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艾青及本诗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情感。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赏析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 性和趣味性。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抗战时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那 个时代的苦难和抗争。-教师提问:同学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 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艾青的《我爱 这土地》,感受诗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爱国情怀。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艾青: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以 深沉而忧郁的笔调,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介绍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 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国家山河沦陷,民族危在旦夕,诗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 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4.整体感知-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侵略者 的无比仇恨,以及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提问: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8行), 以鸟的形象自喻,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第二部分(第9 -10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而奋斗的决心。5.赏析诗歌-赏析意象-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中出现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意象。“土地”象征着祖国,“河流”象征着人民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的反 抗,“黎明”象征着胜利的希望。-提问:诗人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人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因为他对祖国爱 得深沉,即使喉咙嘶哑,也无法停止对祖国的歌唱。同时,“嘶哑的喉咙”也象 征着诗人在那个苦难的时代,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付出一切的精 神。-赏析语言-提问:诗歌中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中的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诗人运 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例如,“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 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提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 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句话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直接抒发了诗人对 祖国的热爱之情。诗人之所以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他对祖国爱得深沉,他为祖 国的苦难而悲伤,为祖国的未来而担忧。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 忠诚,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赏析抒情方式-提问: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 抒情方式。诗人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 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同时,诗人在诗的结尾直接抒发了自己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6.拓展延伸-让学生背诵一些艾青的其他诗歌,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 等,感受艾青诗歌的风格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以及在当今社会, 我们应该如何爱国。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作文,要求结合自 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赏析诗歌,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音 乐美和情感美,在赏析中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同时,我还通过拓展 延伸,让学生了解艾青的其他诗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