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1 河谷的演变 河流阶地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1 河谷的演变 河流阶地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1 河谷的演变 河流阶地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描述河谷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地理实践力)2.结合图文资料,理解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河谷的演变
1.河流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 对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延伸 加深 展宽
2.河谷的演变
发育阶段 侵蚀类型 河谷形态 河谷剖面简图
初期A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中期B 河流落差减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得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核心归纳 常见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袭夺
①概念:指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溯源侵蚀,分水岭一侧的低位河流夺取了另一侧高位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②条件
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必须是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2)曲峡:指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我国,太行山是曲峡最集中的地区。其形成过程为:①地质历史时期,太行山所在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②伴随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形成太行山地;③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④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形成“嵌入式”蛇曲。
(3)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汛期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
天鹅洲故道是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中一个较为典型的牛轭湖故道,其位于下荆江河段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故道多年平均水域面积为15.6平方千米,总蓄水量约1.2亿~1.5亿立方米,是周围居民用水水源地之一。下面两图分别为天鹅洲故道位置示意图和天鹅洲故道南北两岸的河道形态剖面示意图。
1.[区域认知]说明长江荆江段多河流故道的原因。
答案 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河道弯曲;河流裁弯取直;与主河道断开(分离)。
2.[综合思维]据图说明天鹅洲故道河流剖面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 特征:河床北岸陡,南岸缓。原因:河水(受惯性影响)对北岸(凹岸)侵蚀强;南岸(凸岸)堆积强。
3.[地理实践力]有人认为天鹅洲湖区面积未来会变小,请对此观点提出判断依据。
答案 失去长江水源补给后,流入天鹅洲故道的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周围居民取水,支出增加。
(2023·湖北武汉月考)“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因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为“牛轭湖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①曲流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裁弯取直 ②曲流受到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 ③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④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曲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2.牛轭湖主要分布在(  )
①河流的凹岸 ②河流凸岸 ③起伏大的山区 ④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首先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曲流;然后曲流受到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曲流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裁弯取直;最后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D选项正确,A、B、C错误。第2题,牛轭湖由曲流形成,分布在河流的凹岸地带,故①正确,②错误;牛轭湖多分布在平原地区,流速缓,河流侧向自由发展,故③错误,④正确。
知识点二 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注: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1)河流阶地地势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2)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3)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4)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 1.A 2.A 3.D
解析 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河流挟带的物质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河流挟带的物质无法在此沉积。选A。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河流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河流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第3题,由于构造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为河流下切侵蚀提供了动力,因此该平坦面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原因在于构造抬升引起的河流下切;图中提供的信息显示河流在不同高度具有平坦面,表明河流在不同时期一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侧向侵蚀期,得以有时间形成宽度不同的平坦面,因此河流不是持续下切,而是通过地壳间歇性的抬升形成不同高度的平坦面,选D。    
课时对点练 [分值:64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2.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相符的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过程,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2题,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图中河流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随着河曲的进一步发育,河流会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牛轭湖较为常见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云贵高原
