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5节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
变化问题
1.项目提出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开放性实验,探究厨房中各种事例所包含的物态
变化相关知识,以课前实践、课上交流的方式,完成问题、证据、解释
和交流的探究过程。这里以煮饺子为例,通过探究学习煮饺子中的物态
变化事例,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倡导学生
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
2.项目分析
(1)实施目标:①煮熟;②不破皮、不粘连;③用时短。
(2)影响因素:①锅的种类选择;②火候的把控;③水量的多少;④
饺子自身的特点。
3.项目实施
(1)项目一
①将铁锅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将饺子放入锅中(慢点放,防止烫伤),
此时锅中的水______(填“继续”或“停止”)沸腾,这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此时应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来防止饺子粘锅及互相粘连。
停止
水温未达到沸点
搅动(注:搅动时可慢慢搅动或沿同一方向搅动)
②盖紧锅盖,约_______ 后,锅中水再次沸腾,锅盖上方腾起的大量
白雾是____________形成的。若此时将一个铁勺放入锅中静置足够长的
时间,溢入勺中的水最终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液化
不会
锅中和勺中的水最终都会达到,勺中水无法持续吸热
③舀一勺凉水倒入锅中,搅动、盖好锅盖,等待再次沸腾,重复上述步
骤 次,就会发现水饺鼓鼓地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饺子馅中的水分
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汽化
④若饺子馅为肉馅或速冻水饺,为确保煮熟,可在水沸腾3次后改用___
(填“大”或“小”)火继续煮 左右。
小
(2)项目二
①将水倒入高压锅中加热至沸腾(加盖不密封),然后将饺子放入锅中,
稍微搅动,加盖密封、加压力阀,继续加热。
②约___ 后,压力阀被蒸汽顶起,发出“嗤嗤”的声音,关闭燃气灶,
此时锅内水温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这是因为锅内气压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高于
大于
③将高压锅搬至水池,浇上冷水让其锅身逐渐冷却,锅内气压逐渐
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待压力阀停止喷气后,打压锅盖,发
现上面附着大量水珠,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降低
锅内水蒸气遇冷液化
4.展示交流
(1)向其他同学展示你的实践成果。
①锅的种类为____(填“铝锅”“铁锅”“高压锅”或“电饭锅”),水饺为___
(填“现包”或“速冻”)的____(填“荤”或“素”)水饺。
②水饺数量为____个,用水量为____,总用时为____ ,破皮的饺
子数为____个。
略
(2)小组讨论,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整理煮饺子的一些小窍门。
①煮饺子用大锅好还是小锅好?为什么?
答:煮饺子用大锅好。原因:一是大锅能盛的水多,放入饺子后水温下
降得少,能更快煮熟;二是饺子上浮后有更多的空间,不易粘连。
②如何防止将饺子煮破皮?
答:用大锅煮,放水多些,多搅动。
③灌汤水饺是直接将汤灌倒饺子里的吗?查询资料并交流讨论灌汤水饺
的汤是如何出现的?
