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地球的故事(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地球的故事(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湘科版 四年级上册 《地球与月球》单元 1.地球的故事 教学设计
单元 《地球与月球》 课题 1.地球的故事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1 地球是一颗行星 3~4年级 ①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思维 运用推理的方法,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 运用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 探究实践 1.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2.通过推理,分析论证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3.通过阅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态度责任 1.善于观察比较,发现现象中的本质。 2.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用证据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地球形状模拟器,小船模型,手电筒,乒乓球,泡沫块;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谈话导入[材料准备:PPT] 谈话: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这个事实,得益于我们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卫星技术等),更得益于古人对地球形状不断探究过程。 提问:对古人来讲,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仅仅是一种猜想。那么,古人是如何猜想的?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呢?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古人的猜想[材料准备:PPT] 阅读:关于古人猜想的故事。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天圆地方) 提问1:古希腊人是如何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2:我国古人是如何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提问3: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古希腊人发现了什么现象,更新了他们的猜测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帆船入港) 小结:古人根据极目所见推测出“天圆地方”,帆船出入港的现象推翻了前面的猜测,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猜想。 2.帆船出入港模拟验证[材料准备:地球形状模拟器,小船模型,PPT] 提问1:帆船出入港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呢? 提问2: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3:哪个想象可以成为证据?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板画:帆船出入港现象 ) 小结:帆船出入港现象证明“地”不是平的。但仅仅只有这个证据是不够的,古人并没有满足,寻找更多的证据。 3.亚里士多德的推测[材料准备:手电筒,乒乓球,泡沫块,PPT] 谈话:公元前 350 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又找到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依据。 提问1:月食现象怎么能证明呢?我们来做月食模拟实验看看亚里士多德有什么发现。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2:月食时,是谁挡住了太阳的光线? 提问3:月球上的影子是谁的影子? 提问4:如果地球是方的,落在月球上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人们所看到的月食现象都一步一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这依然是通过模拟实验的推测。 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材料准备:视频,PPT] 谈话:尽管人们早就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可是真正用实践来证明这个推测还是16世纪以后的事。如果地球是球形,从地球上的一个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一定能够重新回到出发点。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验证了这一猜想:地球是一个球体。 视频: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1:麦哲伦从哪里出发? 提问2:麦哲伦发现了什么? 提问3:遇到哪些困难? 小结:当最后一艘船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时,船上只剩下18人。这次航行麦哲伦没有回到西班牙,但这一壮举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5.在太空中看地球 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今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 地球了。 提问1: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的? 提问2:1972 年 12 月 7 日,乘坐“阿波罗(luó)”17 号的宇航员拍摄了一张著名的地球照片,被命名为“蓝色弹珠”。为什么命名为蓝色呢? 小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其赤道的周长大约4万千米,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
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古人是根据什么推测“天圆地方”的呢? 2.提问:千百年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来自什么? 3.提问:现代科技用什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古时候人们在海边观望远处驶来的帆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后看到( ),这也是地球是球体的有力证据。 A.船帆;船身 B.船身;船帆 C.一起看到;一起看到 D. 都不能看到 2.航海家麦哲伦带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 )。 A.地球上有很多水 B.地球的北极很寒冷 C.地球是圆的 D. 地球是方的 3.古希腊学者( )通过观察月食,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A.郑和 B.亚里士多德 C.麦哲伦 D.哥白尼 4.下列证据中,能支持“地球是球体”推测的是( )。 A.月食现象 B.麦哲伦航海 C.远处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顶部 D. 以上都能证明 5.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最有力信息是( )。 A.太阳是球形的,月球是球形的,地球也应该是球形的 B.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 C.月食时,地球投影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D. 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二、判断题 1.航海家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三年后船队回到了出发地,这表明大地不是方形的,也是圆盘状。( ) 2.在海边观察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 3.月球上的黑影是太阳的影子。( ) 4.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 5.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1.× 2.√ 3.× 4.× 5.√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