4.由河道形成牛轭湖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下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溶蚀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牛轭湖存在于地势平缓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有条件形成牛轭湖,A正确;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都不具备形成条件。第4题,牛轭湖是河流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的,主要是受到流水侧蚀的作用,B正确。
(2024·陕西汉中期中)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其后退速度约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渐变慢。读图完成5~6题。
5.瀑布后退原因是水蚀作用中的(  )
A.下切侵蚀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冰川侵蚀
6.影响瀑布后退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
①流量大小 ②横向环流 ③基岩软硬程度
④河道弯曲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下切侵蚀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即河流上游地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A错误;瀑布的后退是溯源侵蚀形成的,B正确;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侧向侵蚀而崩塌,形成陡峻的河岸,C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B。第6题,流量大小、基岩软硬程度影响瀑布侵蚀的快慢,流量大、基岩较软时瀑布后退较快,①③正确;横向环流、河道弯曲状况影响河流的侧向侵蚀,与瀑布的后退无关,②④错误。故选C。
(2023·辽宁大连开学考试)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完成7~8题。
7.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为(  )
A.T1、T2、T3 B.T1、T3、T2
C.T2、T1、T3 D.T3、T2、T1
8.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可能被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形成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为T3、T2、T1,D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正确;T2阶地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间歇抬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A。
(2024·山西阳泉期末)落脚河峡谷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区东侧,在60 km2范围内发育了61.33 km的岩溶峡谷,峡谷蜿蜒曲折,孕育了76个河曲,其规模和形态在岩溶区较为稀有和独特。河曲型深切峡谷形成主要经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和深切期。下图为“落脚河峡谷深切期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落脚河峡谷中孕育较多自由河曲,是因为形成期(  )
A.下蚀作用强烈 B.侧蚀作用强烈
C.地转偏向力强 D.搬运能力较强
10.对深切期峡谷的形成影响最弱的是(  )
A.碳酸岩易被溶蚀
B.地壳间歇性抬升
C.岩层垂直节理发育
D.边坡崩塌现象频发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依据材料,落脚河河曲型峡谷因地壳抬升并由早期自由河曲继承性下切而形成,主要经历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深切期等阶段。在落脚河自由河曲形成之前经历了湖盆期,地表多湖泊沉积物,地形平坦,沉积物相对松软,有利于河流侧蚀作用,逐渐形成河曲;形成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同时期地转偏向力差别不大,B正确,C错误;地形平坦,下蚀作用力弱,搬运能力较弱,A、D错误。第10题,该峡谷为喀斯特地貌峡谷,沉积的碳酸岩易被流水溶蚀;图中垂直节理发育,岩层多裂隙,有利于流水侵蚀;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有利于流水下切侵蚀;边坡崩塌会使峡谷展宽,所以其对深切期峡谷的形成影响最小。D正确。
(选择题11~1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金沙江原来大致由北向南流入红河,后因受长江的袭夺,金沙江突然折向东流,近乎直角拐弯而注入长江。下图为“被夺上游河段后的红河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溯源侵蚀 B.下切侵蚀
C.侧向侵蚀 D.溶解侵蚀
12.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  )
A.水量减少,流速增快
B.逐步演变为季节性河流
C.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
D.河床变小形成宽谷窄河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可知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切穿分水岭,说明是向着源头方向侵蚀,主要的流水作用是溯源侵蚀,故选A。第12题,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水量减少,流速减慢,A错误。红河流域所在地区纬度低,降水多,不会演变为季节性河流,也不会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B、C错误。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水量减少,河床变小,从而形成宽谷窄河,故选D。
因河流下切,原先的河谷底部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速度影响阶地面积大小。下图为“我国金沙江上游某河段的剖面示意图”,T1、T2、T3、T4为河流阶地上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与下部砾石相比,T4表层夹杂的砾石一触即碎。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河段河流阶地物质沉积的先后顺序为(  )
A.T1、T2、T3、T4 B.T1、T2、T4、T3
C.T4、T3、T1、T2 D.T4、T3、T2、T1
14.四个河流阶地形成时,地壳运动速度最慢的是(  )
A.T1 B.T2 C.T3 D.T4
15.相较于下部砾石,T4阶地裸露在外的砾石一触即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 13.D 14.B 15.A
解析 第13题,结合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而成,离河道越近,其形成越晚,故阶地物质沉积的先后顺序是T4、T3、T2、T1。D正确。第14题,地壳抬升速度影响河流下切侵蚀速度,抬升速度越慢,河流下切侵蚀速度越慢,阶地面越宽,面积越大,T2阶地最宽,故地壳运动速度最慢。故选B。第15题,裸露在外的砾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风化作用下,容易发生破碎崩解。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不会造成砾石一触即碎。故选A。
