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城镇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4.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教学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城镇的发展过程、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步骤 结论【情境导入】 模式一 视频导入 播放不同的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景观的差异,判断自己的居住地与哪一类景观类似,分析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模式二 图片导入 特色民居 你知道图片中展示的民居的名称吗 你知道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吗 你知道不同地区民居不同的主要原因吗 通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直入主题。观察与发现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1.聚落的分类: (提问)什么叫聚落 聚落的两种形态是哪两种 能举出例子来吗 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聚落图片,让学生将这些聚落分类,引出聚落的类型。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乡村和城镇) 通过分析聚落的图片及文字部分,了解聚落的含义及分类。续表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步骤 结论探究与讨论 2.乡村与城镇的景观差异: 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城镇景观图,说出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的主要差异。 【分组讨论】 探究城镇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简单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城镇和乡村景观图,从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方式和交通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比,比较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最后让学生填表比较聚落形式。 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建筑特点生产活动交通状况【说一说】 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经验,安排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代表城镇和乡村,介绍自己的“家乡美”,分别说明城镇、乡村的优点,及时总结。 教师引导:城镇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你能说出有哪些问题吗 提示:可以从侵占耕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声、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承转:乡村聚落与城镇聚落相比,先出现的是乡村还是城镇 多媒体播放“乡村演变为城镇过程”的图片,利用活动题,学生分析乡村演变为城镇的几个阶段发生的明显变化。 思考: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 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2)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 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3)随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项目城镇乡村人口密集稀疏分散建筑 特点多高层 建筑多低层 建筑生产 活动非农业农业交通 状况发达不便乡村:空气质量好,环境清新,生活压力小。 城镇: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好、道路宽敞等。 城镇问题:侵占耕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声、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 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1)村庄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 (2)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 (3)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业生产转化。 (4)河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处交通比较便利、水源充足等。 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城镇聚落与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并且明确城镇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利用示意图与地图相结合来展示聚落演变的规律及社会经济发展与聚落发展和演变之间的关系。承转 由上面分析,你能分析出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吗 续表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步骤 结论追问与思考 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讨论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 为什么 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 气候如何呢 这些地方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在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优越和交通便利的地方易形成聚落。 通过联系人口分布,结合本节知识,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 观察与思考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组织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 【案例分析】 展示几幅有特色的民居图片,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进一步体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导学: 1.为什么①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顶高耸 2.为什么②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 3.③地区的民居平顶、④地区的民居斜顶与降水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以下几个方面列表比较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地区民居特点墙体窗子屋顶寒冷地区湿热地区干热地区农区或林区的聚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有以渔船为居室的船屋聚落。 1.①地区气候寒冷、风劲、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 2.②地区气候湿热,墙体单薄的民居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3.③地区的民居平顶,因为降水少,节约建筑材料。④地区的民居斜顶,因为降水多,利于排水。 地区民居特点墙体窗子屋顶寒冷地区厚小尖顶湿热地区薄大尖顶干热地区厚小平顶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具体民居与其气候的关系,及时总结: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续表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步骤 结论构建与梳理 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课堂总结】根据板书设计进行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8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