答:不是。将调制好的汤料放在冰箱中冷冻,然后切成小块,包在饺子
内,饺子煮熟后,固态汤料熔化变成液态,灌汤水饺中便出现汤。(共29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梳理
1.汽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形式:______和______。
液态
气态
沸腾
蒸发
(1)沸腾:沸腾是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
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______。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_。液体在沸腾
的过程中不断______。
表面
内部
沸点
不同
吸热
(2)蒸发:在__________下都能发生的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
体的______。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热过程。
任何温度
汽化
表面
吸
3.液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
时都可以发生液化,气体液化时要__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
低______,压缩______。
气态
液态
放热
温度
体积
问题导思
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
的前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
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挡风玻璃上“起雾”的原因。
(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
(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
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
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
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
(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挡风玻璃上“起雾”的原因。
答: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
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玻璃上会“起雾”。
(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
答:因为风能加快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
(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
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
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
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
答:小明的想法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但
刚开始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热风里水蒸气的温度比原来
车内水蒸气的温度更高,与挡风玻璃的温差更大,所以起雾更严重了。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重点直击 导析
典例精析
知识点1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1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3-3-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图3-3-1
图3-3-1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
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_
_____(填“处向上”或“ 处向下”)调整。
处向上
【解析】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
以在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需先根据酒
精灯固定 的高度。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只能将
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 处向上调整。
图3-3-1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
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解析】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
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将
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3-1乙所示。分
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 。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98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图3-3-1
【解析】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
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水在沸腾过程中,
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②水在沸腾前,
吸热且温度升高。(合理即可)
方法点拨 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少水的质量;
③调大火焰;④烧杯口加盖。沸腾时水中气泡的特点:气泡向上运动且
体积逐渐增大,在水面处破裂。撤去酒精灯而水继续沸腾的原因:石棉
网的温度仍高于水。水的沸点低于 的原因: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针对训练
1.某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采用了如图3-3-2甲所示的装置。
图3-3-2
(1)由图3-3-2甲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 。
(2)某同学观察到撤去酒精灯后,水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
是陶土网的温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水的沸点。
96
高于
(3)图3-3-2乙、丙是同学们根据观察画出的水沸腾时的气泡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填“乙”或“丙”)。
丙
图3-3-2
(4)若采用图3-3-2丁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试管中的水______(填“能”
或“不能”)沸腾。
不能
知识点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2 如图3-3-3所示,一些洗手间中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
快把手烘干。这里使水分蒸发加快的原因有( )
图3-3-3
①提高了水的温度
②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③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
表面积、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暖风提
高了水的温度,把手伸开后吹出的风会使水的表面积增大,
【答案】D
方法点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
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除此之外,热风干手器吹出的风还会使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综
上分析知,选项D正确。
图3-3-3
针对训练
2.下列做法不可以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C
A.雨后,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 B.夏季,人们穿着短袖短裤
C.将新鲜的水果放入保鲜袋中 D.洗发后,用热吹风吹干头发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1.水能以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三种常见形态存在。如果
它因发生某种物态变化而放出热量,且其变化前后都有流动性,则这种
物态变化为( )
D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在未加盖的烧杯中装上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猛火给水加热,这时
水的温度会( )
B
A.慢慢升高 B.不变 C.迅速升高 D.无法判定
3.我们喜欢在冬天喝热饮,在夏天喝冷饮。细心的小明发现,不管是冬
天喝热饮还是夏天喝冷饮,杯壁上都会出现小水珠,这是______现象,
冬天喝热饮时,水珠出现在杯壁的____(填“外”或“内”)侧。
液化
内
【解析】冬天,热水倒入杯子,杯子下部受热水的影响温度较高,上部
温度较低,热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杯壁液化成
小水珠并沾在杯子的内壁上。
4.小强用被雨淋湿的校服来检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检验:将湿校服放在太阳底下晒,主要验证___因素;将湿校服挂
在风扇前用风扇吹,主要验证___因素;将湿校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更容
易干,说明___越大,蒸发越快。(均填字母代号)
A
C
B
能力提升
图3-3-4
5.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不用电的小“冰箱”,
如图3-3-4所示。该“冰箱”是陶制的罐中罐,内外罐之
间填有沙子,食物放入小罐内。盛夏季节里,有利于
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C
