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①组成及来源
②抗原呈递细胞(APC):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从功能上看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③抗原: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是蛋白质。
(3)免疫活性物质
项目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来源 由浆细胞分泌 由免疫细胞、唾液腺、泪腺产生的蛋白质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举例 抗毒素、凝集素 -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作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而使细菌溶解,使病毒失活 主要介导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判断正误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3)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4)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5)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答案 (1)× (2)× (3)× (4)× (5)√
提示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扁桃体、脾脏等免疫器官不能产生免疫细胞。(2)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3)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4)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类等。
任务一:分析病原体、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料一: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传播疾病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称为抗原。每种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学基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
资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1)图1所示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所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即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由此说明病原体和抗原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病原体可以携带多种抗原。
(2)图2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且一个抗体可以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图3所示抗原表面有三种抗原决定簇,每种抗原决定簇可以结合一种抗体,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抗原可以结合多种抗体。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A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错误。
2.(2020·全国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答案 D
解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A项错误;只要病原体的致病结构不被破坏,即具有抗原性,就可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B项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项错误;病原体需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暴露出相应抗原,抗原进一步刺激淋巴细胞,引起人体产生抗体,D项正确。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最基本的功能)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判断正误
(1)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
(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  )
(3)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
(4)免疫防御过强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等问题(  )
(5)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答案 (1)√ (2)× (3)× (4)√ (5)×
提示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侵染时,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首先发挥作用,最后由第三道防线清除体液中剩余的病原体。(5)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任务二:区分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资料5: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1)上述资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3、4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资料4;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资料5。
(2)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4,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资料5。
3.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解析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
4.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体排除流感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答案 D
解析 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D错误。
[分值:100分]
第1~12题,每题5分;第13题6分,共66分。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D.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答案 C
解析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等,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溶菌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D错误。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答案 D
解析 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脾不产生免疫细胞,D错误。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
B.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
C.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是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D.树突状细胞自身虽然没有吞噬功能,但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
答案 C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A错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B错误;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D错误。
4.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B.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
C.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酶体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一种抗体可以与多种抗原结合
答案 B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泪液中的溶菌酶不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溶酶体酶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D错误。
题组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5.(2023·山东滕州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仅②⑤ B.仅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符合题意;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符合题意;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③不符合题意;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符合题意;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符合题意。
6.(2024·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答案 A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B错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病原体只有突破第一、二道防线才能进入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错误。
7.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青霉素只能够杀死部分进入人体的细菌,而不能杀死进入人体的病毒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答案 D
解析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青霉素杀菌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C不符合题意。
8.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三道防线都能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高效免疫功能
B.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容易患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自稳功能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答案 B
解析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容易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9.(2024·毕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的产生,但不影响T细胞的产生
B.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溶菌酶、抗体、干扰素等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
D.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答案 A
解析 T细胞也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因此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和T细胞的产生,A错误。
10.(2023·抚州高二期末)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列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
答案 B
解析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形成的,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D错误。
11.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可由免疫细胞产生
D.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正确;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12.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具有的糖蛋白(CD)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e和Th均在免疫器官中分化、发育、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e和Th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答案 A
解析 Te和Th属于T细胞,均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A正确;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根据题意只能判断Te中编码CD的基因正常表达,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Te和Th都不具备此功能,不是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
13.(2024·保定高二期末)人体对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防御包括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针对特定抗原发生的免疫类型
C.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分为T细胞和B细胞
D.只有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
答案 D
解析 免疫细胞没有先天和后天之分,D错误。
14.(20分)“健康中国,万步有约”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健走活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产生的热量主要在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__________________和呼气等方式散出,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脑干 下丘脑 血管舒张 (2)特异性 胸腺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15.(14分)如图是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__________,局部组织血流量__________,致使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______道防线,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血浆和组织液 (2)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 增大 增多 吞噬细胞 (3)二 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解析 (1)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题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2)由题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3)炎症应答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共62张PPT)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章 免疫调节
<<<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内容索引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课时对点练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
梳理 教材新知
生成
成熟
巨噬细胞
胸腺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或其他
(1)免疫器官
淋巴组织
各种免疫细胞
B细

T细胞
血细胞
防御
阻止和消灭
(2)免疫细胞
①组成及来源
造血干
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吞噬
呈递
