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2 珍惜师生情谊 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2 珍惜师生情谊 课件(共2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张桂梅:《第14次送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很多人在回忆青春往事时常常把与老师共处的校园生活作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我们了解老师吗?我们能愉快的和老师相处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珍惜师生情谊》。
新课导入:
5.2 珍惜师生情谊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1.政治认同:理解中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2.道德修养:感念老师的培育之恩、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老师沟通,能够尊重师长。
3.健全人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4.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重难难点: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学习导航:
第二章
1.美好师生关系?
2.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生活观察
知识理解
印象深刻的师生交往场景 老师扮演的角色 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问题:1.通过以上师生交往场景,总结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2.老师是我们敬重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学校,当我生病的时候,老师帮我去医务室买药,还不时地询问好了没有。
陪伴者
组织者
指导者
为参加学校运动会,老师组织我们一起准备参赛项目。
老师和我们像一家人,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归属感。
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内心充满感动。
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中,老师教我们怎样读书、如何思考、如何自学。
老师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1.美好师生关系?
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她平时总是教导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眼前所有的东西,看到谁桌子上掉了饭都要批评几句。”“她就像家人一样”。“我们都怕她,敬她,又爱她。”“怕主要是怕她失望,希望自己能达到她的要求。”
◆“当年我们女高的学生基础也很差,但张老师 一直用无私的爱包容我们。”“是她,支撑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张桂梅老师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
中学生
师生关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老师
学生
相互陪伴、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937年1月,毛泽东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2.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①老师是我们敬重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我们应主动理解、关心老师。
探究与分享
1956年,华罗庚已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一天,华罗庚收到署名为陈景润的来信,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有错误。”华罗庚被这位年轻人的智慧与胆识所打动。1957年9月,华罗庚把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在华老的亲自指导和关怀下,陈景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数论难题,并最终在哥德赫猜想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2.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②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善于从老师的教诲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老师交流。
探究与分享
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和数学老师的批评?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A.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
B.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相关链接
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变。如果是老师的原因,要思考怎样与老 师沟通。
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
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相信老师的善意,理解老师,做到有理恰当表达,无理主动认错。
2
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主动找老师交换意见,清晰、冷静、真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选择老师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如悄悄说、写个纸条等。
3
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
4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麻辣派
老师对我们非常严厉,一点错误就劈头盖脸,我们每次见老师都战战兢兢的。
脱轨派
教师幽默风趣,大家笑声不断,能调动大家兴趣,往往下课后一看笔记,啥也没记下来。
教科书派
讲解内容以教科书为主,知识点准确,但难以激发听课兴趣。
天书派
教师知识水平高,但多用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一节课下来像听天书。
有的老师语言很幽默、有的老师很严格、有的老师很温柔、有的老师知识渊博……
探究与分享
由于年龄、专业、阅历、性格等差异,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造成
原因
每位老师的风格都不同
④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我们应主动理解、关心老师。
01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03
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04
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02
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2.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启思导行
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分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极为重视老师的作用。上大学时,有一位老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很多同学对他十分挑别,不够尊重。王亚南却认为人人皆有所长,仍然十分尊重这位老师,认真地听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一次,那位老师看见一些同学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就对同学们说,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应走十里路,并列举出走十里路的好处。一些同学不以为然,王亚南却认为老师的话很有道理,决心照老师的话去做。从此,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学习、工作再忙,也不停歇。这一良好的习惯支持了他长期的学术研究。1938年,他和郭大力翻译的三卷本《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出版了。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中国,全译本的出版为帮助中国人民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王亚南当了老师,做了校长,也总是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善于多方面地向老师学习。
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着怎样的启发,老师的哪些做法对你有帮助?
回忆老师打动你的瞬间,可以通过短信、微信、电子邮件、书信等方式向老师表达你的感受。
(1)每位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尊重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各种知识和技能等。
(2)刚上初中,由于环境陌生,我想尽办法离开学校。有一次,我捂着肚子,对老师说,我肚子疼,很难受。老师见状,信以为真,就急忙叫车将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医生检査之后,没有发现问题,他才松了一空气。我很为老师的关心感动,也为自己的行为愧疚。亲爱的老师,还记得您送我上医院吗?说实话当时我是不想上学。这些天来,我一直想对您说声,感谢您的关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努力学习。
1.见到老师热情地打招呼、问好。
2.老师同我们谈话时,认真倾听。
3.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走。
4.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
5.进入老师办公室,先敲门。
6.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
7.从背后突然拍打老师
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你做到了吗?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地了解老师、尊重老师,最后,师生团结一心。
教师寄语
珍惜师生情谊
课堂小结:
美好师生关系
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
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我们应主动理解、关心老师
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1.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和指导者。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B.学而不厌、称兄道弟  
C.勤学好问、积极主动  
D.聚精会神、讨好老师
C
课堂练习
2.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课文来如同播音员,声音洪亮;数学老师讲解起数学题来,思路清晰;道德与法治老师谈起国家大事来,滔滔不绝……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  )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老师的不同
②善于选择,只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
③请求老师改变教学风格
④尊重老师的不同,主动和老师交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某校“校园掠影栏目组”近期记录了校园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一些行为片段,其中值得点赞的是(  )
A.小赵同学敬畏老师,校园遇到老师故意绕开走
B.小马同学性格开朗,见到老师就开玩笑,有时还拍拍打打
C.小柳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老师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D.小牛同学在课堂上被英语老师批评后,扬言以后不学英语了
C
课堂练习
4.人民教育家高铭暄老师说:“我的学生即使不认同我的观点,我依然尊重他们,不强求、不诋毁。我希望他们能更积极地在知识、思想和经验上与老师进行交流。”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  )
A.老师主动原谅学生的错误  
B.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C.师生彼此尊重、求同存异  
D.师生互相引领、互相指导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