A.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B.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C.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D.经常给小罐内的食物浇水
图3-3-5
6.(多选)利用如图3-3-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
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
如图3-3-5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铁圈 确定其高度
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B.给水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一定升高
C.由图乙知,当地气压可能低于标准大气压
D.水沸腾后移走酒精灯,水立即停止沸腾
【解析】由于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调节
烧杯下铁圈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并调节,
故A正确;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AC
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水的沸点与气压有
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由题图乙
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C正
确;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温度,
水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立即停止沸腾,故D错误。
图3-3-5
图3-3-6
7.如图3-3-6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
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
_______现象。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甲房间内
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甲房间
的气温较____(填“低”或“高”)。
液化
低
【解析】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环境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滴,形成
“白气”,环境温度越低就越容易产生“白气”。因此,“白气”多,表明房间
的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的温度高,由此可知甲房间的气温较低。
综合拓展
8.小明和小华都选用如图3-3-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
图3-3-7
(1)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
变”)。
不变
(2)实验过程中两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3-3-7乙),两名同学所绘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不同。
质量
图3-3-7
(3)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3-3-7丙所示,
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
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内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瓶内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液化
降低
图3-3-7(共21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梳理
1.升华:物质从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在升华过程中需要
_______。
2.凝华:物质从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在凝华过程中需要
_______。
固态
气态
吸热
气态
固态
放热
问题导思
图3-4-1
如图3-4-1所示,小闽用酒精灯加热碘锤,碘锤里很快出
现紫色碘蒸气。小闽认为碘锤里的碘发生了升华。小军
查阅资料得知:碘的熔点是,沸点是 ,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 。由此他提出疑问:碘锤里
的碘真的没有经历液态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吗?请回答:
(1)小闽的实验,能不能说明碘没有经历液态?
(2)小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他将碘锤浸没在热水里继续加热,很快
看到碘锤里出现了碘蒸气。这个设计能不能说明碘没有经历液态?请简
要说明理由。
图3-4-1
(1)小闽的实验,能不能说明碘没有经历液态?
答:小闽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
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
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所以小闽的设计不能说明碘没有
经历液态。
图3-4-1
(2)小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他将碘锤浸没在热水里
继续加热,很快看到碘锤里出现了碘蒸气。这个设计能
不能说明碘没有经历液态?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小军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
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
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
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重点直击 导析
典例精析
升华和凝华
例1 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露水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解析】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长时间放置的樟脑
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
露水是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植被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是空气中的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选项B、C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
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方法点拨 常见的升华现象: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樟脑丸变小、冬
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雾凇、冬天玻璃窗内
侧的“冰花”等。
针对训练
北京冬奥会部分场馆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建造赛场。人工造雪是将水注
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水接触到高压空气被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
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形成小冰晶,从而实现降雪。人工
造雪中的“雪”的形成是( )
B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图3-4-2
1.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员以“一朵雪花”
(如图3-4-2)为轴线,让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
亮相。下列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分析正确
的是( )
A.“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雨水”——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解析】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
晶,是凝华现象,故A、D错误;露和雨都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
错误。
【答案】B
图3-4-2
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 )倒入碗中,观察到碗中液态氮立
刻开始沸腾,碗上出现大量“白气”,碗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B
A.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碗中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其温度始终保持
C.“白气”是液态氮汽化成的氮气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解析】碗中液态氮沸腾时不断吸热,其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
正确;碗上出现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3.冬天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一种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它出
现在玻璃的______(填“内侧”或“外侧”)。
凝华
内侧
【解析】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它出现在玻
璃的内侧。
4.如图3-4-3甲所示,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
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现象;用湿手触摸冻肉片刻会感觉手指
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______了。如图3-4-3乙所示,端上来的