16.(2023·河北沧州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壶穴是一种近似壶形的凹坑,一般位于基岩河床上,是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流水地貌,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颗粒较粗的沉积物磨蚀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主要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以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下图示意壶穴的形成演化阶段。
(1)说出壶穴地貌的形成条件。(6分)
(2)指出碟形、倒“Ω”形、锅形壶穴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流水对基岩的磨蚀作用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岩性较软且有裂缝发育易被侵蚀。
(2)由先到后:碟形壶穴,倒“Ω”形壶穴,锅形壶穴。理由:在季节性洪水的作用下,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砾石在凹陷处不断旋转打磨形成碟形壶穴;在碟形壶穴的基础上,砾石继续研磨侵蚀,导致碟形壶穴加大、加深,形成倒“Ω”形壶穴;随着倒“Ω”形壶穴深度和大小的增加,壶穴口部和底部流水差异侵蚀明显,倒“Ω”形壶穴顶部塌陷,形成锅形壶穴。(共60张PPT)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河谷的演变 河流阶地
课时1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结合实例,描述河谷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地理实践力)
2.结合图文资料,理解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河谷的演变
知识点二 河流阶地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河谷的演变
>
<
知识点一
1.河流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 对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延伸 加深 展宽
2.河谷的演变
发育阶段 侵蚀类型 河谷形态 河谷剖面简图
初期A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_____和向_____侵蚀为主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向下
源头
发育阶段 侵蚀类型 河谷形态 河谷剖面简图
中期B 河流落差______,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在凹岸______,在凸岸_______,使得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______
减小
侵蚀
堆积
槽形
常见河流侵蚀地貌
核心归纳
(1)河流袭夺
①概念:指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溯源侵蚀,分水岭一侧的低位河流夺取了另一侧高位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常见河流侵蚀地貌
核心归纳
②条件
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必须是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2)曲峡:指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我国,太行山是曲峡最集中的地区。其形成过程为:①地质历史时期,太行山所在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②伴随板块运
动,地壳抬升,形成太行山地;③河流落差增大,发生
下切侵蚀形成峡谷;④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形成“嵌入式”蛇曲。
常见河流侵蚀地貌
核心归纳
(3)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汛期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
天鹅洲故道是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中一个较为典型的牛轭湖故道,其位于下荆江河段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故道多年平均水域面积为15.6平方千米,总蓄水量约1.2亿~1.5亿立方米,是周围居民用水水源地之一。右面两图分别为天鹅洲故道位置示意图和天鹅洲故道南北两岸的河道形态剖面示意图。
1.[区域认知]说明长江荆江段多河流故道的原因。
答案 该河段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河道弯曲;河流裁弯取直;与主河道断开(分离)。
2.[综合思维]据图说明天鹅洲故道河流剖面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 特征:河床北岸陡,南岸缓。原因:河水(受惯性影响)对北岸(凹岸)侵蚀强;南岸(凸岸)堆积强。
3.[地理实践力]有人认为天鹅洲湖区面积未来会变小,请对此观点提出判断依据。
答案 失去长江水源补给后,流入天鹅洲故道的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周围居民取水,支出增加。
(2023·湖北武汉月考)“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因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为“牛轭湖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①曲流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裁弯取直 ②曲流受到
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
曲流 ③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
废弃,形成牛轭湖 ④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曲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首先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曲流;然后曲流受到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曲流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裁弯取直;最后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D选项正确,A、B、C错误。
(2023·湖北武汉月考)“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因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为“牛轭湖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2.牛轭湖主要分布在
①河流的凹岸 ②河流凸岸 ③起伏大的山区 
④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牛轭湖由曲流形成,分布在河流的凹岸地带,故①正确,②错误;
牛轭湖多分布在平原地区,流速缓,河流侧向自由发展,故③错误,④正确。
河流阶地
>
<
知识点二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注: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1)河流阶地地势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2)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3)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4)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
