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基因的分离定律——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易混易错梳理一、规范的遗传图解的书写(1)在图解的左侧注明P、F1、F2……(2)写出P、F1、F2等世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以及除最后一代外的各世代产生配子的情况,方法是由亲本产生的配子得出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再由遗传因子组成确定其性状表现。(3)写出最后一代(F1或F2等)的相关比例。,(4)用箭头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关系,用相交线或棋盘格的形式表示配子结合的情况。二、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2)具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三、理解相对性状要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两个相同”: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同种生物)的高茎和矮茎(高度的不同表现类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四、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有关提醒1.纯合子:也叫纯合体或纯种,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2.杂合子:也叫杂合体或杂种,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3.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即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即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五、交配类有关概念辨析方式 含义 实例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 AA×aa,Aa×AA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对植物特指自花传粉 AA×AA,aa×aa测交 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Aa×aa正交与 反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的交配方式为正交,则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为反交 若正交:高茎(♀)×矮茎(♂) 则反交:高茎(♂)×矮茎(♀)六、假说-演绎法的三点归纳(1)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对演绎的理解:①演绎的实质:根据假说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②举例:通过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3)对验证的理解:验证就是实施测交实验,并统计实验结果。七、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颜色)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易混易错通关1.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已知南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下列关于鉴定一株结白色果实的南瓜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与结黄色果实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可通过与结白色果实纯合子杂交来鉴定C.不能通过该结白色果实植株自交来鉴定D.不能通过与结白色果实杂合子杂交来鉴定2.假设用基因型为Bb的玉米为亲代分别进行以下四组遗传学实验:①连续自交;②连续自交,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为bb的个体;③连续随机交配;④连续随机交配,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①的F4中,基因型为BB与Bb的个体数量比约为15:1B.实验②的F3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量约占2/7C.实验③的F5中,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数量比约为1:4:1D.实验④的F3中,b的基因频率为0.23.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发现后代中有两种表现型: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银狐体色上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4.已知荠菜的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是由一对基因R、r控制的。用荠菜进行两组实验:实验①:让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a)进行自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实验②:让a植株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b)杂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1。下列关于两组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从实验②可判断三角形果实对卵圆形果实为显性B.实验①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C.让实验②所得子代中的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自交,结果与实验①相同D.将实验①子代中的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杂交,所得后代为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的概率是1/45.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2出现不同尾色鱼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1的基因型为BbB.浅蓝尾鱼测交实验后代表型及比例是浅蓝尾:紫尾=1:1C.紫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杂交,后代不会出现深蓝尾个体D.F2中浅蓝尾个体互相交配,其子代中紫尾个体所占比例为1/46.在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一 红花A×红花B 全为红花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为3:1A.红花为显性性状B.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D.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7.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黄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将纯种的紫粒玉米与纯种的黄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黄粒玉米的果穗上却结有紫色和黄色籽粒。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紫粒玉米中的紫色籽粒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B.黄粒玉米中的黄色籽粒均为纯合子C.由黄粒玉米所结籽粒可知,黄粒对紫粒为显性D.题目中涉及的交配方式既有自交又有杂交8.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在女性中表现正常。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D.理论上,这对夫妇生育的女儿全部正常9.在孟德尔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做过动物或植物的杂交实验,也观察到了生物性状遗传中的性状分离现象,但是都未能总结出遗传规律。孟德尔用了多年的时间才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在豌豆开花时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提出一系列假说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巧妙地运用测交实验对他的假说进行验证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10.某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 亲本 后代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A.由杂交B可说明杂交A亲本是纯合子B.由杂交B可判断鼠黄色毛是显性性状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11.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遗传因子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遗传因子F、f控制,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 性别 有角 无角某甲虫 雄性 TT、Tt tt雌性 — TT、Tt、tt牛 雄性 FF、Ff ff雌性 FF Ff、ffA.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都为雌性,有角牛都为雄性B.