一盆海鲜,仙雾缭绕,这是利用干冰升华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产生的效果。
凝华
凝固
吸热
图3-4-3
能力提升
5.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下列现象中,对应说法正
确的是( )
D
A.晶莹的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缥缈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淅沥的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如图3-4-4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
约半分钟,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
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
形成过程中要______热量。
凝华
放出
图3-4-4
综合拓展
图3-4-5
7.如图3-4-5所示,在 的冬天,将一杯开水,迅速
泼向空中,马上就会看到如天女散花般的漂亮小冰晶。
请解释:
(1)小冰晶形成的原因;
(2)用开水比冷水更容易形成小冰晶的原因。
答:(1)冰晶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
凝华成为固态。
答:(2)开水的温度高,在抛向空中时会产生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空气,迅速放热,温度会骤降,凝华
成小冰晶;冷水抛向空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只在空中形成了较多
的小水滴,放热较慢,凝固成冰的时间较长,无法在瞬间形成大量的小
冰晶。(共34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目标素养 导航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 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 的物质及其应用 1.物理观念:通过固态、液态和
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
识雨、露、霜、雾、冰、雪等自然现
象,形成观察与认识物质世界的物理
观念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 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 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 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 2.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中,培
养基于证据进行归纳、总结、解释及
交流的科学思维
续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 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 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 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 活中的有关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熔化、凝固、
沸腾等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
法与技能,会用简单的物理图像描述
数据,根据图像特点对实验结果作出
解释,并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续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 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 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与生产
生活相关的热现象,观察和认识物质
世界;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感受物理
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培养致力学习科学技术、立
志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续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1节 温度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梳理
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
冷热程度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热胀冷缩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 ”表示的是______温度。在标准大气压
下,把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用 表示),______的温度
定为100摄氏度(用表示)。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 左右(口腔温
度),读作“__________”。
摄氏
冰水混合物
沸水
37
37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看清温度计的______,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判断是否
可以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
(2)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以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3)使用时,温度计的________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________或_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________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
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
容器壁
容器底
稳定后
玻璃泡
相平
4.体温计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到____,分度值为____ 。
(2)体温计的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水银
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可以__________读数。
(3)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都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______甩
回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35
42
0.1
离开人体
水银
问题导思
1.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在构造上和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从测温物质、量程、分度值、构造、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2.将体温计放入沸水中消毒,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远远超过体温计
的量程,会导致体温计胀破。
3.为提高温度计的灵敏程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温度变化相同时,温度计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越大,灵敏度越高。提
高灵敏度的措施:①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②增大玻璃泡内测温物
质的体积;③减小温度计的管径,同时增大玻璃泡内测温物质的体积。
第1节 温度
重点直击 导析
典例精析
知识点1 温度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冰比 的水冷
B. 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
D.任何情况下,沸水的温度都是
【解析】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冰与 的
水虽然状态不同,但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选项A错误。
读作“零下6摄氏度”,选项B正确。正常情况下,人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
,选项C错误。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 ,选
项D错误。
【答案】B
方法点拨 一些常见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在 左右;人感觉舒适的
环境温度为;洗澡水的舒适温度为 ;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 。
针对训练
1.下列温度中,最接近 的是( )
C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南宁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知识点2 温度计的使用
例2 如图3-1-1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 )
A
A. B. C. D.
【解析】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没有与容
器底或容器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均符合温度计的
使用规则,选项A正确;图B中为俯视读数,导致读数结果偏大,选项B
错误;图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选项C错误;图D中温度计
没有竖直放置,选项D错误。
图3-1-1
方法点拨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的液面相平,仰视会使读数偏
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而
体温计则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温度计液面附近,刻度值向上增大时,须
从下往上读,读数为正;刻度值向下增大时,须从上往下读,读数为负。
针对训练
图3-1-2
