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界地理—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复习基础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世界地理—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复习基础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16.世界地理——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题训练【配套新教材】
目前,全球6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3.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
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
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
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被当地称作“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图示区域太平洋一侧水稻种植常受到“山背风”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而日本海一侧反倒从中受益,粮食增产。日本消费水平高并且对市场影响大。新培育的水稻品种有抵抗“山背风”影响的能力,产量高而稳定,但不被民众接受。继续种植传统水稻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将水稻种植由初夏种植提前到春季种植。下图为“‘山背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日本“山背风”与水稻生产的推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山背风”影响较大的时间约在水稻的育苗季节
B.该地新品种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产量较高
C.种植传统水稻提前播种是为了提高复种指数
D.乙地粮食增产,得益于“山背风”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
5.“山背风”对日本东岸的主要影响有( )
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减少
④浓雾多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日本( )
A.国内交通运输以航空为主
B.人口集中在南部和北部
C.农业生产多用大型机械,集约程度高
D.住宅多采用轻质环保材料
为应对极端天气影响,欧洲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国互联电网。近年来,荷兰用电负荷中光伏发电比例大幅增加,是欧盟国家中光伏发电占比最高的国家。下图为2022年7月1日至7日荷兰部分电力平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荷兰光伏发电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A.日照时间长 B.政策支持 C.土地成本低 D.技术先进
8.此期间,对荷兰电力跨国收入变化影响最大的能源是( )
A.煤电 B.气电 C.风电 D.核电
9.欧洲跨国互联电网的建设有利于( )
①减少发电量,降低用电成本
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③解决化石能源对外依赖问题
④促进能源绿色转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摩卡咖啡生长需要静风、温凉、湿润、排水条件好的环境,图中南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摩卡咖啡生产地。A港口一度成为重要咖啡输出港,如今弃置。现主要通过B港出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下列地点最适合摩卡咖啡生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A港口弃置的主要原因是( )
①咖啡出口减少
②新航线的发现
③港口泥沙淤积
④咖啡种植区调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关于该国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向自南向北 B.7-9月为河流的丰水期
C.流量大 D.结冰期长
美国死亡谷长225千米,宽6千—26千米,面积1408平方公里,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下图为沿着36°N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3.图中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主要自然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荒漠带
14.死亡谷夏季少量降雨的水汽来源和降雨类型是( )
A.太平洋——地形雨 B.冰雪融水——对流雨
C.太平洋——气旋雨 D.冰雪融水——锋面雨
15.200万年前,死亡谷曾经存在一片湖泊,推测该湖泊逐渐消失的原因( )
①气温高,蒸发旺盛
②四周地势高,水汽不易进入
③湖泊盐度升高,生物量减少
④人类活动频繁,水资源使用量大
⑤断层使水体沿裂隙下渗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⑤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挪威水电占比高达90%以上,2020年超过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电力净出口国,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电池”。近些年,挪威还在风光发电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挖掘潜力,优化结构。图左为挪威及周边区域图,图右为挪威风墙式海上发电设想图(漂浮式风力涡轮机阵列)。
材料二:挪威是唯一加入“欧盟电动车促进计划”的非欧盟国,计划从2025年禁止燃油汽车销售,实现所有新售车辆均为零排放或低排放车。从2016年开始,在挪威购买电动汽车,免征销售税和增值税。上路后可免费充电(每50km就有一座充电站),可在公交车道行驶,且不用缴纳城市通行费和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进口电动车还能免除进口关税。
材料三:挪威虽没有本国电动汽车企业,但用户热衷购买电动汽车且对电动汽车品牌无特别偏好,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超过50%的国家,2022年电动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为78.3%,远高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传统汽车生产大国。这个人口只有540万的北欧国家(人口占欧洲不到1%,电动车销量却占近10%),成为中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1)从地形地质角度说明挪威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2)阐述挪威加大风光发电开发力度的出发点,并说出采用风墙式海上发电的优点。
(3)冬季严寒(-10℃以下)情况下电动车续航里程会大幅下降,说明挪威居民仍热衷购买电动车的原因。
