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复习基础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复习基础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配套新教材】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对植被的更新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伏牛山为秦岭东段支脉,植被种类多样。下图示意伏牛山地理位置及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伏牛山( )
A.海拔越低处,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大,土壤有机碳含量越多
B.海拔高处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碳较丰富
C.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机碳输入量最大
D.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气温影响,与降水关系不大
2.伏牛山相同海拔处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南坡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坡度 C.水分 D.海陆位置
贵州关岭自治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关岭县交界处,区域海拔在400—1000m,山体高大陡峭,地势起伏较大,地表破碎不连续。区域为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降水量1100mm,季节性差异较明显。区域内土壤类型以石灰土为主。“九五”到“十三五”规划以来,示范区通过实施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使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下表示意示范区内(同坡向)三研究样地基本概况。下图为三种不同植被下土地粒径体积分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 海拔高度 坡度 坡位 土地利用史
火龙果 709米 13° 坡中部 坡改梯,2011年种植
坡上花椒 718米 19° 坡中部 斜坡微型平地,零星种植
核桃 715米 12° 坡中部 野生状态
3.坡上花椒土壤粒径中砂粒含量高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坡度大,流水差异侵蚀显著 B.年降水总量大,流水堆积作用突出
C.昼夜温差大,岩石物理风化强烈 D.海拔高风力强,风力堆积作用明显
4.火龙果土壤粒径中砂粒和黏粒分布年变幅大于核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类型 B.雨季降水强度 C.地形坡度 D.土地管理方式
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及凋落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宁夏南部某山地海拔1800—2800米范围为人工针叶林,随海拔、坡向和林地密度不同,植被碳密度存在差异。表为该山地阴坡人工林地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碳密度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m) 植被层 碳密度(吨/公顷)
低密度林(500棵/公顷) 中低密度林(1000棵/公顷) 中高密度林(2000棵/公顷) 高密度林(3000棵/公顷)
1800-2000 乔木层 13.1 22.9 26.5 26.8
灌草层 7.3 6.6 5.5 5.3
2000-2200 乔木层 17.9 31.4 36.3 36.7
灌草层 9.5 8.5 7.0 6.7
2200-2400 乔木层 20.1 35.3 40.9 41.3
灌草层 10.3 9.2 7.6 7.3
2400-2600 乔木层 19.0 33.5 38.7 39.1
灌草层 9.0 8.1 6.6 6.4
2600-2800 乔木层 14.3 25.1 29.0 29.3
灌草层 4.9 4.4 3.6 3.5
5.该山地阴坡人工林地植被( )
A.分布海拔越高,碳密度越大 B.乔木层与灌草层碳密度正相关
C.林地密度越小,碳密度越大 D.海拔2200—2400米碳密度最大
6.与中低密度林灌草层比较,导致中高密度林灌草层碳密度下降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力
7.推测2000米以下人工林地植被碳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
①气温较高
②光照较弱
③降水较少
④坡度较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1为我国长白山南坡海拔2050m处苔原带的某样地剖面。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和母质层。图2为该剖面③层中的孢粉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通常用地层中的孢粉作为识别过去植被的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1中①②③依次为( )
A.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屋
B.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C.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
D.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
9.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据此可推测( )
A.树木残体来自常绿阔叶树种 B.树木残体来自常绿硬叶树种
C.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 D.火山爆发前冬季积雪期更长
10.根据剖面③层中孢粉组成可知,在该层代表的时期内,当地植被演替方向为( )
A.从蕨类为主向草本为主 B.从草本为主向木本为主
C.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 D.从木本为主向蕨类为主
生物结皮是蓝藻、荒漠藻、地衣、苔藓类和土壤中微生物,以及相关的其他生物体通过菌丝体、假根和分泌物等与土壤表层颗粒胶结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合体,生态效益显著。陕西省六道沟小流域属于黄土高原向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生物结皮主要分布于流域内的梁、峁,在人为干扰少、侵蚀弱、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发育最好。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降雨形成径流)量和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流域生物结皮发育最好的地块,最可能位于梁、峁的(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12.两种坡面初始产流早晚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降雨初期( )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 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 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13.生物结皮发育受多因素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人工降雨可以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可以促进生物结皮发育
B.黄土峁顶部平坦,人工干扰强,相比于山坡生物结皮发育较差
C.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的区域,水土流失弱,有利于生物结皮发育
D.生态退耕后,整体生态环境恢复,有利于生物结皮发育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内蒙古赤峰市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材料二:贡格尔草原位于赤峰市西北部,其河曲地貌特别典型而密集,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美的草原河曲地貌。南边乌兰布统草原的低山缓丘的阳坡上生长着茂盛的草甸,阴坡上生长着大片的白桦林,缓丘底部依然为茂盛的草甸。植被差异以山脊线为界,对比鲜明典型。下左图为“贡格尔草原的河曲地貌景观图”,右图为“乌兰布统低山缓丘的阴阳坡景观图”。