2.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温度,示数如图3-1-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
B.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
C.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
D.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示数是
知识点3 体温计
例3 关于如图3-1-3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1-3
A.该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制成的
B.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C.该体温计读数时,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该体温计的读数为
【解析】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选项A错误;由题
图可知,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示数为 ,
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其
离开人体读数时,内部的液体因温度下降而收缩,很快在缩口处断开,
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液面仍然显示被测温度,故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
数,选项C错误。
图3-1-3
【答案】D
方法点拨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必须将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若使用前未将管内液体甩回玻璃泡,则不能测出比初始示数低的体温,
但能测出比初始示数高的体温。
针对训练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
体温是和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是( )
C
A.和 B.和
C.和 D.和
第1节 温度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1.温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
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 ”表示采用的是_____
温度,它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 ,把标准大气
压下______的温度规定为 。
物体冷热程度
液体热胀冷缩
摄氏
冰水混合物
沸水
2.新疆火焰山地表温度最高可达,堪称我国最热的地方,“ ”读
作__________;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其冬季平均气温的最
低值达到,被国家气象部门认定为中国“冷极”,“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摄氏度
零下41.6摄氏度(或:负41.6摄氏度)
3.如图3-1-4所示的温度计,其分度值为___,甲的示数为___ ,乙的
示数为____ 。
1
3
图3-1-4
4.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A.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约
B.厦门的夏天最高气温不超过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D.小明测得自己的正常体温为
5.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D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
能力提升
6.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D.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并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7.(多选)下列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BC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其量程的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8.(多选)某医护人员用一支示数为 的体温计给不同病人测量体温,
每次测量前都用酒精棉擦拭消毒,但忘了甩一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C
A.测得的体温都不准确
B.对体温低于 的病人一定出现误诊
C.对体温高于 的病人可能出现误诊
D.对体温高于 的病人测量准确
提示:体温计没有甩一甩就用来测不同人的体温,测量结果是否准确,要根据具体的测温顺序来确定。
综合拓展
9.请设计一个表格比较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异同。
答: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不同点 测量范围
分度值
测温物质 一般为煤油(为便于观 察,一般染成红色) 水银(银白色)
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的细管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
非常细的缩口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不同点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使用之前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
数,使用前要用手
用力向下甩几下
相同点 工作原理 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单位 都使用摄氏温度
续表
10.水银具有毒性,其暴露在空气中会迅速蒸发,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
害。如果不小心打碎了体温计,应该怎么处理?(可查阅相关资料后进
行整理)
答:略(共30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 温故
第三章 温故
知识清单
第三章 温故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熔点 有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 没有熔点
特点 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整个过程中,持
续吸热,温度升
高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凝固点 有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 熔点相同 没有凝固点
特点 凝固前: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凝固时: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整个过程持续放
热,温度降低
实例 海波、冰、各种金属 石蜡、松香、玻
璃、沥青
续表
1.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2.晶体熔化前后的状态特点: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
状态,完全熔化后是液态,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图3-1
例1 图3-1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
体”),该物质第 时处于__________(填“固”
“液”或“固液共存”)态。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熔化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说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
为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在内,因此在第 时处于熔
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晶体
固液共存
方法点拨 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①看温度变化,在物质熔化或凝固
过程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②看熔
化或凝固图像,若有一段图线平行于时间轴,则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针对训练
1.小雯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
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3-2所示,则该物质的
熔点是____ 。如果让该物质凝固,那么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
固过程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C
图3-2
重难点2 物态变化和吸放热判断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其中,熔化、
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吸放热情况:
图3-3
例2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
3-3所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
物态之间进行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解析】由题图知,物质由丙到甲吸热,物质由甲
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甲到乙是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故为汽化过程;乙到
【答案】D
丙是由气态转化为固态,故为凝华过程;丙到甲是
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故为熔化过程。故选项D正确,
选项A、B、C错误。
图3-3
针对训练
2.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