②抗原呈递细胞(APC):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 在细胞表面,以便 给其他免疫细胞,从功能上看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③抗原: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是 。
暴露
呈递
蛋白质
(3)免疫活性物质
项目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来源 由浆细胞分泌 由免疫细胞、唾液腺、泪腺产生的蛋白质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举例 抗毒素、凝集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而使细菌溶解,使病毒失活 主要介导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提示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扁桃体、脾脏等免疫器官不能产生免疫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提示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
(3)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
提示 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4)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
提示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类等。
(5)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任务一:分析病原体、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料一: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传播疾病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称为抗原。每种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学基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
资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探究 核心知识
(1)图1所示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所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即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由此说明病原体和抗原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一种病原体可以携带多种抗原
(2)图2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所示抗原表面有三种抗原决定簇,每种抗原决定簇可以结合一种抗体,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且一个抗体可以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
一种抗原可以结合多种抗体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落实 思维方法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错误。
2.(2020·全国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A项错误;
只要病原体的致病结构不被破坏,即具有抗原性,就可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B项错误;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项错误;
病原体需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暴露出相应抗原,抗原进一步刺激淋巴细胞,引起人体产生抗体,D项正确。
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 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 免疫。
梳理 教材新知
杀菌
特定的抗原
特异性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的功能)
最基本
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异常: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
(2)免疫自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常: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并消除
异常: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1)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
(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  )
×
提示 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
提示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侵染时,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首先发挥作用,最后由第三道防线清除体液中剩余的病原体。

×
(4)免疫防御过强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等问题(  )
(5)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
提示 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任务二:区分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探究 核心知识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资料5: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1)上述资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资料3、4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
(2)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资料1、资料2、资料3
资料4
资料5
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4
资料5
3.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属于特异性免疫

落实 思维方法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
4.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机体排除流感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D错误。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D.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等,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溶菌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错误;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病原体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
 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对点训练
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脾不产生免疫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
B.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
C.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是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D.树突状细胞自身虽然没有吞噬功能,但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A错误;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B错误;
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B.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
C.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酶体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一种抗体可以与多种抗原结合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泪液中的溶菌酶不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溶酶体酶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D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5.(2023·山东滕州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仅②⑤ B.仅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符合题意;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符合题意;
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③不符合题意;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符合题意;
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符合题意。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4·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B错误;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C错误;
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病原体只有突破第一、二道防线才能进入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错误。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青霉素只能够杀死部分进入人体的细菌,而不能杀死进入人体的病毒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青霉素杀菌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C不符合题意。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三道防线都能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高效免疫功能
B.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容易患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自稳功能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点训练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容易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
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4·毕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的产生,但不影响T细胞的产生
B.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溶菌酶、抗体、干扰素等均属于免疫活
 性物质
C.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
D.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
 围小,针对性强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细胞也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因此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和T细胞的产生,A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3·抚州高二期末)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列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免疫防
 御功能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
 成分泌的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形成的,C错误;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可由免疫细胞产生
D.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正确;
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具有的糖蛋白(CD)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e和Th均在免疫器官中分化、发育、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e和Th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e和Th属于T细胞,均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A正确;
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
根据题意只能判断Te中编码CD的基因正常表达,C错误;
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Te和Th都不具备此功能,不是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4·保定高二期末)人体对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防御包括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针对特定抗原发生的免疫类型
C.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分为T细胞和B细胞
D.只有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免疫细胞没有先天和后天之分,D错误。
综合强化
14.“健康中国,万步有约”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健走活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位于______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产生的热量主要在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_________和呼气等方式散出,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脑干
下丘脑
血管舒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综合强化
特异性
胸腺
免疫
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如图是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综合强化
(1)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_____________。
血浆和组织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题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_____,局部组织血流量_____,致使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__________,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
增大
增多
吞噬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由题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______道防线,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强化
炎症应答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①组成及来源
②抗原呈递细胞(APC):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________在细胞表面,以便________给其他免疫细胞,从功能上看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③抗原: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大多是__________。
(3)免疫活性物质