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河流挟带的物质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河流挟带的物质无法在此沉积。选A。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
完成1~3题。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河流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河流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
完成1~3题。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由于构造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为河流下切侵蚀提供了动力,因此该平坦面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原因在于构造抬升引起的河流下切;图中提供的信息显示河流在不同高度具有平坦面,表明河流在不同时期一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侧向侵蚀期,得以有时间形成宽度不同的平坦面,因此河流不是持续下切,而是通过地壳间歇性的抬升形成不同高度的平坦面,选D。
课时对点练
读图,回答1~2题。
基础过关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根据河谷的发育过程,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1~2题。
2.与右图裁弯取直措施最相符的图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图中河流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随着河曲的进一步发育,河流会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右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牛轭湖较为常见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云贵高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牛轭湖存在于地势平缓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有条件形成牛轭湖,A正确;
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都不具备形成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2023 ·江苏扬州开学考试)右图为“世
界局部图”。完成3~5题。
4.由河道形成牛轭湖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下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溶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牛轭湖是河流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的,主要是受到流水侧蚀的作用,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下切侵蚀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即河流上游地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A错误;瀑布的后退是溯源侵蚀形成的,B正确;
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侧向侵蚀而崩塌,形成陡峻的河岸,C错误;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B。
(2024·陕西汉中期中)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其后退速度约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渐变慢。读图完成5~6题。
5.瀑布后退原因是水蚀作用中的
A.下切侵蚀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冰川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流量大小、基岩软硬程度影响瀑布侵蚀的快慢,流量大、基岩较软时瀑布后退较快,①③正确;横向环流、河道弯曲状况影响河流的侧向侵蚀,与瀑布的后退无关,②④错误。故选C。
(2024·陕西汉中期中)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其后退速度约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渐变慢。读图完成5~6题。
6.影响瀑布后退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①流量大小 ②横向环流 ③基岩软硬程度
④河道弯曲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2023·辽宁大连开学考试)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完成7~8题。
7.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
排序正确的为
A.T1、T2、T3 B.T1、T3、T2
C.T2、T1、T3 D.T3、T2、T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形成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为T3、T2、T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2023·辽宁大连开学考试)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完成7~8题。
8.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A.T1可能被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
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
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正确;
T2阶地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
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
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
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间歇抬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2024·山西阳泉期末)落脚河峡谷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区东侧,在60 km2范围内发育了61.33 km的岩溶峡谷,峡谷蜿蜒曲折,孕育了76个河曲,其规模和形态在岩溶区较为稀有和独特。河曲型深切峡谷形成主要经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和深切期。下图为“落脚河峡谷深切期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落脚河峡谷中孕育较多自由河曲,是因
为形成期
A.下蚀作用强烈
B.侧蚀作用强烈
C.地转偏向力强
D.搬运能力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依据材料,落脚河河曲型峡谷因地壳抬升并由早期自由河曲继承性下切而形成,主要经历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深切期等阶段。在落脚河自由河曲形成之前经历了湖盆期,地表多湖泊沉积物,地形平坦,沉积物相对松软,
