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科版 五年级上册 《地表的变化》单元 2.地震 教学设计单元 《地表的变化》 课题 2.地震 课时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5~6年级 ④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 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地震现象。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科学思维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模拟等方法,对地震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探究实践 1.通过视频、图片,知道地震引发的各种现象。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推测地震的成因。 3.通过阅读,知道地震时应对方法。 态度责任 乐于大胆想象,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2.善于阅读资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分析推测地震的成因。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海绵块,木片,房屋小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一、聚焦(预设5分钟) 视频导入[材料准备:视频,PPT] 谈话: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唐山地震 提问:地震发生时,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震 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感受地震 [材料准备:海绵块,木片,房屋小模型;PPT] 提问1:你发现地震后路面是什么样的? 提问2:推测是什么造成路面扭曲呢?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3: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谈话:根据你的猜想,我们来做一个地震的模拟实验。 提问4:根据海绵块,木片,房屋小模型这些器材,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5:房屋小模型放在海绵块上,用手按住海绵块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提问6:握住木片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7: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 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 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2.预测地震 谈话:地震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提问1:地震危害这么大,可以预报吗? 谈话: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的作用。 阅读资料:地震前兆图片、视频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谈话:人们很早以前就对地震开始了研究。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 3.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提问1: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提问2:地震发生时,这些做法对吗?为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第二,如果被困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保护头部不受伤。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2.提问:为什么地震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3.提问:地震前有哪些前兆?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地震时有( )现象。 A.上下震荡 B.左右摇摆 C.树枝不动 D.山崩地裂 2.地震前的征兆有( )。 A.鱼出水面 B.鸡上树 C. 井水上涨 D.动物乱窜 3. 自2009年起,每年( )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2月12日 B.3月12日 C.4月12日 D.5月12日 4.地震有可能引起( )。 A. 暴雨 B. 海啸 C.高山移位 D.泥石流 5.地震会引发其他次生灾害的有( )。 A. 火灾 B. 爆炸 C. 毒气泄漏 D. 瘟疫 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 ) 2.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 3.目前,人们可以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报地震。( ) 4.发生地震时可以乘电梯逃生。( ) 5.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 参考答案: 1.ABD 2.ABCD 3.D 4.ABCD 5.ABCD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