(4)从市场角度分析中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将挪威作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的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的难言岛,岛上岩石裸露,风雪交加。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在中国先定做加工构件,再运到现场安装),能够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
材料二:罗斯海的南部边界为罗斯冰架(冰架的底部为空腔),是一大片漂浮的冰川。近年来罗斯冰架消融、崩离明显。
材料三:下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
(1)从气象角度简析南极科考站建设的困难。
(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秦岭站采用模块化建设的出发点。
(3)分析罗斯冰架近年来消融、崩离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图示纬度间隔为10°。则读图可知,20°N~30°N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为23.2%,大于其他三个选项所示纬度范围的人口比重,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C正确;40°S~50°S的陆地集中在南美洲南段的狭长地带,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陆西岸为迎风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较为温和,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但东西距离短,干旱区面积小,ABD错误。所以选C。
3.答案:C
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高,A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出生率比西部低,B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C正确;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东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错误。所以选C。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山背风”多指梅雨后的冷空气活动,山背风影响该地的时间是夏末秋初,对初夏种植的水稻而言,山背风对水稻影响较大的季节是开花时节,A错;产量较高有利于被民众接受,不应该是不被民众接受的原因,口感较差可能是新品水稻不被接受的原因,B错误;复种指数并不可能因为提前播种而得到提高,C错;根据图片,乙地位于日本海沿岸,位于山背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时气流下沉增温,改善了该地的热量条件,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日本东侧位于山背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③错误;山背风是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故导致气温降低,山背风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和雾,光照减弱,①②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答案:D
解析:日本是岛国,以综合交通运输为主,并不是某一种运输方式为主,A错;该国人口是从中部向南北迁移,B错;日本多山,农业生产多采用小型机械,C错;日本火山地震多发,建筑材料多轻质环保,D对;故选D。
7.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为应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欧洲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国互联电网,因此,近年来荷兰发展光伏发电,得益于本地区政府政策的扶持促进光伏发电的发展,B正确;日照时间和土地成本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对于光伏发电发展迅速的影响较小,排除AC;河南技术较为先进,是促进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8.答案:C
解析:跨国受入越多,说明国内电力供应不足某类主要能源发电量减少,即该能源发电量与跨国受入呈负相关。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与荷兰电力跨国收入变化趋势大致呈负相关的为风电,因此风电对其影响最大,C正确;煤电、气电和核电变化趋势与跨国收入趋势没有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排除ABD。故选C。
9.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欧洲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国互联电网,可以保障该地区电力供应安全,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②④正确;跨国互联电网的建设增加了发电量,排除①;并没有解决化石能源对外依赖问题,排除③。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根据摩卡咖啡生长需要的环境,静风应位于背风坡。该地位于热带,温凉环境应在海拔高处。湿润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排水条件好指应在坡地上。根据图例,读图可知甲处符合条件,故A正确。乙、丙处是沙漠,气候干旱;丁处位于沿海平原,不利于排水。故B、C、D错误。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该地是世界上重要的摩卡咖啡生产地,咖啡出口不会减少,只是通过B港出口,可能是咖啡种植区调整,①错,④对;该处没有新航线的发现,②错;长期发展种植业,水土流失多,港口泥沙淤积,③对;故B正确。
12.答案:B
解析:本地为阿拉伯半岛南部,7-9月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降水,是河流的丰水期。故B正确。河流流向不只是自南向北;位于热带,无结冰期;受副高影响大,降水少,流量小。故A、C、D错误。
13.答案:A
解析:A.由图中经纬度或美国及图中地理事物可判断该地位于北美洲,36°N大陆西岸,该地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A项正确。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海洋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下的典型植被,故B项错误。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故C项错误。D.热带荒漠带是热带荒漠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故D项错误。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C.通过内华达山阻挡西风,可知该地水汽主要不是来自太平洋,故AC项错误。B.通过内华达山的海拔可知该地有冰雪融水,由题干可知,该地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气温很高,冰雪融水蒸发旺盛,上升形成对流雨,故B项正确。D.死亡谷为深谷,难以发育锋面系统,故D项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地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说明气温高,蒸发旺盛,故①项正确;读图可看出东西两侧是高山,反映该地水汽受到阻隔,海洋水汽补充少,故②项正确;湖泊盐度升高,导致生物量减少,但与湖泊面积变化无关,故不选③;200万年前该地没有人类存在,故不选④;由材料可知,该地为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说明有断层发育,水体可沿断层下渗,故⑤项正确。综上,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6.答案:(1)山脉东北-西南走向,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地势高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多山地地形,适合建水电站地点多;多冰蚀湖,可作为调节水库,土建工程量小;地处板块内部,地壳活动少,水电站比较安全。
