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科版 三年级上册 《冷与热》单元 3.气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单元 《冷与热》 课题 3.气体的热胀冷缩 课时 1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3~4年级 ③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推测。 运用类比的方法,推测气体的性质。 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乒乓球鼓起来的现象,推测可能与空气有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态度责任 1.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收集信息。 3.认真思考,理性分析。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推测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设计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气球,乒乓球;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问题:气体受热会膨胀吗? (预设5分钟)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乒乓球,热水,PPT] 演示: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提问1: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有什么变化呢? 提问2:瘪了的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了,这一现象与什么有关系?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受热 气体 ) 小结: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慢慢地鼓起来了,可能与气体受热膨胀有关系。二、探究: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预设25分钟) 1. 设计实验。[材料准备:矿泉水瓶,气球,冷、热水,PPT] 提问1:空气会流动,必须把它装在容器中,用什么容器呢? 提问2:怎样使空气受热、 受冷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瓶上的气球在热水中鼓起来,再冷水中憋下去,说明瓶中的气体体积有变化。 2.实验验证。[材料准备:烧瓶,橡胶塞,玻璃弯管,水槽,冷热水,PPT] 提问1:空气是看不见的。 怎样观察空气有没有膨胀和收缩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2:这个实验装置能让我们看见空气吗? 提问3:如果空气膨胀,体积变大,会怎样? 提问4:如果空气收缩,体积变小,会怎样?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5:实验时,注意观察什么? 提问6:实验中,出现了哪些变化与液体热胀冷缩实验相同? 提问7: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提问8: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气体与液体同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认识生活中气体的热胀冷缩 提问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提问2:夏天,为什么经常发生爆胎现象? 提问3:冬天,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跳出来?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为什么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呢? 2.提问:气体热胀冷缩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产生的呢? 3.提问:气体与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把同一只气球先放入冷水中一段时间,再立即放入热水中,热水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气球变大了 B.气球变小了 C.气球没有变化 D.以上都不是 2.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气球变小了 B.气球变大了 C.气球没有变化 D.以上都不是 3.夏天,把密封的易拉罐饮料放在阳光下暴晒,会导致( )。 A.变冷 B.爆裂 C.变瘪了 D.没有反应 4.我们可以借助( )来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A.蜡烛 B.盘香 C.吸管 D.气球 5.冬天,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跳出来。是因为( )。 A.瓶塞没塞紧 B.瓶塞太大了 C.气体的热胀冷缩 D.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判断题 1.空气受热时会增多,体积变大,重量也变大。( ) 2.通过对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来的现象的观察,我们推测出了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3.气球套在瓶子上,放入冷水中会鼓起来。( ) 4.冬天,充足气的汽车轮胎容易爆胎。( ) 5.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C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