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16大家排好队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16大家排好队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6课 大家排好队
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排队,感受、理解并认同排队的积极意义,树立遵纪的正确价值观。
2.在多样情境中学习不同的排队方式,能够在生活中自觉有序地排队,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品格。
3.懂得既要遵守规则,在特殊情况下也要学会礼让,形成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生活智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并认同排队的积极意义。
2.指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公共场合下自觉有序地排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排队,把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帮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换位思考,灵活变通“守规则”与“懂礼让”,培养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合情的行为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整理或抓拍一些学生或他人在公共场所排队的照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校园内学生排队打饭、上下楼梯、领取奖品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同学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通过讨论,引出本课主题——大家排好队。
二、讲授新课
版块一:还是排队好
1.游戏体验,感受排队的重要性。
(1)初次体验。学生自由上台领取礼物。领完礼物后,老师分别采访拿到礼物和没拿到礼物的同学:刚才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如果有第二次拿礼物的机会,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好?为什么?
(3)再次体验。组织学生排好队,再次上台拿礼物。领完礼物后老师再次采访:和前一次比较,这次拿礼物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种领取礼物的方式?
(4)教师小结。比起乱哄哄地挤着拿礼物,大家更喜欢排队领礼物。你前我后来排队,安全有序讲文明,看来还是排队好!
2.交流经历,感受秩序的存在。
(1)回忆经历。请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排队行为。
(2)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前抓拍的相应生活场景(如上下楼、上公交车等),并追问:哪些场合需要排队?为什么在这个场合要排队?如果不排队可能会发生什么?
(3)教师小结。如果我们在公共场所中都能有序排队,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安全、和谐、美好。
三、课堂总结
学生一边拍手一边齐诵儿歌,在朗诵中再次体会“排好队”很重要。
不排队,乱哄哄,闹出矛盾有危险。
你在前,我在后,排队公平又文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公共场所混乱无序与有序排队的对比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两者之间的差异及感受,自然引出本课主题——怎样排好队。
二、讲授新课
版块二:怎样排队好
1.情景表演。教师将教材第59页第二幅图改编成一个情景剧。
场景描述:中午的食堂里,打饭的队伍很长,小明正在排队。好朋友小亮正好也来排队打饭,于是小明赶紧招呼小亮站到他前面去……
(1)表演。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
(2)推测。请学生猜一猜:小亮会排到小明前面吗?
(3)续演。小组学生继续表演后续内容。
场景内容:小亮拒绝了小明,自觉排到了队伍后面。
2.采访互动。采访:你从小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3.小结提升。排队要讲究先后,先到排前、后到排后,即使前面有认识的伙伴,也不可以讲人情来插队,否则就是对排队同学的不公平。
4.分享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排队方式,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了解到的一些特殊排队方式,如机场安检时的“一米线”,看病时的“网上预约挂号”等。
(1)说说机场安检时的“一米线”。引导学生思考设置“一米线”的好处,并说说自己的经历或感受。
(2)交流看病时“等叫号”的经历。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或身边人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在医院“等待叫号”的事例,体会这种排队方式带来的便利。
5.补充拓展。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特殊的排队方式,如“蛇形”排队,等地铁、乘高铁“中间先下,两边后上”的规则,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些排队方式的看法。
6.活动总结
不管排队方式如何变化,我们都要遵守排队规则,在不同的公共场合自觉有序排队,并组织学生诵读儿歌。
不插队,隔一米,有序排队方法多。
耐心等,听叫号,自觉排队好习惯。
板块三:守规矩,懂礼让让
1.听故事,辨一辨。
(1)创设情境。课件播放课本第58-60页下面的情境图,教师开始引入情境一:小明寒假随家人坐高铁时,发生了一些关于“排队”的事情——接着呈现教材上的绘本故事画面,并播放其内容音频。
(2)小组讨论。教师出示以下三个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算插队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①情境二:老爷爷排在小明和妈妈的后面,妈妈让老爷爷先上车。
②情境四:排在小明前面的叔叔让小明先接水。
③情境五:排在小明后面的男孩急着要上厕所,小明要不要让呢?
(3)展开辩论。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和反应,将学生分成两组,组织“小小辩论赛”活动。
(4)点赞榜样。学生交流自己或者身边人在排队时的“礼让”经历,引导学生为这些榜样点赞。
(5)知识拓展。教师补充机场、火车站等场所的“绿色通道”,丰富学生认识。
三、课堂总结
1.教师小结:排队看似简单,其背后却藏着生活智慧。当“遵规”和“礼让”冲突时,一定要先讲规则,这是我们安全有序的公共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但遇到特殊情况时,我们要懂得礼让,尊老爱幼,体谅他人,这会让我们感到人间的和谐与美好。
2.诵读儿歌。
遇老幼,有紧急,灵活变通让一让。
遵规礼让巧排队,美好生活大家享。
四、课后延伸
1.活动预告。教师出示寒假文明生活实践单,预告将开展“文明之花处处开”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争做“文明之星”。
2.持续践行。学生通过集赞、打卡等方式,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文明言行,为自己的“文明之星”评选留下过程性资料。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