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 1.结合地质剖面图,认识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 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2)类型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 向斜特征 岩层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形成山岭 形成谷地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图示 ①~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举例 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3.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类型示意图 地貌 举例水平位移 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位移 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断块山或高地 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核心归纳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2)具体方法①褶皱的判断方法方法及图示 判读实例看岩层新老关系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看岩层弯曲 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看相关数据 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A450170B520140C450160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②“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2024·山东济宁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背斜、向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向斜、背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A正确。第2题,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最终形成山岭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C正确。(2023·江西南昌月考)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塌陷 D.断层4.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平原 D.珠江三角洲平原答案 3.D 4.A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剖面有多个断层存在,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D符合题意;图中没有信息表明当地岩层出现明显弯曲,因此不能确定图示地区具有背斜和向斜构造,排除A、B;塌陷不属于地质构造,排除C。故选D。第4题,读图可知,在多个断层中,鄱阳湖所在岩块相对下降,是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渭河平原是由于所在岩块相对于南、北两侧断裂下陷形成,与鄱阳湖成因相似,A符合题意;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均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与断裂下陷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知识点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层为天然气,中间为石油,下层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下图是地质剖面图。1.[区域认知]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答案 甲:背斜;谷地。乙:向斜;山地。丙:断层;谷地。2.[综合思维]分析甲地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答案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综合思维]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两个依据。答案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向上弯曲。4.[地理实践力]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答案 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积水。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造成建筑物塌陷。(2023·河北唐山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A.山地 B.背斜C.向斜 D.谷地2.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3.2019年5月17日,黑龙江省某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3人被困。此次事故发生的地点其地质构造最可能与图中的________处类似(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1.B 2.D 3.D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出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甲处为背斜,B正确。第2题,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第3题,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图中丁处为向斜,符合事故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D正确。课时对点练 [分值:75分](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024·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3题。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 )A.甲 B.乙C.丙 D.丁2.若该地打算修一条隧道,最合适的地点是( )A.甲 B.乙C.丙 D.丁3.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可能有( )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 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 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答案 1.A 2.A 3.B解析 第1题,甲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第2题,背斜的岩层为天然拱形,且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故适合选在甲处。第3题,据图可知,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①正确;丁为向斜构造,②错误;该地区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③正确;由已知信息无法判断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④错误。(2023·山西大同期中)读下图,回答4~5题。4.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5.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4.C 5.D解析 第4题,甲处位于向下弯曲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选C。第5题,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不能作为判断依据。选D。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回答6~7题。6.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7.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 6.D 7.B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分析可知,自A向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第7题,根据岩层弯曲方向可知,图中长腰山是向斜山。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2024·福建厦门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山地的成因是( )A.岩层软硬不一受差别侵蚀而成B.两断层间岩块上升形成地垒山C.背斜轴部的岩石上拱隆起成山D.向斜槽部岩石不易被侵蚀而成9.与甲—乙间地形地质剖面图相符的是( )答案 8.D 9.A解析 第8题,山地一般位于区域海拔最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最高处的海拔大于700 m,位于最新的岩层上,岩性应一致,A错误;图中没有关于断层的信息,B错误;图示山地中部岩层新,两侧岩层较老,是向斜构造,其槽部因受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C错误,D正确。第9题,由等高线数值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两端较甲—乙中间处海拔低,B、D错误;甲—乙间岩层中间新,两翼老,说明甲—乙间是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A正确,C错误。