项目 抗体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来源 由浆细胞分泌 由免疫细胞、唾液腺、泪腺产生的蛋白质 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举例 抗毒素、凝集素 -
作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 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而使细菌溶解,使病毒失活 主要介导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判断正误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2)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3)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4)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5)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
任务一:分析病原体、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资料一: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传播疾病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称为抗原。每种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学基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
资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1)图1所示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所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即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由此说明病原体和抗原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所示抗原表面有三种抗原决定簇,每种抗原决定簇可以结合一种抗体,说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C.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2020·全国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_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________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__________免疫。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的功能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判断正误
(1)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
(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  )
(3)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
(4)免疫防御过强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等问题(  )
(5)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任务二:区分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2: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黏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
资料3:当狗发生意外创伤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舌头吮舐伤口。
资料4:皮肤破损后,往往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疼痛、发红、肿胀等,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流脓。
资料5: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
(1)上述资料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3、4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________;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________。
(2)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4.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机体排除流感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作业15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值:100分]
第1~12题,每题5分;第13题6分,共66分。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胸腺既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D.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2.下列有关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B.T细胞与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D.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3.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
B.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
C.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是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D.树突状细胞自身虽然没有吞噬功能,但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
4.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B.溶菌酶对多种病原体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
C.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溶酶体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一种抗体可以与多种抗原结合
题组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5.(2023·山东滕州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仅②⑤ B.仅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6.(2024·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C.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一般来说作用不大
7.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青霉素只能够杀死部分进入人体的细菌,而不能杀死进入人体的病毒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8.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保护身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三道防线都能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高效免疫功能
B.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但不是越强越好
C.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容易患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自稳功能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
9.(2024·毕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的产生,但不影响T细胞的产生
B.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溶菌酶、抗体、干扰素等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能导致扁桃体肿大
D.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10.(2023·抚州高二期末)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当我们体内上呼吸道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下列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既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又能进行特异性免疫
B.扁桃体、淋巴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C.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淋巴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的
D.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三类,它们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
11.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可由免疫细胞产生
D.溶菌酶与病毒蛋白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12.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具有的糖蛋白(CD)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e和Th均在免疫器官中分化、发育、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e和Th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13.(2024·保定高二期末)人体对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防御包括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针对特定抗原发生的免疫类型
C.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分为T细胞和B细胞
D.只有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
14.(20分)“健康中国,万步有约”健走活动旨在传递健康生活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参赛者佩戴健走计步器,记录每日健走步数、强度和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健走活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产生的热量主要在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__________________和呼气等方式散出,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长期坚持健走活动可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中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健康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免疫系统通过其免疫防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5.(14分)如图是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__________,局部组织血流量__________,致使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______道防线,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
1.C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等,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溶菌酶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D错误。]
2.D [不是所有的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如脾不产生免疫细胞,D错误。]
3.C [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两种,A错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B错误;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D错误。]
4.B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泪液中的溶菌酶不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溶酶体酶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D错误。]
5.C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符合题意;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符合题意;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③不符合题意;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符合题意;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符合题意。]
6.A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B错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病原体只有突破第一、二道防线才能进入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D错误。]
7.D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青霉素杀菌是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C不符合题意。]
8.B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容易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9.A [T细胞也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因此若骨髓受到损伤,则会影响B细胞和T细胞的产生,A错误。]
10.B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能进行非特异性免疫,不能进行特异性免疫,A错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细胞,该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开始分裂分化形成的,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它们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合成分泌,D错误。]
11.D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正确;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12.A [Te和Th属于T细胞,均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A正确;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根据题意只能判断Te中编码CD的基因正常表达,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Te和Th都不具备此功能,不是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
13.D [淋免疫细胞没有先天和后天之分,D错误。]
14.(1)脑干 下丘脑 血管舒张 (2)特异性 胸腺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15.(1)血浆和组织液 (2)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 增大 增多 吞噬细胞 (3)二 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解析 (1)内环境是人体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题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2)由题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促进伤口愈合。(3)炎症应答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