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标内容要求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 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讲述了以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为代表的中国境内远古时期的人类 活动。各地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揭示了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各自演化过程中 的特点,为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1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中国境内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子目介 绍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云南元谋人是我国 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第二子目介绍了中国境内古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述 了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第三子目介 绍了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特征。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历史学科,对于什么是历史,历史学习的价值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还不太了解。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知识 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好,好奇心强、乐于探究新事物,但对问题缺乏理性的认 知。本课涉及到的古人类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对于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理解起来也有难度。 因此,教师在起始年段的教学过程中需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兴趣。可以通过创设考古情 境、问题引领、故事讲述和感性直观的史料运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逐步 探究北京人的特征,对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历 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教材,概括所学内容入手,运用表格对比古 人类信息,识读历史地图,进而指导学生解读史料,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史事进行分析。教学目标11.通过识读地图,了解中国主要古人类的分布情况,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阅读教材文字、图像史料,运用表格梳理元谋人、蓝田人、 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信息,认识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初步形 成重证据的意识。 2.通过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故事,感受我国学者执着严谨的科学探索精 神;依据考古发掘的史料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等方式归纳北京人的外形特征 和生产、生活状况,涵养史料实证意识。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材料,认识周口店北 京人遗址作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有重大科学文化 价值,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涵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 自豪感。 3.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解读考古实物等探究活动,了解我国境内远古时期的人 类活动,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提升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对史事进行说明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特征;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教学难点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出示教材《古人类活动场景 想象图》,布置任务:观察此图, 描述古人类的主要活动。 设问: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 家研究人类历史的依据是什 么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手持木棒等工具、采集食物, 背负猎物 …… 回答:古人类学家和考 古学家依据发掘的古人类化 石研究人类起源。 了解中国境内古人类 的活动。学习观察图片, 提取信息并进行交流表 达 ; 知道化石是研究远古 人类的重要证据,培养史 料实证意识。新课学习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2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学习任务一 了解我国境内的古人类概 况。 活动1 出示教材《中国主要古人类 遗址分布图》,布置任务: (1)依据图例,分别用不 同的标记圈画出我国境内发现 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 石的遗址。 (2)圈出既发现直立人又 发现智人化石的地点。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发 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 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 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活动2 组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自 主阅读教材正文第1段和“相关 史事”,梳理元谋人、蓝田人、 郧县人的概况,完成表格。 观察地图,圈画出: (1)直立人遗址:元谋 人遗址、蓝田人遗址、郧县 人遗址、金牛山人遗址、北 京人遗址;早期智人遗址: 丁村人遗址、长阳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晚期智人遗址: 山顶洞人遗址、左镇人遗址。 (2)北京。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 完成表格。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境内古 人类概况。指导学生识读 地图,掌握从地图中获取 历史信息的方法。 利用表格形式,帮助 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教材, 提取信息。