(选择题10~16题,每小题4分,共28分)(2024·广西南宁检测)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丙地河床的主要成因是( )A.褶皱凹陷 B.流水溶蚀C.差异侵蚀 D.地层断陷11.甲、乙、丙、丁四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12.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时期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时期,该地地层( )A.持续抬升 B.先抬升后下沉C.持续下沉 D.先下沉后抬升答案 10.C 11.C 12.D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丙地河床所在的岩层是角砾岩和砂岩,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A错误,C正确;角砾岩和砂岩可溶性弱,流水溶蚀作用弱,B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D错误。第11题,甲、乙、丙、丁四地中共同能看到完整的沉积岩岩层形态的是角砾岩,角砾岩形成后应呈水平状,现丙地角砾岩岩层的海拔最高,说明丙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C正确。第12题,由图可知,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期间,沉积了石灰岩。由所学知识可知,砂砾岩形成于陆地环境,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因此形成第一次砂砾岩后,该地地层下沉,在海洋环境中沉积形成石灰岩,而后地壳抬升,在陆地环境中沉积形成了第二次砂砾岩。故选D。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完成13~14题。13.该湖所在地区发生过的断层次数至少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14.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地震 B.泥石流C.火山喷发 D.滑坡答案 13.B 14.A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断层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才形成了沉积岩2,因断层右侧地势更低,沉积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故发生过的断层次数至少为2次。第14题,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2023·江苏泰州质检)某科考队沿图中MN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如图),依次测得7个观测点到同一地层的埋藏深度并记录(下表)。据此完成15~16题。观测点海拔/m 561 530 500 482 500 538 500埋藏深度/m 151 89 40 10 43 123 39注:埋藏深度指地表到地下的垂直高差。15.甲地的构造地貌为( )A.背斜谷 B.向斜谷C.背斜山 D.向斜山16.对乙地的开发利用,理论上可行的是( )A.修道隧道 B.开采地下水C.开采油气 D.修建采石场答案 15.A 16.B解析 第15题,由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地势较低,为谷地;又因为甲地中心岩层埋藏浅,两侧岩层埋藏深,可知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故为背斜谷。故选A。第16题,根据等高线可知,乙地地势较高,为山地,从岩层埋藏深度可知,乙地两侧岩层埋藏浅,中心岩层埋藏深,故为向斜,而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A错误;乙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可以开采地下水,B正确;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背斜构造中,C错误;采石场一般建在背斜顶部地区,此处为向斜山,岩层比较坚硬,不易开采,D错误。故选B。17.(2024·河南三门峡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1)判断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形,及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完整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3)图中河流成因是__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该地区地下水分布可能较多的是A、B、C、D中的____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答案 (1)断层。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2)地形:山谷。地质构造:向斜。理由:图示地区有河流发育,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弯曲,故图示地区地形主要是山谷;图示地区中部A处岩层新,其南北两侧岩层老,故图示地区在F1—F2、F3—F4形成之前,完整的地质构造为向斜。(3)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成 A A处位于向斜构造中部,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F1—F2、F3—F4两侧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置移动,说明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为断层。第(2)题,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区域主要地形为山谷;根据该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其完整的地质构造。第(3)题,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河流;向斜部位是地下水的汇集之地。(共56张PPT)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节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结合地质剖面图,认识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识点一 地质构造知识点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内容索引课时对点练地质构造><知识点一1.地质构造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褶皱(1)概念:在 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 弯曲。岩层地壳运动波状(2)类型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 向斜特征 岩层形态 岩层一般__________ 岩层一般__________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 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 向斜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形成______ 形成_____侵蚀后地貌 背斜______因受张力产生裂 隙,容易被侵蚀成______ 向斜______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______图示 ①~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举例 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山岭谷地顶部谷地槽部山岭3.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断裂位移(2)类型 示意图 地貌 举例水平位移 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_______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_____ 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位移 上升的岩块经________常成为断块山或高地 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河流错断风化侵蚀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核心归纳(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2)具体方法①褶皱的判断方法方法及图示 判读实例看岩层新老关系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核心归纳方法及图示 判读实例看岩层 弯曲 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看相关 数据 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地点 海拔(米) 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A 450 170B 520 140C 450 160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核心归纳②“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2024·山东济宁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背斜、向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向斜、背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根据图示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A正确。