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均既有无角,也有有角C.遗传因子组成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5D.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遗传因子组成只能为TT×TT12.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B.考虑两对相对性状,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4C.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F1分叉毛与直毛果蝇随机交配,则所得分叉毛子代均为雄性13.椎实螺的旋纹遗传为母性影响,即正反交情况下,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由一对核基因控制,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椎实螺为雌雄同体,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现有一只基因型为dd(♀)的左旋螺与基因型为DD(♂)的右旋螺进行异体受精,得到的F1均为左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1进行自体受精得到F2,其表型全为右旋B.F1进行自体受精得到的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C.F1进行自体受精得到的F2,F2自体受精得到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3:2:3,表型及比例为左旋:右旋=3:1D.一只左旋螺的自体受精后代全为右旋,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一定为Dd14.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纯合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基因型 AA Aa aa BB Bb bb个体数量 201 1009 798 520 1038 517(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3)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1:5:4。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______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______。(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F1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稻飞虱的个体,则子五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15.现有四组牵牛花的杂交实验,请根据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1)若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中只有两种不同基因,则_____组和_____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B组两个亲本蓝花基因型组合是_____。(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可能,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②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可通过与结黄色果实纯合子(ww)杂交来鉴定结白色果实植株的基因型,如果后代都结白色果实,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结白色果实也有结黄色果实,则是杂合子,A正确;待鉴定结白色果实植株与结白色果实纯合子(WW)杂交后代都结白色果实,不能鉴定该结白色果实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B错误;能通过该结白色果实植株自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结白色果实,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结白色果实也有结黄色果实,则是杂合子,C错误;能通过与结白色果实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结白色果实,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结白色果实也有结黄色果实,则是杂合子,D错误。2.答案:D解析:用基因型为Bb的玉米为亲代,连续自交4代,在F4中,基因型为BB与Bb的个体数量比约为15:2,A错误;连续自交,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为bb的个体,在F3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量约占2/9,B错误;连续随机交配,在F1之后,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不改变,F5中,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的数量比约为1:2:1,C错误;连续随机交配,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为bb的个体,在F3中,BB占3/5,Bb占2/5,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0.2,D正确。3.答案:B解析: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斑点,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灰色银狐,说明白斑(A)相对于灰色(a)为显性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这说明白斑银狐是杂合(Aa)的且纯合(AA)致死;用测交法只能获得杂合白斑银狐。故选B。4.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实验①中让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a)进行自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说明三角形果实对卵圆形果实为显性,亲本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的基因型是Rr;实验②中让a植株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b)杂交,子代个体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1,相当于测交实验。实验②是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实验①亲本基因型是Rr,子一代中RR:Rr:rr=1:2: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是RR、rr,占1/2,B错误;实验②亲本基因型是Rr、rr,子代中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的基因型是Rr,其自交结果与实验①相同,C正确;实验①子代三角形果实荠菜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1:2,其与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rr)杂交,所得后代为卵圆形果实荠菜植株的概率是2/3×1/2=1/3,D错误。5.答案:B解析: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F1浅蓝尾个体相互交配,F2出现不同尾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由图可知,F1相互交配,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所以F1的基因型为Bb,A正确。浅蓝尾个体的基因型是Bb,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由于无法确定深蓝尾和紫尾个体的基因型哪个是BB,哪个是bb,所以测交后代表型无法确定,B错误。若紫尾个体基因型为BB,深蓝尾个体基因型为bb,则紫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Bb)杂交,后代不会出现深蓝尾个体(bb);同理,若紫尾个体基因型为bb,深蓝尾个体基因型为BB,则紫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Bb)杂交,后代也不会出现深蓝尾个体(BB),C正确。F2中浅蓝尾个体基因型为Bb,其相互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其中紫尾个体占1/4,D正确。6.答案:A解析:杂交组合二红花C和红花D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故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红花C和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Rr,A正确,C错误;再根据杂交组合一中后代性状全为红花可知,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B、D错误。7.答案:C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纯种的紫粒玉米与纯种的黄粒玉米间行种植,两种玉米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说明杂交时黄粒玉米为其授粉后,紫粒玉米没有显示黄粒的性状,则紫粒为显性性状,紫粒玉米上所结的紫色籽粒既有紫粒植株自交得到的纯合子,也有黄粒植株传粉形成的杂合子,A、D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黄粒为隐性性状,因此黄粒玉米中的黄色籽粒均为纯合子,B正确,C错误。8.