(2)出发点:挪威沿海风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发达国家,相关技术成熟;促使电力构成更合理,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增加电力输出量,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欧洲地位。
优点:运行维护容易;使用寿命长;单组发电量更大,效率更高;发电成本更低。
(3)人口、城市集中于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受暖流和海洋影响,冬季绝对温度不低,对电动汽车续航影响不大;政策支持,购买和使用电动车费用较低;充电设施齐全,用车方便;经济发达,居民环保意识强。
(4)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众多,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以挪威为跳板,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挪威居民对汽车品牌无特别偏好,有利于公平竞争,抢占市场;挪威电动汽车销售占比高,市场广阔;挪威政策支持,鼓励外国新能源车企去投资生产。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挪威多山地地形,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区域受盛行西风影响,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南风,山脉对西风具有抬升作用,降水量较大,河流的径流量大。同时,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水能丰富,山地地形多峡谷,适合建设水电站的地点更多。地质历史时期,区域受冰川侵蚀影响,多冰蚀湖,湖泊可作为调节水库,其土建工程量小,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从全球板块分布来说,挪威地处亚欧板块的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较少,水电站建设后运营比较安全。
(2)挪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沿海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且挪威为发达国家,也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净出口国,风光发电的相关技术成熟。风光能源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通过加大风光发电开发力度,可以促进电力构成更加合理,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增加电力输出量,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欧洲地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风墙式海上发电机高度高,安装有大小不同的风扇和发电机,扫风面积是最大风力发电机的两倍,发电效率是5倍,其发电量更大,效率更高,发电成本相对更低。同时,其补风网有许多小零件组装而成,使用寿命大致为50年,比普通风力机长30年,使用寿命长,零部件更换频率相对较低,运行维护更为容易,也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
(3)根据图中首都和主要城市的位置分布可知,挪威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本国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温相对适宜,同时受北大西洋暖流以及海洋的调节作用,冬季的绝对温度并不低,对电动车续航影响不是很大。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从2016年开始,在挪威购买电动汽车,免征销售税和增值税,说明有政策的支持,购买和使用电动车的费用低。根据材料二可知,上路后可免费充电(每50km就有一座充电站),可在公交车道行驶,且不用缴纳城市通行费和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电动车的使用费率低,同时充电设施齐全,用车更为方便。挪威人口占欧洲不到1%,电动车销量却将近10%,当地用户热衷于购买电动汽车,且对电动汽车品牌无特别偏好,表明当地由于经济发达,居民的环保意识强,购买电动车的意愿高。
(4)随着我国众多电动车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我国电动汽车的品牌众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所以可以以挪威为跳板,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且结合材料三信息可知,挪威居民对汽车品牌无特别偏好,在挪威发展电动车生产和销售,有利于公平竞争,凭借自身能力抢占市场。挪威电动汽车的销售占比高,其市场前景广阔,且有挪威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外国新能源车企去投资生产,所以中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将挪威作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17.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终年严寒;位于极地东风带,常年风力强劲;多暴雪,不利于科考站建设。
(2)夏季时间短,采用模块化建设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模块化建设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施工现场恶劣天气(暴风雪、严寒等)的影响。
(3)气候变暖,南极气温上升,冰川消融;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暖海水进入冰架底部空腔,加剧消融;风力强劲,破坏冰架稳定性;冰架的底部空腔,易受海浪侵蚀;冰山受重力作用崩离。
解析:(1)本题考查科考站建设过程中的不利气象因素限定气象角度,包括气温、降水、风、光照等。结合材料科考站选址在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终年严寒;岛上风雪交加,处于极地东风带,风力强劲多暴风雪,不利于科考站的建设。
(2)南极纬度高,夏季短促,适合拼装施工时间短,模块化建设可缩短工期;南极生态环境脆弱模块化建设在当地组装而非生产,可以减少对环境严寒、风力破坏;结合上题可知,南极天气恶劣,强劲且多暴风雪,不利于生产和建设,模块化建设可以减小恶劣天气的影响。
(3)气候变暖,直接导致南极气温上升,加速冰川消融;同时气候变暖,海水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暖海水进入冰川底部空腔,加剧冰川的消融;极地地区风力强劲,大风使得冰架稳定性降低,在强风作用下有些冰架发生脱落分离;加上冰架的底部空腔,易受海浪侵蚀,冰架在重力作用下崩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