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武昌1.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背景2.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相关史事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下午5点到南京站,一时欢声震天,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21响。晚上11点,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1年12月)28日,各省代表会议开会——经讨论……临时大总统的名称,因全国仍有未独立省份,正式宪法尚未制定,正式总统亦无从产生,所以仍应冠以“临时”字样。——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孙中山》材料研读:根据材料:会议最终决定保留“临时大总统”的“临时”两字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体会到中华民国在政治上有什么进步性?原因:仍有未独立省份,正式宪法尚未制定,正式总统亦无从产生。进步性: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改变“人治”传统,树立宪法权威、践行”法治“理念方面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一、中华民国的建立探究:“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中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亚东开化中华早(新的政权)飘扬五色旗(新的国旗)新的纪年方法揖美追欧(新的政权组织方式)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五色旗: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为参议员新的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五色旗:以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二)概况材料二 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告各友邦书》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是无奈之举,但也暴露出南京临时政府软弱和妥协材料一 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三)外交政策袁世凯(1859—1916)1859年:出生于河南一个官宦之家。1895年:告密维新派得到清廷重用。1900年:镇压义和团获得洋人的信任。1905年:掌握全国北洋新军的控制权。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清廷急切要求“统兵平乱”。1911年: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大权在握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一)背景背景: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袁世凯简介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被迫重用支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镇压政治欺骗趁机施压进攻妥协退让逼宫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形势(一)背景背景: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背景:3.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1月16日袁世凯给清王朝的密电:“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播迁,已无相容之地。” “清帝尊号不变、每年领取四百万元费用,暂居宫内。”◎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统治中国268年(1644—1912)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2132年(一)背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外国公使合影1912.2.13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1912.2.15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3.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过程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1912.4.1课后活动:1、结合课本P47最后一段,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在 中划√。清帝必须退位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 结果1.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的理由,拒绝南下2.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3. 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人民第三章 参议院第四章 总统第五章 国务员第六章 法院第七章 附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 内容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 总纲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二章 人民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七条 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第九条 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第十一条 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三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一) 内容第三章 参议院……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 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 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四章 总统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第三十二条 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三十六条 临时大总统得依法律宣告戒严。第三十七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一) 内容(一) 内容关键词 约法具体内容国家主权平等自由三权分立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确立主权在民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平等自由原则,否定封建等级。三权分立行政权(总统、国务员)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制衡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三权分立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三权分立知识拓展: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4.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请评价辛亥革命?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意义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 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遗憾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 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本课小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课标要求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教法分析 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斗争,终于在辛亥年发动了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全国一半的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接下来革命形势如何发展?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件?下面,让我们走进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3.材料研读:(1911年12月)28日,各省代表会议开会——经讨论……临时大总统的名称,因全国仍有未独立省份,正式宪法尚未制定,正式总统亦无从产生,所以仍应冠以“临时”字样。 ——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孙中山》思考:会议最终决定保留“临时大总统”的“临时”两字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体会到中华民国在政治上有什么进步性?4.合作探究: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探究:“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中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评价外交政策:材料一: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师介绍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宪政意识。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课堂小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板 书 设 计中华民国的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doc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