梦的总和构成了中国梦、世界梦
②③ ①② ①④ ③④
5.中国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们的默默奉献,钱学森为中国航天梦拼搏攻关,袁隆平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孜孜以求……他们倾尽毕生精力,不求回报投身科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这说明 (  )
①中国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②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
④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6.党的一大明确指出:“应当团结所有的人,竭尽全力与共同的敌人作斗争。”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和国际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说明 (  )
①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
②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现实路径
③斗争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善于斗争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政治保证
①② ①③ ③④ ②④
7.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下列对“四个伟大”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四个伟大”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②伟大斗争统领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③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事业、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8.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中央继往开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谋划接续奋斗提出的新目标。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
①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②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④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9.“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历经百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到2035年,我国需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  )
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10.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 (  )
①放弃个人利益,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来
②踔厉奋发,争做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③把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作为人生理想
④在追求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12.为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效,W省林业局针对深化林长制改革、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机制等12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调研,着力找准症结、提出对策、推动发展,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林业部门学深、悟透、走实。如果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  )
①在实践中展现思想的伟力 ②让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 ④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13.2023年12月26日,海关总署召开全国海关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次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持续推进全国海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作出安排部署。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
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四梁八柱”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④具有当代中国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①② ③④ ①④ ②③
14.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提出九大本质要求以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些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认识,也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④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具有历史必然性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15.党的二十大报告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下列表述与“六个坚持”对应正确的是 (  )
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坚持守正创新
②“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坚持问题导向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坚持自信自立
④“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坚持人民至上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浩瀚的星辰,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世代传递着飞天的传说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从零开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从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再到后来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中国航天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航天坚持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通过独立自主的大胆探索,成功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回顾历史,我国航天事业创造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展望未来,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续写航天新传奇,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技新高峰,再创人间新奇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航天是如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9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成就“飞天梦”、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作用。(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赶上时代、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面对这一“中国之问”,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求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长征路上,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头脑,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让世界再次聚焦中国,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完善持续深入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著作,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理性阐释和学科性建设,加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的动因。(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