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法治观念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法治观念。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任意识 :认识到维护社会规则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改进规则,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当家做主的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教学 难点 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导入 热点导入: 三星堆游客打架打翻文物 2024年6月4日13时许,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内发生游客打架事件。两名男子和两名女子在“保护与研究”展厅内因拍照引发纠纷,随后发生肢体冲突。冲突中,一名白衣男子拿起塑料凳子砸向另一名女子,被一名红衣男子用身体挡住,凳子最终砸在红衣男子身上。安保人员发现后迅速介入,将涉事游客分别带至医务室和警务室,展厅现场秩序迅速恢复。 授新课 热点链接: 最近“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打卡博物馆,感受人类历史文明的脉络,但是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在悄然增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明参观须知》,其中包括观众入馆须自觉接受安全检查,醉酒者、仪容不整者(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谢绝入馆。未经批准禁止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非参观活动。而仪容不整者(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谢绝入馆的规定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 游客1:为什么不能穿拖鞋 其他鞋就更高贵吗 不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游客2:穿拖鞋为什么禁止啊,博物馆又不是纪念馆。 游客3:有点不太理解,夏天实在是太热了,穿拖鞋进入博物馆,也并不是代表自己没有敬畏之心呀. 思考1:你认为是否应该禁止穿拖鞋入馆者 为什么 学生: 教师: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虽然我们有穿着自由,但是作为参观者我们务必要遵循博物馆的规则。 思考2:“禁止穿拖鞋入馆”的规则是否限制了参观者的白由 学生: 教师:规则的存在不是为了限制自由,恰恰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自由。 知识小结:白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观点辨析: 观点一:无人监督时,可以不遵守博物馆规则。 观点二:无人监督时,也自觉遵守博物馆规则。 思考: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说明理由。 学生: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示图片: 思考:某个周末你在博物馆看到这些不文明观展行为,你会怎么做? 学生: 教师:维护规则。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劝导的技巧: ①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热点链接:景区取消预约制引争议 近年来,景区预约制渐渐成为常态。在预约制下,景区按承载容量放票游客则线上预约,避免了排队购票、过于拥挤的苦恼。但随之而来的是在一些地方,预约制甚至成为进入景区的唯一通道,你是否有过预约失败只能望“景”兴叹的遭遇呢 这两天,北京的一项政策引发关注。北京市文旅局日前发布,“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不只是北京,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多地旅游景区相继取消实名预约提升游客体验。 思考:(1)你怎么看待景区预约制的变化 (2)你认为该规则合理吗 学生: 教师: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拓展:不断改进的各类社会规则 2019年12月1日,我国首部关于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 《民法典》施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9部法律同时废止。 我国现行宪法曾于1988年、1993年、199年、2004年和2018年做过5次修订。 思考: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学生: 教师: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探究活动:改进规则我来说 在博物馆里,你可以了解到一个物件乃至这个城市、整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随着很多城市对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大家可以参观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随意触摸珍贵文物、大声喧哗、不遵守参观秩序、用闪光灯拍照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博物馆管理的又一大难题。 思考:如果让你参与改进博物馆观展不文明现象的规则制定、你会提出哪些方面的建议 学生: 教师: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下列关于“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了规则,人们就失去了自由 ②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也保障着人们的自由 ③违背规则,我们就会失去自由 ④我们只有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一古训揭示的一个重要道理是( ) A 古人没有规和矩,所以画不出方形和圆形来 B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知道并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C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规矩行事,否则会难以成功 D 人们画方形和圆形的图画,必须使用规矩 3、下列属于通过自律来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 A.在公共场所吸烟被别人提醒 B.有关部门的监督使卖场井然有序 C.天佑的爸爸是公安局局长,他时常告诫自己不能收受贿赂 D.税务部门对积极纳税的个体商户进行了奖励 4、以下图片说明( ) ①社会规则必须靠国家强制力维护 ②社会规则的遵守要靠人们的自觉性 ③违反社会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④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有序靠规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 ( ) ①改变规则能带来新鲜感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④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