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 分子的一些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实验 内容现象 溶液呈无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溶液无变化解释 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变红(3)分子之间有间隔。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②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而分子本身不变。(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认识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而这些变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2.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的名称和符号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氨气(NH3)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氨分子物质的分子模型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碳原子、氧原子 氮原子、氢原子分子是否由同种原子构成 是 是 否 否小结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四)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宏观 微观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物质中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子不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在改变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子改变,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五)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 原子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②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微粒间都有间隔;③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课题2 原子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是由居其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2. 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3.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4.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 规律(1)电子层由内而外总共分为7层,电子分层运动,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较近的电子层,依次向外排布。(2)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3)原子结构示意图(4)原子结构排布规律①每一横排,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②除稀有气体外,每一纵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2.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为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的粒子的结构。(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是否属相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的倾向稀有气体原子 8个(He为2个) 是 难得失电子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4个 否 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否 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三)离子1.概念:带电荷的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3.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4.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电荷数在前(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电性在后(“+”表示正电,“—”表示负电)。5.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镁离子,其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只能表示多少个什么离子,如2Mg2+表示2个镁离子。6.离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结构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联系 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四)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两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4.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课题3 元素(一)元素1. 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元素概念理解(1)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3)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元素种类不变。(4)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 原子概念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 宏观概念,讲种类、讲质量,不讲个数;可组成物质 微观概念,讲种类、讲质量,也讲个数;可构成分子,也可构成物质适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联系 ①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②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④化学变化中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均不发生变化。(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必须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例: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3)特殊: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物质。例: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4)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例:5H:表示5个氢原子; 3Fe:3个铁原子。(三)元素周期表1.编排依据: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2.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2)族:sir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3)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3.周期表每一格包含的信息示例说明 知识应用元素名称为铁,元素符号为Fe,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核外电子数为26。4.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同一周期的元素通常以金属元素开头,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2)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递增。(3)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He最外层有2个电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易错点辨析(一)误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观粒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们的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观粒子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观粒子保持。(二)误认为分子也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等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三)误认为原子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四)误认为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而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因此,无论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既可由分子构成,也可由原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构成。(五)误认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但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因为氦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2个电子即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最外层的2个电子容易失去。(六)误认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H2O)、氖原子(Ne)都是含有10个质子的粒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