材料三:赤峰市敖汉旗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山坡地较多,北部平原开阔、丘陵起伏,沙地居多,全旗有2/3的耕地是旱地。土壤中富含硼、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农户采用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2013年5月24日,国家原质检总局批准对“敖汉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描述贡格尔草原河曲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乌兰布统低山缓丘阴阳坡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敖汉小米深受市场青睐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据图可知,伏牛山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低海拔处,虽然生物量丰富,但由于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因此土壤有机碳含量低,A错误;高海拔处,虽然生物量较少,但微生物分解慢,经过长期积累,土壤有机碳较丰富,B正确;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较慢,而不是有机碳输入量最大,低海拔处有机碳输入量应最大,C错误;土壤有机碳输出主要通过微生物分解及雨水淋溶等,因此土壤有机碳含量受降水的影响也较大,D错误。
2.答案:C
解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伏牛山地处秦岭东段,北坡是阴坡,与南坡相比,光照较弱,蒸发较少,土壤含水量较高,植被更丰富,枯枝落叶更多,土壤有机碳含量更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C正确;伏牛山南北坡纬度相差不大,排除A;材料并无坡度的信息,无法推知坡度大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排除B;南北坡与海洋的距离差别不大,排除D。
3.答案:C
解析:坡上花椒土壤粒径中砂粒含量高是因山坡位置昼夜温差大,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岩石破碎,C正确;由表格可知,坡上花椒地形坡度为19°,坡度大,但是花椒分布于斜坡微型平地,流速侵蚀差异并不明显,A错误;年降水总量大,流水侵蚀作用突出,B错误;该地海拔高度718米,海拔不高,风力不强,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火龙果是坡改梯,2011年种植坡,核桃是野生状态,说明火龙果是这个区域的主体产业,故火龙果土壤粒径中砂粒和黏粒分布年变幅大于核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管理方式,D正确;土壤类型、雨季降水强度、地形坡度都不是主要因素,ABC错。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山地阴坡人工照,A项正确;度在海拔2200—2400米范围内最大,乔木层碳密度最大达到41.3吨/公顷,而灌草层碳密度最大为10.3吨/公顷,相比其他高度要高不少,D项正确;
从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碳密度并非随海拔升高而单调增加,而是先增加再减少,A项错误;
表格中随着种植数量的增加,乔木层碳密度增加,而灌草层碳密度却在减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的关系,B项错误;
灌草层所提供的碳密度要比乔木层少,林地密度越小,乔木层碳密度减少的就越多,虽然灌草层所提供的碳密度在增加,但总体碳密度在减少,碳密度越小,C项错误。
故选D。
6.答案:A
解析:随着林地密度的增加,植被冠层厚度增大,林内光照条件变弱,从而导致灌草层的光合作用减弱,生物量减少,碳密度下降,因此,导致中高密度林灌草层碳密度下降明显的主要因素是光照,A项正确;热量、水分和风力虽然也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碳密度,但在这么小范围区域之内,热量、水分和风力变化不大,对森林影响的影响小到忽略不计,所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宁夏南部某山地1800~2800米范围内为人工什叶林,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蒸发变强,气候会变得干燥,降水会减少,①③对;在海拔2000米以下,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不利于植被生长,同时降水较少,植被生长条件较差,植被枝叶稀疏,光照相对较强,②错;坡度较缓有利于植被枯枝落叶的堆积,理论上碳密度应该会高,在这里偏低,说明地形较缓不是影响碳密度因素,④错。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的位置最靠下,应为火山喷发前土壤层;①的位置最靠上,为火山喷发后土壤层;②位于中间,应为火山灰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长白山,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树木残体应来自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AB错误;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说明火山喷发前该地植被以林木为主,现在以苔原植被为主,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C正确;火山爆发前木本植物占比更高,说明气候更温暖,冬季积雪期更短,D错误。所以选C。
10.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剖面③层中,随深度减小(越靠近当时的地表),孢粉组成中木本植物占比增加,蕨类植物占比减少,草本植物变化较小,说明当地植被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生物结皮主要在人为干扰少、侵蚀弱、水分条件好的地块发育最好。北坡是阴坡,光照弱,气温低,蒸发较少,水分条件较好,人类活动较少。由此判断,生物结皮发育最好的地块可能位于黄土梁、黄土峁的北坡,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两种坡面初始产流生物结皮早于裸土,而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产流量增长缓慢,产流率也增长较慢,裸土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产流量快速增长,产流率也快速增大,从而可以推测,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开始下渗快,生物结皮坡面土壤较稳定;与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关系不大,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较稳定。综上对比四选项可知A较符合。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多次人工降雨会导致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生物结皮,A错;黄土峁顶部平坦,不一定人工干扰强,且侵蚀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相比于山坡生物结皮一般发育较好,B错;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的区域,水土流失弱,但会抢夺低等植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生物结皮发育,C错;生态退耕后,整体生态环境恢复,人工干扰减弱、侵蚀减弱、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生物结皮发育,D正确。故选D。
14.答案:(1)贡格尔草原地形平坦,河流发生侧蚀,凹岸一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变得更凹;凸岸一侧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变得更凸,长期作用下河道越来越弯曲。
(2)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带,低山缓丘的阳坡因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生长着茂盛的草甸;而阴坡因蒸发量较少,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着大片的白桦林。
(3)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富含微量元素;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施用化肥农药少);基于以上原因这里的小米品质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高。
解析:(1)贡格尔草原一望无际,地势较为平坦。平坦的地形使得河流容易发生侧蚀,导致河道弯曲。弯曲河道一旦形成,凹岸一侧在水流在惯性作用下,流量大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变得更凹;凸岸一侧流速慢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变得更凸,使得河道越来越弯曲。
(2)乌兰布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带,低山缓丘的阳坡因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生长着茂盛的草甸;而阴坡因蒸发量较少,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着大片的白桦林。
(3)可以从影响农业生产条件入手,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敖汉旗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小米品质好;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小米营养价值高;施农家肥、轮作、套种、人工除草等古老的耕作方式,施用化肥农药少,小米绿色环保,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