有利于河流侧蚀作用,逐渐形成河曲;形成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同时期地转偏向力差别不大,B正确,C错误;
地形平坦,下蚀作用力弱,搬运能力较弱,A、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西阳泉期末)落脚河峡谷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区东侧,在60 km2范围内发育了61.33 km的岩溶峡谷,峡谷蜿蜒曲折,孕育了76个河曲,其规模和形态在岩溶区较为稀有和独特。河曲型深切峡谷形成主要经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和深切期。下图为“落脚河峡谷深切期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10.对深切期峡谷的形成影响最弱的是
A.碳酸岩易被溶蚀
B.地壳间歇性抬升
C.岩层垂直节理发育
D.边坡崩塌现象频发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该峡谷为喀斯特地貌峡谷,沉积的碳酸岩易被流水溶蚀;图中垂直节理发育,岩层多裂隙,有利于流水侵蚀;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有利于流水下切侵蚀;边坡崩塌会使峡谷展宽,所以其对深切期峡谷的形成影响最小。D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金沙江原来大致由北向南流入红河,后因受长江的袭夺,金沙江突然折向东流,近乎直角拐弯而注入长江。下图为“被夺上游河段后的红河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主要的流水
作用是
A.溯源侵蚀
B.下切侵蚀
C.侧向侵蚀
D.溶解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根据材料“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可知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切穿分水岭,说明是向着源头方向侵蚀,主要的流水作用是溯源侵蚀,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金沙江原来大致由北向南流入红河,后因受长江的袭夺,金沙江突然折向东流,近乎直角拐弯而注入长江。下图为“被夺上游河段后的红河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2.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
A.水量减少,流速增快
B.逐步演变为季节性河流
C.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
D.河床变小形成宽谷窄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水量减少,流速减慢,A错误。
红河流域所在地区纬度低,降水多,不会演变为季节性河流,也不会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B、C错误。
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水量减少,河床变小,从而形成宽谷窄河,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因河流下切,原先的河谷底部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速度影响阶地面积大小。下图为“我国金沙江上游某河段的剖面示意图”,T1、T2、T3、T4为河流阶地上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与下部砾石相比,T4表层夹杂的砾石一触
即碎。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甲中组成岛屿的岩石主要为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结合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而成,离河道越近,其形成越晚,故阶地物质沉积的先后顺序是T4、T3、T2、T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因河流下切,原先的河谷底部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速度影响阶地面积大小。下图为“我国金沙江上游某河段的剖面示意图”,T1、T2、T3、T4为河流阶地上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与下部砾石相比,T4表层夹杂的砾石一触
即碎。据此完成13~15题。
14.四个河流阶地形成时,地壳运动速度
最慢的是
A.T1 B.T2 C.T3 D.T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地壳抬升速度影响河流下切侵蚀速度,抬升速度越慢,河流下切侵蚀速度越慢,阶地面越宽,面积越大,T2阶地最宽,故地壳运动速度最慢。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因河流下切,原先的河谷底部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速度影响阶地面积大小。下图为“我国金沙江上游某河段的剖面示意图”,T1、T2、T3、T4为河流阶地上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与下部砾石相比,T4表层夹杂的砾石一触
即碎。据此完成13~15题。
15.相较于下部砾石,T4阶地裸露在外的砾
石一触即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裸露在外的砾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风化作用下,容易发生破碎崩解。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不会造成砾石一触即碎。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6.(2023·河北沧州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壶穴是一种近似壶形的凹坑,一般位于基岩河床上,是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流水地貌,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颗粒较粗的沉积物磨蚀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主要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以及坡度较陡的急滩。右图示意壶穴的形成演化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1)说出壶穴地貌的形成条件。
答案 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流水对基岩的磨蚀作用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岩性较软且有裂缝发育易被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能力提升
(2)指出碟形、倒“Ω”形、锅形壶穴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 由先到后:碟形壶穴,倒“Ω”形壶穴,锅形壶穴。理由:在季节性洪水的作用下,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砾石在凹陷处不断旋转打磨形成碟形壶穴;在碟形壶穴的基础上,砾石继续研磨侵蚀,导致碟形壶穴加大、加深,形成倒“Ω”形壶穴;随着倒“Ω”形壶穴深度和大小的增加,壶穴口部和底部流水差异侵蚀明显,倒“Ω”形壶穴顶部塌陷,形成锅形壶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1 河谷的演变 河流阶地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描述河谷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地理实践力)2.结合图文资料,理解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河谷的演变
