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41张)-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41张)-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课堂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呢
地图是平面的,但是大家看看我们周围,有高的山、低的谷,说明真正的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我们如何把这些高低起伏的地形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及计算。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3:知晓等高线的定义及常见的五种地形及特点。
4: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
(重点)
(难点)
阅读教材24页,说说下面几个名词的含义。
海 拔:
相对高度:
等 高 线: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自主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 = 甲地海拔高度 - 乙地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约8844米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海拔约 -415米
8844-(-415)
死 海
珠穆朗玛峰
世界陆地的最高点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求两地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合作探究:
活动一
1、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是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值有什么特点?
3、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
山峰A
山峰B
山脚C
山脚D
缓坡
陡坡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结论: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观察与思考
活动二:
总结:等高线的特征:
闭合的曲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相等
等高距相等。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等深线(米)
等深线:
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的连接成的线。


甲乙两条登山路线,哪条路线比较省力?为什么?
学以致用: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度陡的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还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体常见的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
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适合的运动?
可能出现的景观?
攀岩
瀑布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缓的部位。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因其形如马鞍而得名)
鞍部
山顶
300
200
400
山脊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山谷
鞍部
陡崖
A
B
C
D
E
试一试
(1)连线题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____(填数码)。
600
鞍部

地形 部位 序号 等高线特点
山顶 中间( )四周( )
鞍部 ( )之间低地
山脊 等高线向( )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 )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 )
缓坡 等高线( )
陡坡 等高线( )
1
3
4
2
5
7
6
两个山顶

稀疏
密集
100
300
500
700
900
1100
5
6
1
4
3
2
7
100
300
500
重叠
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知识点①:等高线的判读
读图2-3-1,完成1~2题。
1.甲点海拔为 ( )
A.1 200米 B.1 900米 C.500米 D.700米
2.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
A.1 200米 B.1 900米 C.500米 D.700米
夯实基础
同步训练
B
A
读图2-3-2,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 20米 B. 280米 C. 300米 D. 0米
4.从甲、乙、丙、丁四处出发爬到山顶,难度最大(最费力)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D
A
5.等高线的状况与地表起伏的关系是( )
A.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陡
B.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C.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表示没有坡度
D. 等高线之间的地方,没有任何坡度
6.图2-3-3,若a>b>c,则四条线段所在地可能有河流经过且流速最快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C
7.读图2-3-5,①②③④所表示的地形部位依次是( )
A.①山脊,②盆地,③山谷,④山顶
B.①山谷,②盆地,③山脊,④山顶
C.①山脊,②山顶,③山谷,④盆地
D.①山脊,②山谷,③盆地,④山顶
C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东非高原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落基山脉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东北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 低于200米
相对高度 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起伏小,坡度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平坦
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西部高东部低
地形剖面图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等高线
等深线
最高处[300,400)
最低处(-400,-300]
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
具体如下:
1.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D.鞍部
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这种地形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A
C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A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和等深线
地形剖面图
山体部位的判读
坡度陡缓的判断
五中陆地地形
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