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科版 五年级上册 《沉与浮》单元 2.改变沉浮 教学设计单元 《沉与浮》 课题 2.改变沉浮 课时 1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9年级 ⑩通过实验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1.知道同体积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可以改变它的沉浮。 2.知道同体积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可以改变它的沉浮。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探究沉浮现象。 探究实践 1.通过实验,对改变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2.通过分析、归纳,知道改变同体积物体的轻重和形状能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态度责任 1.乐于观察,发现与沉浮相关的现象。 2.善于对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倾听不同的观点,与同学共同探讨。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睡眠调查,知道睡眠对保护脑的重要作用。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塑料瓶,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预设5分钟)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加垫片 加橡皮泥 加水……)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让它沉下去 [材料准备:塑料瓶;PPT] 提问1:给塑料加水,加多少水呢?设计出实验方案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2:实验中你们发现什么吗?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实心 下沉)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原先浮在水面的塑料瓶,随着水加入,慢慢下沉了。 提问3:观察潜水艇的结构,你发现什么?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2.让它浮上来[材料准备:橡皮泥;PPT] 提问1:沉在水底的橡皮泥球,怎么让它浮上来?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2:你用什么办法让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的?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3:你们把橡皮泥做成了哪些形状? 提问4:哪些形状能浮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问5:改变成什么类型的形状,才能浮起来呢? 小结:把下沉的物体改变成空心的形状,能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提问6:小小的金属回形针,放入水中会沉下去。钢铁大轮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7:这些都用的是在水中下沉的材料,为什么都能浮在水面上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我国唐代人发现了这一秘密,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水密隔舱”的结构。在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从18世纪开始,中国先进的水密隔舱结构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艺所借鉴,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进入其他舱区。使得船的整体仍然保持有相当大的浮力,不致沉没。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怎样让浮的物体下沉、沉的物体上浮? 2.提问:你知道潜水艇沉浮的秘密? 3.提问:钢铁大轮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把橡皮泥做成( )形状,能浮在水面。 A.碗形 B.圆形 C.方形 D.三角形 2.下列物体中,在水中浮的是( )。 A.装满水的塑料瓶 B.装满水的气球 C. 空心玻璃球 D.湿润的棉花球 3. 下列物体中,在水中浮的是( )。 A.有孔洞的石头 B.实心橡皮泥球 C.鹅卵石 D.装满水的小瓶 4.让乒乓球下沉的办法是( )。 A. 装一半沙子 B. 装一半橡皮泥 C.装一半水 D. 装满水5.让沉入水底的塑料瓶浮起来的办法是( )。 A. 打开瓶盖 B. 用吸管往瓶里吹气 C. 在水中竖起来 D. 往瓶子塞湿润的棉花 二、判断题 1.当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 ) 2.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 3.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随意改变形状就能浮在水面。( ) 4.浮在水面的物体是不会下沉的。( ) 5.当用压缩空气把主压载水舱内的水排出时,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 )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B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