1.河流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垂直于地面向下的侵蚀 对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延伸 加深 展宽
2.河谷的演变
发育阶段 侵蚀类型 河谷形态 河谷剖面简图
初期A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____和向____侵蚀为主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中期B 河流落差______,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在凹岸______,在凸岸______,使得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后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______
核心归纳 常见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袭夺
①概念:指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溯源侵蚀,分水岭一侧的低位河流夺取了另一侧高位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②条件
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必须是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2)曲峡:指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我国,太行山是曲峡最集中的地区。其形成过程为:①地质历史时期,太行山所在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②伴随板块运动,地壳抬升,形成太行山地;③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④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形成“嵌入式”蛇曲。
(3)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汛期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这类湖泊多呈弯月形,水深较小。
天鹅洲故道是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中一个较为典型的牛轭湖故道,其位于下荆江河段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故道多年平均水域面积为15.6平方千米,总蓄水量约1.2亿~1.5亿立方米,是周围居民用水水源地之一。下面两图分别为天鹅洲故道位置示意图和天鹅洲故道南北两岸的河道形态剖面示意图。
1.[区域认知]说明长江荆江段多河流故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据图说明天鹅洲故道河流剖面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实践力]有人认为天鹅洲湖区面积未来会变小,请对此观点提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湖北武汉月考)“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因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流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右图为“牛轭湖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①曲流最弯曲处的河岸被河流裁弯取直 ②曲流受到流水作用,不断发展,变得愈来愈弯,形成“Ω”形曲流 ③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曲流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④河流侧向自由发展形成曲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2.牛轭湖主要分布在(  )
①河流的凹岸 ②河流凸岸 ③起伏大的山区 ④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知识点二 河流阶地
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
注: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1)河流阶地地势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2)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3)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4)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1 河谷的演变 河流阶地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2.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相符的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随着河曲的进一步发育,河流会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牛轭湖较为常见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云贵高原
4.由河道形成牛轭湖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下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溶蚀
(2024·陕西汉中期中)下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其后退速度约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渐变慢。读图完成5~6题。
5.瀑布后退原因是水蚀作用中的(  )
A.下切侵蚀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冰川侵蚀
6.影响瀑布后退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
①流量大小 ②横向环流 ③基岩软硬程度
④河道弯曲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3·辽宁大连开学考试)河流阶地作为河流系统变迁保留下来的阶梯状地貌,记录了区域的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水文演化等诸多信息,通过研究河流阶地,可以较好地测定河流下切速度变化与下切起始时间。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河流阶地。完成7~8题。
7.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为(  )
A.T1、T2、T3 B.T1、T3、T2
C.T2、T1、T3 D.T3、T2、T1
8.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可能被洪水侵蚀
B.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2024·山西阳泉期末)落脚河峡谷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区东侧,在60 km2范围内发育了61.33 km的岩溶峡谷,峡谷蜿蜒曲折,孕育了76个河曲,其规模和形态在岩溶区较为稀有和独特。河曲型深切峡谷形成主要经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和深切期。下图为“落脚河峡谷深切期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落脚河峡谷中孕育较多自由河曲,是因为形成期(  )
A.下蚀作用强烈 B.侧蚀作用强烈
C.地转偏向力强 D.搬运能力较强
10.对深切期峡谷的形成影响最弱的是(  )
A.碳酸岩易被溶蚀
B.地壳间歇性抬升
C.岩层垂直节理发育
D.边坡崩塌现象频发