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住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解析】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樟脑丸变小是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雪人“流汗”是冰熔化成水,熔化
吸热;用舌头舔冰棒时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即属于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实验突破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电子表;安装实验器材时要按照先下
后上的顺序进行。
2.选用小颗粒或粉末状固体是为了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并
使固体受热均匀。
3.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保证受热均匀,同时注意试管不要接触烧杯底部
和侧壁。
4.晶体的熔化图像上有一段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熔点;非晶体的
熔化图像无水平线段,无确定的熔点。
5.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温度升高。
例1 某实验小组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如图3-4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填“从上至下”或“从下
至上”),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而
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图3-4
【解析】先安装下面的器材,再安装
上面的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
离,故器材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
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让冰均匀受
热,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从下至上
让冰均匀受热
(2)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某时刻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3-4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 。
热胀冷缩
【解析】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题图甲
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此时液柱在零刻度以下,则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3-4
(3)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4乙所
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 ,此过程中冰处于______
____态,此过程中冰____(填“吸”或“放”)热,冰的熔点为___ 。
6
固液共存
吸
0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冰块熔化的过程为,熔点是 ;熔
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 ,此过程中冰处于固液共
存态。
图3-4
实验拓展
1.在研究海波熔化实验时,根据海波的温度变化与加热情况,绘出如图
3-5所示的图像。
图3-5
(1)海波的熔点是____ 。
50
(2)海波整个熔化过程持续了___ 。
4
(3)第末,海波处于____态;第 末,
海波处于__________态;第 末,海波处于
____态。
固
固液共存
液
(4)图中 段是海波的______过程,此时海波要__________,但温度
______。
熔化
吸收热量
不变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小,数量少;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
中体积变大,数量多。
2.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适当减少水量;烧
杯加盖纸板。
3.气压的影响:水面上方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不是 。
4.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5.拓展: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较高,
水可以继续吸热。
例2 如图3-6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3-6
(1)实验前,通过调节 ______的高度,以保证酒精灯外焰与陶土网充
分接触,然后调节 ______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烧杯底部。
(均填“铁圈”或“铁杆”)
【解析】实验前,通过调节铁圈的高度,
以保证酒精灯外焰与石棉网充分接触,
然后调节铁杆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
不接触烧杯底部。
铁圈
铁杆
(2)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环境和生活经验,应在温度计示数达到___
左右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及水温。(填字母代号)
A. B. C.
图3-6
【解析】水的沸点在
左右,实验过程中,当温度
计示数达到 左右时开始
记录加热时间及水温较为合
理,故选B。
B
【解析】题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示数为 ,即此时水温为 。
如图乙所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
渐变小,而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所以气泡体积逐
渐变大,故此时水没有沸腾,故填“否”。
(3)某次记录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6甲所示,则水温为____ 。过一
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情况如图3-6乙所示,此时水是否沸腾?____
(填“是”或“否”)。
图3-6
92
否
(4)实验完成后,根据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3-6丙所示的图像,由此可
分析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6
【解析】由题图丙知,沸腾前水持续吸热且温度升高,沸腾时水持续吸
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沸腾前持续吸热且温度升高,
沸腾时持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拓展
2.小亮同时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的实验装置如图3-7甲所示。
图3-7
(1)请找出图3-7甲所示的装置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2)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 的示数,作出如图
3-7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
体”)。
晶体
图3-7
(3)图3-7乙中, 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固液共存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 的示数,绘制出如图3-7丙所示的图像,根据
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95
低于
图3-7(共26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梳理
1.物态变化:______、______和_____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随着温
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____________
___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在各种状态间
2.熔化: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
3.凝固: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______。
固态
液态
吸热
液态
固态
放热
4.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有固定的
__________,这类固体叫作晶体。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不变
熔化温度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
地上升,没有________________,这类固体叫作非晶体。例如:蜡、松
香、玻璃等。
固定的熔化温度
(3)熔化特点
①晶体的熔化特点:不断____热,温度______。
②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不断____热,温度__________。
吸
不变
吸
持续升高
(4)熔点和凝固点
①熔点:晶体______时的温度。
②凝固点:液体______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
固点。
对于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
确定的熔点。
熔化
凝固
相同
没有
(5)凝固特点
①晶体的凝固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保持______。
②非晶体的凝固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只要不断____热,温
度就不断______,______确定的凝固点。
不变
放
下降
没有
问题导思
1.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若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
则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实验中固体的质量较小,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较短,若记录时间间
隔较长,则不能准确地反映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在探究固体熔化的特点时,为什么采用“水浴法”加热?
