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配套新教材】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人均资源消耗量减少C.产业转移频繁发生 D.低耗能产业增多2.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是( )①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集中布局人口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③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锗元素主要存在于花岗岩中,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氧化物就是二氧化锗,二氧化锗常温下呈现白色粉末状,锗矿多与褐煤矿共生。锗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我国锗资源储量丰富,主要来自煤锗矿床中,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下图示意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反映出自然资源具有(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多用性 D.不均衡性4.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粉尘污染②固体废弃物污染③噪声污染④放射性污染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粮农组织的稻米价格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除大米外,国际小麦、砂糖、可可豆等价格多创历史新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造成本次全球粮食危机最可能的原因有( )①极端灾害天气影响②多国粮食出口禁令③俄乌冲突不断推进④生物燃料大力推行⑤大米市场需求增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6.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立足长远,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不公平贸易,落实国际援助 B.稳定粮食产量,建立储备体系C.扩大粮食种植面,促进粮食增产 D.扩大粮食出口,增加经济效益我国“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取得这一深度的可燃冰样品,刷新目前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海牛Ⅱ号”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我国( )A.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增加土地资源供给B.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C.提高海洋资源勘采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8.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海洋环境监测②禁止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③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④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根据某铁煤矿区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性质及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耕地面积变化树模型(如图),该铁煤矿区矸石的利用率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铁煤矿区对塌陷地区进行复垦治理会( )A.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问题 B.促进环境质量提升C.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D.节约土地复垦成本10.该铁煤矿区对矸石的处理( )A.节约了耕地资源 B.增加了煤炭输出量C.增加了生态压力 D.提高了煤炭附加值战备储油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石油安全供应而实行的石油储备。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8个石油储备基地,其中7个在地面,只有黄岛储备库在地下,因此有专家提出:将有“中国石油工业摇篮”之称的玉门油田由“采油型”转为“注油型”油田,作为国家地下战略原油储备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不需要考虑( )A.国防安全 B.交通条件 C.消费市场 D.地形地质12.建设兰州、独山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最重要的意义是( )A.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B.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C.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D.加强东西部的优势互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13.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玉门应( )A.大力发展科技,彻底消除污染 B.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化深加工C.建设城市新区,吸引人口回流 D.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截至2020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依旧高达7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建设能源储备体系。目前世界上石油储备主要有地面钢罐、地下油库等储存方式。地下油库一般选建在稳定地下水位岩体中,利用地下空间储存石油。地下油库可用机械开凿花岗岩洞穴而建成,也可利用废旧矿井或盐岩洞穴等扩建而成。2008年底我国第一期石油储备体系已运行,均为地面钢罐;第二期也已运行,均为地下储备方式,选址为山东黄岛、辽宁锦州、广东大亚湾、广东湛江4个基地。图左为地面钢罐储备俯瞰图,图右为地下油库储备方式图。(1)与地面钢罐相比,指出地下储备库的优点。(2)依据我国第二期建立的储备基地,分析地下储备基地选址的有利条件。(3)面对能源危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谈谈我国采取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十分严重(非粮化: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非粮化”主要包括四类情形:占用基本农田种植林果业;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闲置荒废基本农田;将已建高标准农田占用调整为非耕地。(1)近年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种植结构由粮食向蔬菜、瓜果等“非粮化”类型转变的现象,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2)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要说明耕地“非粮化”的不利影响。(3)为了切实遏制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蔓延,请提出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合理建议。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得1999年之前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后期压力指数减小,说明东南沿海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D符合题意;由材料可得我国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影响不大;人口总数持续上升,人均资源消耗量增大,故A、B错误;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导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可能频繁发生,故C错误。故选D。2.答案:D解析: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发展差距,故①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压力指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答案:D解析: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说明我国锗资源储量丰富,反映了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具有不均衡性,D正确;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而不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某种资源产量上的优势,因此,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并不直接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A错误;整体性是指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是以资源系统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并不直接反映自然资源的整体性,B错误;多用性是指自然资源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而题干强调的是我国在全球锗资源产量上的领先地位,没有涉及锗资源的多用性,C错误;故选D。4.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①②正确;在此过程中噪声污染相对较少,③错误;锗不是放射性元素,无放射性污染,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BC错误。故选B。5.