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观察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观察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资源简介

《观察云》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云的形成过程,知道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构成。
掌握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云。
学会根据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能用简图进行记录。
掌握观察云的科学方法,能够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准确判断云的形态和云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记录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将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能用简图进行记录。
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即积云、层云、卷云。
(二)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云的形态和云量,掌握观察云的科学方法。
理解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以及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提前观察天气情况,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云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和视频、云量判断方法的演示等内容。
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教学展示和学生观察。
准备一些奖品,如小实验器材、科学书籍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一)导入新课
谜语引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云的美丽风景视频,让学生欣赏云的千姿百态。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说:“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云的美丽景色,云是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身体多轻柔,逍遥漫天游。风来它就躲,雨来它带头。’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云;有的学生说气球;有的学生说风筝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揭示谜底:云。教师说:“同学们猜对了,谜底就是云。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构成。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云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云,揭开云的奥秘。” 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观察云。
引发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云呢?这些云有什么特点呢?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云,思考云的特点和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见过白色的云,很柔软;有的学生说见过乌云,可能要下雨;有的学生说云的变化可以预示天气的变化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从第 1 课开始,我们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今天,我们将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二)认识云的形成和分类
云的形成
教师用课件展示云的形成过程,边讲解边演示。教师说:“同学们,云是由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构成的。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的形成与气温、湿度、气压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云的形成过程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们认真观看云的形成过程,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有的学生说云的形成与气温有关;有的学生说云的形成与湿度有关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很多因素有关。我们要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
云的分类
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和视频,介绍云的分类方法。教师说:“同学们,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种类型的云。”
教师展示积云的图片和视频,介绍积云的形状、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教师说:“积云是大团堆积的云,通常呈白色或灰色,形状像棉花糖或花椰菜。积云一般在晴天出现,预示着天气晴朗。但是,如果积云发展得很快,可能会变成雷雨云,带来雷雨天气。”
教师展示层云的图片和视频,介绍层云的形状、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教师说:“层云是均匀成层像雾的云,通常呈灰色或白色,形状像一层薄纱。层云一般在阴天或多云天出现,预示着天气阴沉。如果层云变厚,可能会带来小雨或小雪天气。”
教师展示卷云的图片和视频,介绍卷云的形状、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教师说:“卷云是纤维或羽毛状的云,通常呈白色或灰色,形状像一缕缕细丝或羽毛。卷云一般在晴天或多云天出现,预示着天气稳定。但是,如果卷云增多,可能会预示着天气将要变化。”
学生们认真观看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积云像棉花糖;有的学生说层云像雾;有的学生说卷云像羽毛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要记住这三种类型的云的形状、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以便我们在观察云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判断云的类型。”
(三)学习判断云量的方法
教师讲解
教师用课件展示判断云量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云的分类,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判断云量的多少。判断云量的方法是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以上要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区分。”
教师用图片展示不同云量的天空,让学生判断云量的多少。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些图片,判断一下它们分别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
学生们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第一张图片是晴天,因为云量很少;有的学生说第二张图片是多云天,因为云量比较多,但没有超过 3/4;有的学生说第三张图片是阴天,因为云量超过了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判断得很准确。我们要学会这种判断云量的方法,以便我们在观察云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记录云量的多少。”
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更准确地判断云量的多少。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判断云量的方法,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更准确地判断云量的多少。你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观察的角度、时间、天气条件等。”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你们有什么改进的建议吗?”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
学生们积极发言,评价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的讨论结果都很有价值,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总结出更准确地判断云量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吧!”
总结方法
教师总结判断云量的方法,边讲解边演示。教师说:“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总结出了更准确地判断云量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观察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天空,如仰视、平视、俯视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云量的多少。
观察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天空,如早晨、中午、傍晚等,以便了解云量的变化情况。
天气条件: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条件,如气温、湿度、风向等,来判断云量的多少。例如,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云量可能会比较多;在气温低、湿度小的天气条件下,云量可能会比较少。
对比参照:我们可以对比参照一些标准的云量图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云量的多少。例如,我们可以参考教科书中的云量图片,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标准的云量图片,进行对比参照。”
学生们认真听讲,牢记判断云量的方法。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判断云量的方法吗?请大家说一说如何更准确地判断云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回顾判断云量的方法,加深印象。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天空;有的学生说要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天空;有的学生说要根据天气条件判断云量的多少;有的学生说要对比参照标准的云量图片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我们要掌握这些方法,以便我们在观察云的时候能够准确地判断云量的多少。”
(四)室外观察云
准备工作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 30 厘米)和一些薄的白纸、铅笔、橡皮等工具。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现在要到室外观察云。在观察之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每个小组要领取一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和一些工具。这个圆面是用来记录云量的,我们可以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云量的多少。白纸、铅笔、橡皮等工具是用来记录云的形状的,我们可以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教师说:“同学们,在室外观察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如果需要观察太阳周围的云,可以用手遮挡阳光,或者使用太阳镜等防护工具。同时,我们要遵守纪律,不要乱跑乱跳,以免发生意外。”
观察云的形状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到室外观察云的形状。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特征,并用简图记录下来。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要仔细观察云的形状,注意它是大团堆积的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还是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同时,你们还要注意观察云的颜色和高度,这些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云的类型。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时,要尽量简洁明了,突出云的主要特征。”
学生们认真观察云的形状,并用简图记录下来。有的学生画了大团堆积的云,像棉花糖一样;有的学生画了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像一层薄纱一样;有的学生画了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像一缕缕细丝或羽毛一样。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记录得也很认真。我们要把这些简图保存好,以便我们在后续的研讨中进行对比和分析。”
观察云量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云量的多少,并在硬纸板制成的圆面上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判断云量的方法,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圆面内,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云量的多少。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要注意观察云量的多少,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判断云量的方法,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记录云量的时候,要尽量准确客观,不要主观臆断。”
学生们认真观察云量的多少,并在硬纸板制成的圆面上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在圆面上画了很少的云,表示晴天;有的学生在圆面上画了比较多的云,但没有超过 3/4,表示多云;有的学生在圆面上画了很多的云,超过了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表示阴天。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记录得很准确。我们要把这些记录保存好,以便我们在后续的研讨中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研讨实验结果
展示记录的云图
学生们回到教室,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记录的云图,包括云的形状简图和云量记录。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标准的云图,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回到教室,每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记录的云图。你们可以把云的形状简图和云量记录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看一看。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教科书中的云图和网上的标准云图,看看我们记录的云图是否准确。”
学生们积极展示自己记录的云图,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说:“同学们记录的云图都很有特色,也很认真。我们可以从大家的记录中学习到很多东西。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些云图,看看我们今天观察到的云属于哪一类云,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给云进行分类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记录的云图,尝试给云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按照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即积云、层云、卷云。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记录的云图,现在我们来给云进行分类。你们可以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即积云、层云、卷云。把你们记录的云图与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看看它们属于哪一类云。同时,你们还要考虑云的颜色、高度、运动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云的类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