(选择题11~1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金沙江原来大致由北向南流入红河,后因受长江的袭夺,金沙江突然折向东流,近乎直角拐弯而注入长江。下图为“被夺上游河段后的红河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溯源侵蚀 B.下切侵蚀
C.侧向侵蚀 D.溶解侵蚀
12.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  )
A.水量减少,流速增快
B.逐步演变为季节性河流
C.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
D.河床变小形成宽谷窄河
因河流下切,原先的河谷底部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速度影响阶地面积大小。下图为“我国金沙江上游某河段的剖面示意图”,T1、T2、T3、T4为河流阶地上不同时期的沉积物。与下部砾石相比,T4表层夹杂的砾石一触即碎。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河段河流阶地物质沉积的先后顺序为(  )
A.T1、T2、T3、T4 B.T1、T2、T4、T3
C.T4、T3、T1、T2 D.T4、T3、T2、T1
14.四个河流阶地形成时,地壳运动速度最慢的是(  )
A.T1 B.T2 C.T3 D.T4
15.相较于下部砾石,T4阶地裸露在外的砾石一触即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6.(2023·河北沧州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壶穴是一种近似壶形的凹坑,一般位于基岩河床上,是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流水地貌,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颗粒较粗的沉积物磨蚀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主要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以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下图示意壶穴的形成演化阶段。
(1)说出壶穴地貌的形成条件。(6分)
(2)指出碟形、倒“Ω”形、锅形壶穴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8分)
1.D 2.B [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过程,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2题,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图中河流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
3.A 4.B [第3题,牛轭湖存在于地势平缓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有条件形成牛轭湖,A正确;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都不具备形成条件。第4题,牛轭湖是河流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的,主要是受到流水侧蚀的作用,B正确。]
5.B 6.C [第5题,下切侵蚀多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即河流上游地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A错误;瀑布的后退是溯源侵蚀形成的,B正确;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侧向侵蚀而崩塌,形成陡峻的河岸,C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刃脊等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B。第6题,流量大小、基岩软硬程度影响瀑布侵蚀的快慢,流量大、基岩较软时瀑布后退较快,①③正确;横向环流、河道弯曲状况影响河流的侧向侵蚀,与瀑布的后退无关,②④错误。故选C。]
7.D 8.A [第7题,在同一河谷横剖面上,阶地形成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因此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为T3、T2、T1,D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T1阶地靠近河流,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可能被洪水侵蚀,A正确;T2阶地有砾石层和砂泥层,砂泥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小,流速慢,而砾石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所以T2形成时期,河流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T3阶地所处海拔较高,容易被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导致其厚度减小,C错误;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不会形成多级阶地,地壳多次间歇抬升才更易形成多级阶地,D错误。故选A。]
9.B 10.D [第9题,依据材料,落脚河河曲型峡谷因地壳抬升并由早期自由河曲继承性下切而形成,主要经历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形成期、深切期等阶段。在落脚河自由河曲形成之前经历了湖盆期,地表多湖泊沉积物,地形平坦,沉积物相对松软,有利于河流侧蚀作用,逐渐形成河曲;形成期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同时期地转偏向力差别不大,B正确,C错误;地形平坦,下蚀作用力弱,搬运能力较弱,A、D错误。第10题,该峡谷为喀斯特地貌峡谷,沉积的碳酸岩易被流水溶蚀;图中垂直节理发育,岩层多裂隙,有利于流水侵蚀;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有利于流水下切侵蚀;边坡崩塌会使峡谷展宽,所以其对深切期峡谷的形成影响最小。D正确。]
11.A 12.D [第11题,根据材料“河流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可知长江在袭夺红河上游时,切穿分水岭,说明是向着源头方向侵蚀,主要的流水作用是溯源侵蚀,故选A。第12题,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水量减少,流速减慢,A错误。红河流域所在地区纬度低,降水多,不会演变为季节性河流,也不会形成干旱缺水的干谷,B、C错误。红河失去上游河段后,水量减少,河床变小,从而形成宽谷窄河,故选D。]
13.D 14.B 15.A [第13题,结合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而成,离河道越近,其形成越晚,故阶地物质沉积的先后顺序是T4、T3、T2、T1。D正确。第14题,地壳抬升速度影响河流下切侵蚀速度,抬升速度越慢,河流下切侵蚀速度越慢,阶地面越宽,面积越大,T2阶地最宽,故地壳运动速度最慢。故选B。第15题,裸露在外的砾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风化作用下,容易发生破碎崩解。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不会造成砾石一触即碎。故选A。]
16.(1)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流水对基岩的磨蚀作用强;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岩性较软且有裂缝发育易被侵蚀。
(2)由先到后:碟形壶穴,倒“Ω”形壶穴,锅形壶穴。理由:在季节性洪水的作用下,河流挟带大量泥沙、砾石在凹陷处不断旋转打磨形成碟形壶穴;在碟形壶穴的基础上,砾石继续研磨侵蚀,导致碟形壶穴加大、加深,形成倒“Ω”形壶穴;随着倒“Ω”形壶穴深度和大小的增加,壶穴口部和底部流水差异侵蚀明显,倒“Ω”形壶穴顶部塌陷,形成锅形壶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