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B和b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说明父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秃发儿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B错误。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4,C错误。由于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BB和Bb两种,在女性中都表现为非秃顶,即女儿都正常,D正确。9.答案:C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由于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应在豌豆未开花时去雄,然后套袋处理,待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一系列假说,B错误;孟德尔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巧妙地运用测交实验对他的假说进行验证,C正确;孟德尔采用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D错误。10.答案:C解析:根据杂交B可以判断灰色为隐性性状,故杂交A亲本均为纯合子,A正确;由杂交B中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鼠的黄色毛是显性性状,B正确;设该对遗传因子为A、a,则杂交B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根据分离定律,后代遗传因子组成、表现类型及比例应为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而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C错误;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11.答案:C解析:雄性有角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Ff,雌性有角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如果有角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则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Ff,雄牛都有角,雌牛既有有角的,也有无角的,A错误;无角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有角雌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雄牛有角,雌牛无角,B错误;根据题意,Tt×Tt→TT︰Tt︰tt=1︰2︰1,雌性都无角,雄性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1︰1,则子代中有角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无角个体所占比例为1/4×1/2+1/2=5/8,故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5,C正确;由于雌性甲虫都无角,子代雄性都有角,说明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TT、Tt,则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TT×TT,也可能是TT×Tt、TT×tt,D错误。12.答案:B解析:在F1的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F1的雌性个体均为直毛,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该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直毛为显性,进而推知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若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若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用F和f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FXf、XF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FXF:XFXf:XFY:XfY=1:1:1:1,可见,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2(AA+aa) ×1/2XFXF=1/4,B正确;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F1分叉毛果蝇的基因型为XfY,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FXF、1/2XFXf,它们随机交配所得分叉毛子代的基因型为XfXf、XfY,其中XfXf为雌性,D错误。13.答案:C解析:A、F1的基因型为Dd,决定的是右旋螺,其自体受精得到F2,其表型全为右旋螺,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B正确;C、F2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后代的表现型是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的,所以F2自体受精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右旋:左旋=3:1,自体受精得到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2×1/4:1/2×1/2:1/4+1/2×1/4=3:2:3,C错误;D、表现为左旋螺的个体,说明其的母本基因型为dd,该左旋螺一定含有d基因,故该左旋螺的自体受精后代全为右旋说明有一个D基因,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一定为Dd,D正确。故选C。14.答案:(1)12(2)符合;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约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3)A;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4)31/33解析:(1)水稻细胞中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故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分析,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约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正常情况下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应接近1:2:1。但是重复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1:5:4。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数量减少了,同时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由此推测可能是带有A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设F1雄配子中a的概率为X,雌配子仍为A、a各占,后代中的aa==0.4,解得X=0.8,即亲代雄性个体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0.8,则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0.8=0.2,即雄性个体Aa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0.2:0.8=1:4。可通过测交法检测此推测,以F1为父本(Aa),品种乙为母本(aa),如果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说明父本Aa产生的A配子中3/4死亡,1/4存活。(4)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基因型是BB,每代子代中均去除bb个体,子n代中BB的比例=(2n-1)/(2n+1),则到子五代中在淘汰了隐性个体后,BB所占的比例为(25-1)/(25+1)=31/33。15.答案:(1)A;B(2)A×Aa(3)4;①A+A+和aa;②A+A解析:(1)若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中只有两种不同基因,则A组中,红花×红花→红花、蓝花,后代发生性软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蓝花是显性性状;而B组中,蓝花×蓝花→红花、蓝花,说明蓝花相对于红花是显性性状。由此可见,A组和B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2)若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放蓝色性状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由于B组后代出现性状分高,因此两个亲本蓝花的基因型均为Aa。(3)若题干(2)中所述假说正确,三个基因间的显性关系为A+>A>a,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A+A、A+a、aa4种可能,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AA和aa对其进行测定。①若用AA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若后代均为蓝花,则其基因瑕为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和aa。②若用与待测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红花,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或A+a;若后代有红花,也有蓝花,则其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