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上课日期 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 日本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区域认知)。 2、能够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 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通过地图和文字等资料,能评价日本的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综 合思维)。教学重、难点 描述日本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突破方式、方 法 刚刚学习完亚洲的相关内容,举一反三学习日本。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日本的海陆位置、经 纬度位置; 以学生活动的形式,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方法分析日本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方面 的特征 ; 复习板块构造学生内容,引导学生串联之前学习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板书 设 计 多火山 、 地震的岛国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位置与范围 岛国 半球、海陆、纬度位置 组成:四大岛及附近岛屿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气候多火山、地震 原因 应对措施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内容、方式) 备注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提问一提到日本会在 前面加个“小”字的原因,从地理的视角分析,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1:根据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半球图以及课本P14的图7.1和图7.2分析 日本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领土组成 引导学生读“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找到日本,教师介绍日本的 领土:陆地领土37.8万km ,海洋领土440多万km 。从陆地领土面 积,推出“小”字的由来。分析其缺少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图7.2,找出日本的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 州、四国、九州,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 让学生描画日本的海岸线,对比分析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海岸线 的曲折程度及其带来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 刚学习完亚洲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类比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2:根据地图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 1、日本地形 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狭小。最高山是富士山,最大的平原 关东平原。 2、河流 根据学习亚洲地形对河流产生影响的方法,让学生画出36°N,再给 出地形剖面图,并结合刚才学习的日本地形,推断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 进一步追问,日本河流特征会蕴藏着丰富的什么资源 水能。 3、气候 给出之前学习的亚洲气候分布图,找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 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从而得出日本的气候季风性显著。 接着给出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两个城市的气温降水图,进一 步得到:日本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征明显。山地 (气温(℃)30)降水量(mm) 400 (15)300 (0)200 (-15)100 10月 新鸿 东京冬季风 夏季风4、日本的自然灾害 学生活动3:讨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给出火山喷发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问学生火山带来的利和弊。 以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公布的官方数据为依据,提问学生日本地震多发 的原因。 复习板块构造学说,提示学生从板块构造学说出发,分析日本地震多 发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学习日本应对地震的措施: 木质结构民居;开展防震演习;出台法律提高建筑物防震等级。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日本施以紧急援助;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 生后,中国无条件经济、资源援助,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 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课堂小检测 读下列材料,找出其中错误,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错误的原因。 去年暑假,我们从南京出发乘火车到达日本东京车站。出站后,感觉 东京气候和南京截然不同。开车行驶在日本宽阔平坦的道路上,两旁 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民居多是木质结构的房屋,我想可能是主要是为 了节省建筑材料吧!下午我们来到位于九州岛上的富士山脚下,它是 一座著名的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被视为日本的象征。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日本的位置与范围及其领土组成,通过图和文字资料, 学会描述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河流、气候等等,也了解日本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应对地震的相关措施作业设计 备注(易错内容等)填充图册P10页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