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5.1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01违法无小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输入大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输入大标题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评价作用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行为
规範
合法的
×非法的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应当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法律的作用
①指引作用
法律
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 什么是违法行为
大人,什么 是违法行为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违 法 行 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
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社会危害性
一般违 法行为
严重违 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 犯 罪 )
镜头: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陈某为谋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民事违法行为
肖像权
违约
著作权
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闯红灯经过某路口时与乙相撞,
乙新买的手表被撞坏。甲乙发生争吵,正巧乙的儿子丙下班 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甲几拳,当场把甲打倒 在地,因未及时抢救造成甲的死亡。
1.以上材料中涉及哪几种违法行为,请具体指出。
2.上述悲剧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案例分析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下面这幅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 (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
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P51
1.酒驾
2.醉驾
3.欠钱不还
4.抢劫他人财物
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6.吸毒
7.贩毒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为什么法不可违?

A.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
B.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C.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
如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练一练
5
1、下列四种情形的违法性质和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
A.冷某高空抛物,将王先生砸成重伤,拒不赔偿。--属于行政违法,打“110”报警
B.刘女士与白大爷发生纠纷,在火车站大吵大闹。--属民事违法,向检察院控告
C.张某将手机落在出租车上,司机拾到后不归还。--属民事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D.明明因与亮亮有矛盾,到处造谣亮亮考试作弊。--属刑事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C
课堂小测
5
2、有个别网民在网上传播“南昌核酸检测打架致2人死亡”信息,经查此消息为虚假信息。目前,警方正在对编造、散布、传播谣言的当事人进行深入调查,对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编造并传播谣言扰乱疫情防控工作,必将受到刑法严惩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疫情面前无小事,切勿心存侥幸
④法无授权不可为,我们要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