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上)的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二课 《五四运动》。本课在第四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 放的潮流,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了解五四运 动的基本史事,认识五四运动的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问题。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仍缺少辩证性和 全面性,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仍存在一定的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 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不断启发、点按和矫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补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爆发 的原因和导火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课本、图片、视频等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表格归 纳法,提高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3、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和五四运动的口号,认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并能 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感悟五四青年的爱国精神,认识民族精神对
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 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从爆发到扩大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两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里五四运动的相关片段。并提问:同学们知 道这个视频里面所讲的是哪次运动吗
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的学习,同时进行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一次会议引发的运动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1、背景介绍。
在PPT 上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协约国战胜后中国国内盛况的相关史料。 教师讲授相关内容:
(
背景介绍
) (




)
1914年一1918年,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为首的同盟国 和以英、法、俄三国为首的协约国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 为协约国联盟的一员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
号。”“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
现在
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陈独秀
)
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开心 现实呢
(
·徐世昌总统签署命令,全国放假三天。
·
中央公园树立“公理战胜”牌楼。
·北京六万民众聚集太和殿,举行盛大庆祝游行。
)
设问: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开心 现实呢
2、一场耻辱的外交。
教师结合会议照片、参会代表团,讲解巴黎和会的相关背景以及中国代表团 在会议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惨拒,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五 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二)一个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扩大。
1、五四运动的爆发。
在课件上展示史料: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 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 团体占满….."
-- 《晨报》1919年5月5日题为《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
设问:从这篇通讯稿中,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
提问:请学生结合教材60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学生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和 要求 此次学生游行的结果如何
2、五四运动的扩大。
(1)展示“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在街头讲演的北京大学学生”的图片。 设问:北洋政府的镇压有没有平息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斗争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61页的内容回答问题,并得出结论:五四运动在进一步扩大。 (2)展示“五四日历图”。
设问:1919年6月5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有没有变化
3、五四运动的结果。
(
五四运动的结果
汹涌澎拜
汝颗等人的职务,

实践,这是中国人民
)
(
展示表格,
)4、知识小测。
(
完成表格
)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三)一次革命的伟大一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展示史料: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 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
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设问:这段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依次展示以下五则史料: 材料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 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和反 复比较,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先后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 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 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材料三:
学生联合会对于此次救国运动,虽奋起在先,而决不敢居功,何也 学生罢 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 陆去。
材料四: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 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 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
材料五: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 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是从旧民主主义 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设问:结合材料以及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五四精神。
设问:百年精神,薪火永传。你心目中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展示以下材料: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 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 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 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环节三、课堂小结: 课件上呈现: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主人翁,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环节四、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62页的课后活动。
八、板书设计: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扩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五大核心素养为根本指针,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效果良好,但是如何在一堂课 上更好地实现课堂容量的取与舍,实现教材内容的精简与充实是一个值得改进的 地方。有些虽然并非教学重点,但是其内涵却关乎学生对历史理解的深度,也关 乎学生能否借助历史更好地把握现实,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延伸和培养,但是在实 际授课过程中迫于时间所限,无法深入探讨和展开。关于这些困惑就需要教师进 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