答案:A解析:大米市场需求较为稳定,不会突然增加,排除⑤:生物燃料的原料主要为作物秸秆或玉米等,对稻米价格的影响不大,排除④:由于极端灾害天气影响,粮食产量下降,多国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发出粮食出口禁令,影响粮食的国际贸易:同时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均是世界重要的产粮大国,其战乱不但影响了本国的粮食生产,对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也产生了影响,使得本次全球粮食危机较为严重,①②③正确。故选A。6.答案:B解析:消除不公平贸易需要国际合作,一国难以实现,且落实国际援助难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A错误;应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建立储备体系,保障粮食安全,B正确: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可能导致后备土地无序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错误:扩大粮食出口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B。7.答案:C解析: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牛Ⅱ号”是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采的设备,可用来开发海洋矿产资源,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C正确;“海牛Ⅱ号”主要是开采海洋矿产资源,不是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A、B错误;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可能会破坏海底生态环境,D错误。8.答案:A解析: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都可以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但是禁止水产养殖不利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①③④正确,故选A。9.答案:B解析:该铁煤矿区对塌陷地区进行复垦治理,对塌陷地区进行复垦治理,耕地增加,种植农作物,会促进环境质量提升,B项正确;塌陷地区一般不再采用矸石回填处理,会污染地下水源,所以并不会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问题,A项错误;煤矿塌陷区进行复垦之后,粮食产量较低,并不能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C项错误;对煤矿塌陷地区进行复垦治理并不能节约土地复垦成本,且收益较低,D项错误。故选B。10.答案:C解析:矸石,又称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它主要由岩石、矿物和煤粉组成,含有较高的硅、铝、铁、钙等元素。该铁煤矿区对矸石的处理较为粗糙,随意堆放占用耕地,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矸石占用耕地,使得耕地资源减少,A项错误;对矸石的处理与增加煤炭输出量和提高煤炭附加值无关,所以B、D两项错误。故选C。11.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战备储油是指为保证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石油安全供应而实施的石油储备,一般其选择分布于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地方,临近消费市场,地形地质条件较为稳定的地区,一般与国防安全关联性较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兰州、独山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石油丰富地区,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可以降低我国能源储备风险,分散储备基地可以更好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C正确;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增长,但不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排除A;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并没有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排除B;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并没有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排除D。故选C。13.答案:D解析:将玉门油田由采油型转为注油型油田,说明当地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减少。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发展新产业,玉门位于西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D正确;本地区大力发展科技,可缓解污染,但不太可能彻底消除污染,且发展经济,应侧重新产业,排除A;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石化深加工属于玉门曾经的经济发展措施,排除B;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发展新产业,建设城市新区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D。14.答案:(1)占地面积小;节省钢材,建设成本低;储存空间大;油气散失少,安全性高。(2)靠近沿海港口,海运便利,石油运输方便;靠近沿海,经济发达,炼油企业众多,石油市场广阔,需求量大;产业基础较好,便于储油设备建造。(3)降低单一进口渠道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风险;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能源结构升级。解析:(1)与地面钢罐相比,地下储备库建设在地下,对地面的占用少,节约土地成本;结合材料信息“利用地下空间储存石油,地下油库可用机械开凿花岗岩洞穴而建成,也可利用废旧矿井或盐岩洞穴等扩建而成”,地下储油空间可利用废旧矿井或盐岩洞穴等扩建,与地面相比,可以有效节约钢材,降低成本,且地下储存空间大;油气储存在地下,油气散失相对较少,其安全性高。(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期均为地下储备方式,选址为山东黄岛、辽宁锦州、广东大亚湾、广东湛江4个基地,这些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靠近港口,海运便利,有利于石油资源的运输,且经济发达,炼油企业众多,石油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条件好,有利于地下储油相关设备的制造。(3)由于我国能源需求量巨大,过度依赖某一种能源进口渠道会使我国在该进口渠道出现问题时面临较大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压力,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可以降低这种压力;其次,多元化进口渠道可以使我国获得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避免因单一进口渠道受到政治、自然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能源供应中断或不稳定;再次,通过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我国可以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发展;最后,多元化进口渠道可以让我国更加灵活地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实现从传统煤炭等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升级。15.答案:(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变化,市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2)造成耕地资源浪费或质量下降,农业增产潜力不足;造成群众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减少;造成作物饲料短缺影响畜牧业发展,不利于生活水平提高。(3)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或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杜绝撂荒和乱占耕地现象: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解析:(1)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对蔬菜、水果的需求多,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民放弃粮食种植,改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经济作物;交通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蔬菜、水果的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转化。(2)可从耕地“非粮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耕地“非粮化”造成耕地资源浪费和质量下降,农业增产潜力不足;粮食单位面积产值低,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减少,威胁粮食安全;农作物的秸秆可用作饲料,耕地“非粮化”会导致饲料短缺,影响畜牧业发展,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玄(3)遏制我国耕地非粮化主要从政策、技术、经济效益等角度进行分析。国家可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或加大种粮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耕地被弃耕或用作其他用途;政府部门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杜绝撂荒和乱占耕地现象;应加大科技投入和财政投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国家可促进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减少耕地“非粮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