(2024·山东济宁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最终形成山岭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C正确。(2023·江西南昌月考)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A.背斜 B.向斜 C.塌陷 D.断层√读图可知,图示剖面有多个断层存在,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D符合题意;图中没有信息表明当地岩层出现明显弯曲,因此不能确定图示地区具有背斜和向斜构造,排除A、B;塌陷不属于地质构造,排除C。故选D。(2023·江西南昌月考)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4.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平原 D.珠江三角洲平原√读图可知,在多个断层中,鄱阳湖所在岩块相对下降,是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渭河平原是由于所在岩块相对于南、北两侧断裂下陷形成,与鄱阳湖成因相似,A符合题意;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均属于流水沉积地貌,与断裂下陷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知识点二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层为天然气,中间为石油,下层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右图是地质剖面图。1.[区域认知]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答案 甲:背斜;谷地。乙:向斜;山地。丙:断层;谷地。2.[综合思维]分析甲地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答案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右图是地质剖面图。3.[综合思维]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两个依据。答案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向上弯曲。4.[地理实践力]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答案 乙地为向斜,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积水。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造成建筑物塌陷。(2023·河北唐山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A.山地 B.背斜C.向斜 D.谷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出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甲处为背斜,B正确。(2023·河北唐山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1~3题。2.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2023·河北唐山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1~3题。3.2019年5月17日,黑龙江省某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3人被困。此次事故发生的地点其地质构造最可能与图中的________处类似A.甲 B.乙 C.丙 D.丁√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图中丁处为向斜,符合事故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D正确。课时对点练(2024·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3题。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A.甲 B.乙 C.丙 D.丁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甲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基础过关背斜的岩层为天然拱形,且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故适合选在甲处。(2024·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3题。2.若该地打算修一条隧道,最合适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2024·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3题。3.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可能有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 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 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据图可知,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①正确;丁为向斜构造,②错误;该地区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③正确;由已知信息无法判断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④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2023·山西大同期中)读下图,回答4~5题。4.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甲处位于向下弯曲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2023·山西大同期中)读下图,回答4~5题。5.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不能作为判断依据。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回答6~7题。6.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读图可知,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分析可知,自A向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根据岩层弯曲方向可知,图中长腰山是向斜山。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回答6~7题。7.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2024·福建厦门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山地的成因是A.岩层软硬不一受差别侵蚀而成B.两断层间岩块上升形成地垒山C.背斜轴部的岩石上拱隆起成山D.向斜槽部岩石不易被侵蚀而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山地一般位于区域海拔最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最高处的海拔大于700 m,位于最新的岩层上,岩性应一致,A错误;图中没有关于断层的信息,B错误;图示山地中部岩层新,两侧岩层较老,是向斜构造,其槽部因受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2024·福建厦门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9.与甲—乙间地形地质剖面图相符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基础过关由等高线数值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两端较甲—乙中间处海拔低,B、D错误;甲—乙间岩层中间新,两翼老,说明甲—乙间是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A正确,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024·广西南宁检测)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丙地河床的主要成因是A.褶皱凹陷 B.流水溶蚀C.差异侵蚀 D.地层断陷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由图可知,丙地河床所在的岩层是角砾岩和砂岩,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A错误,C正确;角砾岩和砂岩可溶性弱,流水溶蚀作用弱,B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甲、乙、丙、丁四地中共同能看到完整的沉积岩岩层形态的是角砾岩,角砾岩形成后应呈水平状,现丙地角砾岩岩层的海拔最高,说明丙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C正确。(2024·广西南宁检测)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1.甲、乙、丙、丁四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2024·广西南宁检测)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2.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时期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时期,该地地层A.持续抬升 B.先抬升后下沉C.持续下沉 D.先下沉后抬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由图可知,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期间,沉积了石灰岩。由所学知识可知,砂砾岩形成于陆地环境,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因此形成第一次砂砾岩后,该地地层下沉,在海洋环境中沉积形成石灰岩,而后地壳抬升,在陆地环境中沉积形成了第二次砂砾岩。