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2024-2025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重点(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2024-2025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重点(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定 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现象 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发生变化 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并放热、吸热、发光等(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微观实质 分子不改变 分子发生改变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例:点燃蜡烛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而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实 例 形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等 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 其他:灯泡通电发光、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气球、轮胎、高压锅)爆炸 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 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锈蚀变化:金属生锈 其他变化:光合(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 别 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 意 物质的某些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要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
实 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三)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常见实验仪器
反应容器:(1)直接加热(2)垫陶土网加热
存放仪器: 热源: 计量仪器:
注液仪器: 夹持仪器:
取用仪器: 其他仪器:
(二)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
爆炸性物质 易燃气体 易燃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 毒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化学试剂取用规则
①三不规则: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②节约规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试剂,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规则:实验剩余的试剂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存贮:广口瓶
(2)粉末固体取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竖立”)
(3)块状固体取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擦拭干净。
3.液体试剂的取用
(1)存贮:细口瓶或滴瓶;(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多量液体取用:直接倾倒
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目的)
①细口瓶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试剂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试剂)
②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缓缓倾倒(防止试剂损失)
③细口瓶标签一面必须朝向手心(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防止试剂潮解、变质)
(3)少量液体取用: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目的)
①应在容器的正上方竖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③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一定量的液体取用:量筒(配套使用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
①操作:先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至所需刻度线;
②正确读数: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读数误差:
俯视:读数 > 液体实际体积,实际液体体积 < 读数;仰视:读数 < 液体实际体积,液体实际体积 > 读数
4.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目的)
点燃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 添加酒精 对液体加热 对固体加热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②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⑤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 1/4,也不能多于 2/3,酒精灯在熄灭的情况下用漏斗添加酒精。
(2)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目的)
①加热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炸裂);
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约 1/3 处的中上部,手握长柄;
③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④加热液体,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 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⑤加热时先预热,待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试剂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炸裂);
⑥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受热不均炸裂);
⑦加热后的热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骤冷炸裂);
⑧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取出。
5.仪器装置的连接
(1)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导管插入乳胶管。
(3)连接橡胶塞和容器: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 操作方法
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且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连接好仪器,向长颈漏斗中注水没过下端管口,当缓慢拉注射器活塞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当缓慢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连接好仪器,先向长颈漏斗内注入水使广口瓶内水没过漏斗下端管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玻璃仪器的洗涤
(1)试管的洗涤:倒净废液后,反复用水冲洗。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洗净的试管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四)走进科学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或结论
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白色、固态、圆柱状,略有气味 石蜡的硬度:较小 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石蜡的溶解性:难溶于水
②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质软,石蜡浮在水面
燃烧时 ①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状态变化 石蜡熔化 石蜡的熔点较低(47~64℃)
②观察火焰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火焰从外到里分别为外焰、内焰、焰心
③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④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①熄灭蜡烛 有白烟产生 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小颗粒(冷却凝固的石蜡蒸气)
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重新燃烧
方法总结: 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干燥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 检验某物质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是否变浑浊。
易错写的关键字
(1)铁夹台(铁架台)  (2)长劲漏斗(长颈漏斗) (3)椎型瓶(锥形瓶)
(4)纸糟(纸槽) (5)量桶(量筒) (6)药题(药匙)
(7)洒精灯(酒精灯) (8)坩锅钳(坩埚钳) (9)混浊(浑浊)
易错点辨析
(1)误认为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常温下无色的氧气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氧也属于物理变化。
(2)误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要分为几种情况,对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如自行车轮胎爆胎等,就是物理变化;而发生在有限空间里的急速燃烧引起的爆炸,因为有新物质生成,如火药爆炸等,就属于化学变化;还有一些爆炸,既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也不是简单的化学变化,如原子弹爆炸。
(3)误认为结论就是现象。
现象是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等直观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描述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二氧化碳”“生成水”等。
方法提炼
(一)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鉴别
1.闻气体的方法:(扇闻)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2.鉴别:操作→现象→结论
收集1瓶氧气和1瓶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包括观察记录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和其它材料);(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