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科版 三年级上册 《各种各样的动物》单元 2.鱼 教学设计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 课题 2.鱼 课时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3~4年级 ②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③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鱼的共同特征。 科学思维 1.观察描述金鱼的身体结构。 2.归纳鱼的共同特征。 3.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识别鱼。 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描述金鱼的身体,知道的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 2.通过观察金鱼、草鱼、鲫鱼的身体结构,归纳出鱼的共同特征。 3.通过识别鱼,知道具有共同特征的动物属于同一类动物。 态度责任 1.主动参与探究. 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观察情况。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鱼的共同特征。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鱼的共同特征来识别鱼。 鱼用鳃呼吸。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鱼类图卡,鱼模型,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谁是鱼?(预设5分钟) 1.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出示:金鱼、草鱼、鲫鱼、黄鳝、泥鳅、虾、小丑鱼、斗鱼、乌贼、海马、鲸鱼。 提问:你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吗?哪些动物是鱼这个大家族的成员呢? 全班交流。(板书:按照学生所述分类) 鱼:…… 不是鱼:……二、探索:鱼的共同特征(预设25分钟) 1.观察草金鱼。[材料准备:放大镜,PPT] 谈话:我们先来观察鱼家族中的金鱼,看看从它身上能发现些什么。 提问1:金鱼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可以分几个部分? 提问2:头部有什么?躯干有什么?尾部有什么?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画:鱼结构) 小结:鱼的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头部有口、眼睛和鳃,躯干有测线和鳍,尾部长有鳍。 2.归纳鱼的共同特征。[材料准备:鱼类图卡,鱼模型,PPT] 提问1:草鱼和鲫鱼也是昆虫,它们的身体结构与金鱼一样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2:鱼在水中是在不停地喝水吗?(视频) 提问3:鱼鳍有什么作用呢?(视频) 提问4:鱼有哪些有利于生活在水中的本领呢? 小结:草鱼、鲫鱼和金鱼的身体都分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有鳞片;头部有鳃,用鳃呼吸;躯干有测线可以辨别水温和水的流向;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 3.识别鱼。[材料准备:水生动物图卡,PPT] 提问1:这些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鱼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根据鱼的共同特征分类) 小结:鱼的身体分三部分,用鳃在水中呼吸,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鱼有哪些共同特征? 2.提问:鲸鱼生活在水中,为什么不是鱼呢? 3.提问:虾在水中用鳃呼吸,为什么不是鱼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鱼的外形是( )。 A.流线型 B.纺锤形 C.圆形 D.长方形 2.鱼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 A.头、胸、腹 B.头胸、尾 C.头、躯干、尾 D.头胸、腹、尾 3.鱼在水中用( )呼吸。 A.鳃 B.嘴 C.肺 D.鳞片 4.鱼靠( )鳍,在水中游动。 A.胸鳍 B.臀鳍 C.尾鳍 D.各部位鳍协调运动 5.鱼鳍的作用与( )类似。 A.发动机 B.车轮 C.机翼 D.船桨 二、判断题 1.生活在水中的鱼儿,是不需要空气的。( ) 2.鱼鳞能保护鱼的身体。( ) 3.鱼是靠肺呼吸的。( ) 4.鱼在水中时,嘴一张一合,是在吃食物。( ) 5.所有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鱼。( )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A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