二、北京人 (一)北京人的发现 教师补充讲述:裴文中发现 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故 事。 (二)北京人的特征 倾听故事,了解北京人 发现的过程。 补充历史细节,感受 我国学者执着严谨的科学 探索精神。3学习任务二 借助考古发掘成果,探究北 京人的体貌特征、使用工具和用 火情况。 1.体貌特征 活动1 出示教材《北京人复原头像》 图片,设问:对比古猿和现代人, 北京人的头部呈现怎样的进化 特征 活动2 出示北京人与现代人脑容 量数据,设问:对比北京人和现 代人的脑容量数据,这说明了什 么 教师讲述:北京人的四肢特 征,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活动3 整体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 征。设问:我们能推断出北京人 体貌特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 体观察图片、比较思考、概 括回答:北京人头颈部还保 留了猿的一些特征。 分析数据、思考问题、 概括回答:说明北京人正在 逐渐地由猿向现代人进化。 回顾所学,概括回答: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特 征,有原始性。能够直立行走, 有人的特征,处于从古猿进 化到现代人类的中间阶段。 借助北京人遗址出土的40多 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复原了 北京人的外形,推断出其体 貌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的方法,从形象感知上升 到抽象思维,概括出北京 人的体貌特征,为理解北 京人发现的意义作铺垫。 学生进一步认识化石是研 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 据,涵养史料实证的意识。42.使用工具 活动4 出示北京人遗址发掘出的 石器图片。设问: (1)石器与石头有什么区 别 (2)北京人遗址发掘出约 10万件打制石器,你能推断出 什么结论 (3)北京人用这些石器做 什么 请将下列石器的图片与 它们的名称及用途说明连线。 3.火的使用 活动5 出示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 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信息,设问: 通过这些考古材料,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推断依据是什么 活动6 出示教材《北京人用火场景 想象图》,布置任务:结合生活 常识,分析火的使用可以给北京 人带来哪些好处。 (三)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学习任务三 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 (1)石器有明显的人工 加工的痕迹;(2)能推断出 北京人已经能制作和使用工 具。这是北京人有目的改造 自然物的证据,也是人与猿 的重要区别。(3)北京人用 这些工具来猎取动物、采集 植物果实。 阅读史料,合理推断, 交流表达:北京人已经会使 用火,还可能长时间使用火。 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 防寒、照明、驱兽。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 导学生认识北京人已经会 制作和使用工具。学生观 察图片并分析三种类型石 器的作用,了解北京人的 食物来源和群居生活。 利用考古成果,引导 学生合理推断,同时借助 研究成果进行佐证,培养 科学的态度。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 识,多角度分析火的使用 对人类进化的作用,理解 “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 上的里程碑”这一重要结 论。5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活动1 回顾所学,概括北京人遗址 出土材料有什么特点。 活动2 出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材料。布置 任务:依据材料,分析北京人发 现的意义。 回顾总结,依据材料概 括:北京人遗址出土的材料 类型多,数量大,很丰富; 北京人遗址丰富的考古发 现,为阐明人类演化的进程 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 价,结合北京人遗址丰富 的考古发现及其在世界直 立人遗址中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理解北京人发现的 意义,突破难点。三、山顶洞人 学习任务四 了解山顶洞人的概况。 活动1 出示教材《山顶洞人复原头 像》图片,布置任务:观察山顶 洞人的外形呈现怎样的进化特 征。 活动2 阅读教材第7页,了解山顶 洞人的概况。完成下表,并说说 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了哪 些进步。 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相 同 。 阅读教材并提取信息, 完成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了解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 和生产、生活状况。对比 北京人,认识山顶洞人的 进步之处。小结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出示中国境内古人类出现 时间轴,布置任务:请你谈谈本 节课的学习收获。 结合时间轴,回顾所学, 总结收获,形成认识。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历 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 认识,反馈课堂学习效果。6(中国境内的古人类)(板书设计)7元谋人 蓝田人 郧县人北京人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发现于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 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60万年 发现于湖北郧阳,距今约10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20万年 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火的使用、社会组织迄今为止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直 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 源和古人类演 化的历史有重 要意义山顶洞人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3万年(作业与评价)1.作业内容:基础作业:完成同步习题。拓展作业:结合所学,用任意形式(如:连环画、手抄报等)为北京人设计一天的活动。 2.评价量规:基础作业:见答案(略)拓展作业:见下面的作业评价量规评价维度/等级 形式 内容 史实 自评 他评A 展 现 形 式 创 新 , 表 意 清 晰 贴 切。 设计活动丰富, 包含5个以上。 合 理 展 开 想 象,完全符合史 实。B 展 现 形 式 合 理 , 表 意 较 为 准 确。 设计活动适当, 包含3—4个活动。 基 本 符 合 史 实,细节不够准 确。C 展 现 形 式 单 调 , 表 意 模 糊 不 清。 设计活动不足, 少于3个。 想 象 缺 乏 依 据,多处史实错 误。反思改进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