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走近老师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走近老师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树立和谐、友善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 :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增强与老师的交往能力,自觉增进师生情谊。 法治观念 :了解关于教师的法律法规,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 健全人格 :学会全面的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健全真诚友善的人格,增强同老师的交往能力,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责任意识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对教师教学风格的理解能力,学会处理教学中因老师教学风格不同产生的问题,具备正确的责任认知。
教学 重点 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 难点 怎样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近老师,理解感恩老师。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百年大先生》 设问:你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吗?老师的存在价值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从视频中得出教师对民族及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授新课 探究一: 观看视频:任正非“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思考:观看后视频,你对这句话有哪些启示 学生: 教师: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 探究二: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师的代表与楷模。他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他认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自己的职业要有信仰、有责任心,要与学生同甘共苦,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思考:从孔子和陶行知先生的事迹中,你对教师职业有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 教师: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展示图片: 思考:做教师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小本本” 学生: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者。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②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探究二: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思考:说说老师在我们嶼此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 教师: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探究三:“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思考: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 教师:老师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探究四: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习总书记 思考:习总书记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老师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探究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探究六: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平行会议:教育数字化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需具备数字素养,具有人机互动、人机协同能力;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学习、重塑教学模式、重新评估传统教育方法必然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出新要求;教师要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维度提升自身素养。 思考:阅读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七:老师=演员+变脸大师+民事调解员+投诉部门+室内设计师+导游+心理辅导师+推销员+管理者+主持人+搬运工+收银员+学术研究者+电话咨询服务员+侦探+文职人员+维修人员...... 思考: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学生: 教师: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阅读感悟:大山孩子的希望 张玉滚,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2001年9月,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黑虎庙小学教师。他往返于高丘镇和学校之间的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一条被汗水浸得油光发亮的扁担,是张玉滚用了五年的“运输工具”,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张玉滚用一根扁担为孩子也挑起孩子们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走出大山的希望。 思考:张玉滚身上体现出哪些教育家精神 学生:1.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师范毕业后毅然回到艰苦的家乡,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偏远小学,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他用扁担为学生挑来生活用品,资助众多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因学费失学,体现了对学生深深的关爱, 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今后,课堂上,可能们一台萌萌的机器人带着同学们朗读;考场内,可能出现一台机器人组织考试……“机器人能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只传授知识,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 B.只要能让学生开心,机器人就能完全代替教师 C.如果机器人不具备塑造学生心灵的本领,就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 D.只要机器人能教学生做题、批改学生作业,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 2.张玉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只拿30元钱补助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张老师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对此,以下看法正确的有 ①张老师把青春奉献给了家乡的孩子,实现了人生价值 ②教师就是要牺牲自己,成就别人 ③做张教师这样甘于贫穷、默默奉献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④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我们应该尊重、理解老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许多国家设立教师节赞颂、感谢师恩。葡萄牙是世界是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每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下列关于教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B.所有学习收获都来自教师的讲授 C.网络的发展导致教师专业性下降 D.教师的批评必然阻碍学生健康成长 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投身支教事业的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走上央视舞台,为观众倾情演绎这首小诗——《苔》。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老师不能教孩子们一辈子,起码要让孩子们想到我的时候,能够想起这首诗。”正是因为梁老师怀揣这一信念,才使得这些孩子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请你结合材料,谈谈老师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