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右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完成13~14题。13.该湖所在地区发生过的断层次数至少为A.1次 B.2次 C.3次 D.4次读图可知,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断层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才形成了沉积岩2,因断层右侧地势更低,沉积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故发生过的断层次数至少为2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右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完成13~14题。14.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A.地震 B.泥石流C.火山喷发 D.滑坡√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2023·江苏泰州质检)某科考队沿图中MN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如图),依次测得7个观测点到同一地层的埋藏深度并记录(下表)。据此完成15~16题。观测点海拔/m 561 530 500 482 500 538 500埋藏深度/m 151 89 40 10 43 123 39注:埋藏深度指地表到地下的垂直高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5.甲地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谷 B.向斜谷C.背斜山 D.向斜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由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地势较低,为谷地;又因为甲地中心岩层埋藏浅,两侧岩层埋藏深,可知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故为背斜谷。故选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6.对乙地的开发利用,理论上可行的是A.修道隧道 B.开采地下水C.开采油气 D.修建采石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根据等高线可知,乙地地势较高,为山地,从岩层埋藏深度可知,乙地两侧岩层埋藏浅,中心岩层埋藏深,故为向斜,而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A错误;乙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可以开采地下水,B正确;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背斜构造中,C错误;采石场一般建在背斜顶部地区,此处为向斜山,岩层比较坚硬,不易开采,D错误。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7.(2024·河南三门峡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 断层。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F1—F2、F3—F4两侧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置移动,说明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为断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7.(2024·河南三门峡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2)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形,及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完整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 地形:山谷。地质构造:向斜。理由:图示地区有河流发育,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弯曲,故图示地区地形主要是山谷;图示地区中部A处岩层新,其南北两侧岩层老,故图示地区在F1—F2、F3—F4形成之前,完整的地质构造为向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区域主要地形为山谷;根据该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其完整的地质构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能力提升17.(2024·河南三门峡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3)图中河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该地区地下水分布可能较多的是A、B、C、D中的_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成AA处位于向斜构造中部,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河流;向斜部位是地下水的汇集之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学习目标] 1.结合地质剖面图,认识不同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 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______________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褶皱(1)概念:在____________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______弯曲。(2)类型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 向斜特征 岩层形态 岩层一般__________ 岩层一般________________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形成______ 形成______侵蚀后地貌 背斜____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____ 向斜____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____图示 ①~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举例 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3.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__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__。(2)类型示意图 地貌 举例水平位移 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____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____ 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位移 上升的岩块经________常成为断块山或高地 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核心归纳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2)具体方法①褶皱的判断方法方法及图示 判读实例看岩层新老关系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看岩层弯曲 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看相关数据 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A450170B520140C450160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②“两看”法判断断层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2024·山东济宁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背斜、向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C.向斜、背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2023·江西南昌月考)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塌陷 D.断层4.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平原 D.珠江三角洲平原知识点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层为天然气,中间为石油,下层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下图是地质剖面图。1.[区域认知]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思维]分析甲地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思维]说明判断乙地地质构造的两个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理实践力]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3·河北唐山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A.山地 B.背斜C.向斜 D.谷地2.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3.2019年5月17日,黑龙江省某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3人被困。此次事故发生的地点其地质构造最可能与图中的________处类似( )A.