答:“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同时使试管内的物质缓慢升温,
便于记录。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重点直击 导析
典例精析
知识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图3-2-1
例 图3-2-1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
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3-2-1甲
中的___。(填“”“”或“ ”)
【解析】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所以器材的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即
先根据酒精灯外焰位置固定石棉网 的高度。
图3-2-1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
示数如图3-2-1甲所示,温度为____ 。
38
【解析】题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温度计液面附近刻度值向上增大,
故所示温度为正值,应由下往上读取,
即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图3-2-1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
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2-1
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
续了___ 。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石蜡的熔化图
像是一条曲线,说明石蜡没有固定的熔
化温度,故石蜡是非晶体。由图像知,
海波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0分钟
熔化结束,故熔化持续时间为
。
图3-2-1
图3-2-1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
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2-1
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
续了___ 。
非晶体
6
(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图3-2-1
【解析】由图像知,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海波是晶体。由海波熔
化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由实验可知,晶体在温度达到熔点
时,可能处于_____态。(填字母代号)
A.固 B.液 C.固液共存
【解析】晶体在温度达到熔点时,可能
还未开始熔化,可能处于熔化过程中,
也可能熔化结束,故晶体可能处于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选 。
图3-2-1
方法点拨 处理熔化或凝固图像问题时,关键是看是否有一段平行于时
间轴的图线,是则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为晶体;否则该物质无固定的
熔点,为非晶体。然后通过寻找相应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物质所处
的状态。
针对训练
(多选)图3-2-2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3-2-2乙
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B
图3-2-2
A.该物质在 内放出热量,温度
不变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
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C
A.松香 B.沥青 C.冰 D.玻璃
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
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
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图像中表
示球内材料熔化的是( )
A
A. B. C. D.
3.“糖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为:将白糖加热成糖汁,
用勺子盛起糖汁,在大理石上作画,等全部变硬后拿铲子铲起来即可。
将白糖加热成糖汁的过程是 ______现象;将糖汁变成糖画是______现
象,该过程中______热量。
熔化
凝固
放出
图3-2-3
4.如图3-2-3所示,小江往热熔枪中装入塑料条,接通
电源,等待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逐渐变软变稀。其中
的塑料条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
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______。
非晶体
升高
能力提升
5.将一块的小冰块放在温度恒定为的冷库里, 后( )
C
A.小冰块全部熔化成水 B.小冰块有一部分熔化成水
C.小冰块没有熔化成水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将一块的小冰块放在温度恒定为 的冷库里,冰块的熔
点是 ,但是此时冰块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块不能熔化,故选C。
6.(多选)如图3-2-4所示,甲是观察冰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
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图3-2-4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
到下”的顺序
B.第 末物质处于液态
C.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
持续了
D.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且
温度不断升高
图3-2-5
7.如图3-2-5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时
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段表示的是______过程,这一过
程要____热,但温度______; 段
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
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
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
熔化
吸
不变
固态
液态
固液共存态
综合拓展
图3-2-6
8.有一种“ ”水杯,如图3-2-6所示,将 的开水
倒入杯中,摇一摇(约1分钟),便可使水温快速降至
左右,并保温3小时。如果把凉水注入杯中,摇一
摇,水温也可快速升至 左右。其产品说明书中写
有:“在食品级不锈钢内层和特殊外层之间贮存了一种
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该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
当水温高于 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导给相变材料并贮存起来,使水温
降到 左右。”
(1)“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是我们学过的哪类固体物
质?杯子能将水温保持在 左右是利用了这类物质
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杯子的特点,你认为内层和外层材料在传
热性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1)“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是我们学过的哪类固体物
质?杯子能将水温保持在 左右是利用了这类物质
的什么特点?
答:“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是晶体,该杯子利用了晶体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凝固时放
热但温度不变。
(2)根据杯子的特点,你认为内层和外层材料在传热性能上各有什么
特点?
答:内壁传热性能好,外壁传热性能差。
图3-2-6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