甲 B.乙 C.丙 D.丁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2024·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1~3题。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 )A.甲 B.乙C.丙 D.丁2.若该地打算修一条隧道,最合适的地点是( )A.甲 B.乙C.丙 D.丁3.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可能有( )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 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 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2023·山西大同期中)读下图,回答4~5题。4.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5.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回答6~7题。6.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7.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2024·福建厦门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山地的成因是( )A.岩层软硬不一受差别侵蚀而成B.两断层间岩块上升形成地垒山C.背斜轴部的岩石上拱隆起成山D.向斜槽部岩石不易被侵蚀而成9.与甲—乙间地形地质剖面图相符的是( )(选择题10~16题,每小题4分,共28分)(2024·广西南宁检测)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丙地河床的主要成因是( )A.褶皱凹陷 B.流水溶蚀C.差异侵蚀 D.地层断陷11.甲、乙、丙、丁四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12.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时期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时期,该地地层( )A.持续抬升 B.先抬升后下沉C.持续下沉 D.先下沉后抬升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完成13~14题。13.该湖所在地区发生过的断层次数至少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14.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地震 B.泥石流C.火山喷发 D.滑坡(2023·江苏泰州质检)某科考队沿图中MN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如图),依次测得7个观测点到同一地层的埋藏深度并记录(下表)。据此完成15~16题。观测点海拔/m 561 530 500 482 500 538 500埋藏深度/m 151 89 40 10 43 123 39注:埋藏深度指地表到地下的垂直高差。15.甲地的构造地貌为( )A.背斜谷 B.向斜谷C.背斜山 D.向斜山16.对乙地的开发利用,理论上可行的是( )A.修道隧道 B.开采地下水C.开采油气 D.修建采石场17.(2024·河南三门峡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1)判断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形,及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完整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3)图中河流成因是__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条件考虑,该地区地下水分布可能较多的是A、B、C、D中的____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1.A 2.A 3.B [第1题,甲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第2题,背斜的岩层为天然拱形,且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故适合选在甲处。第3题,据图可知,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①正确;丁为向斜构造,②错误;该地区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③正确;由已知信息无法判断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④错误。]4.C 5.D [第4题,甲处位于向下弯曲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选C。第5题,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不能作为判断依据。选D。]6.D 7.B [第6题,读图可知,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分析可知,自A向B岩层总体是由老到新。第7题,根据岩层弯曲方向可知,图中长腰山是向斜山。向斜山是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8.D 9.A [第8题,山地一般位于区域海拔最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最高处的海拔大于700 m,位于最新的岩层上,岩性应一致,A错误;图中没有关于断层的信息,B错误;图示山地中部岩层新,两侧岩层较老,是向斜构造,其槽部因受挤压,岩性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C错误,D正确。第9题,由等高线数值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两端较甲—乙中间处海拔低,B、D错误;甲—乙间岩层中间新,两翼老,说明甲—乙间是向斜,向斜岩层向下弯曲,A正确,C错误。]10.C 11.C 12.D [第10题,由图可知,丙地河床所在的岩层是角砾岩和砂岩,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A错误,C正确;角砾岩和砂岩可溶性弱,流水溶蚀作用弱,B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D错误。第11题,甲、乙、丙、丁四地中共同能看到完整的沉积岩岩层形态的是角砾岩,角砾岩形成后应呈水平状,现丙地角砾岩岩层的海拔最高,说明丙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C正确。第12题,由图可知,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期间,沉积了石灰岩。由所学知识可知,砂砾岩形成于陆地环境,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因此形成第一次砂砾岩后,该地地层下沉,在海洋环境中沉积形成石灰岩,而后地壳抬升,在陆地环境中沉积形成了第二次砂砾岩。故选D。]13.B 14.A [第13题,读图可知,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断层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才形成了沉积岩2,因断层右侧地势更低,沉积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故发生过的断层次数至少为2次。第14题,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15.A 16.B [第15题,由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地势较低,为谷地;又因为甲地中心岩层埋藏浅,两侧岩层埋藏深,可知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故为背斜谷。故选A。第16题,根据等高线可知,乙地地势较高,为山地,从岩层埋藏深度可知,乙地两侧岩层埋藏浅,中心岩层埋藏深,故为向斜,而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A错误;乙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可以开采地下水,B正确;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背斜构造中,C错误;采石场一般建在背斜顶部地区,此处为向斜山,岩层比较坚硬,不易开采,D错误。故选B。]17.(1)断层。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2)地形:山谷。地质构造:向斜。理由:图示地区有河流发育,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弯曲,故图示地区地形主要是山谷;图示地区中部A处岩层新,其南北两侧岩层老,故图示地区在F1—F2、F3—F4形成之前,完整的地质构造为向斜。(3)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成 A A处位于向斜构造中部,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F1—F2、F3—F4两侧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置移动,说明图中F1—F2、F3—F4的地质构造为断层。第(2)题,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区域主要地形为山谷;根据该区域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其完整的地质构造。第(3)题,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河流;向斜部位是地下水的汇集之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第二节 练习1 地质构造与地貌(含答案)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 学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地质构造与地貌 课件(共56张ppt)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