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学习目标 1.通过示意图,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2.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规律。(区域认知)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副热带高压带 北纬30°附近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
E 副极地低压带 北纬60°附近 近地面气流上升
G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B 东北信风带 赤道~北纬30°之间 东北风
D 盛行西风带 北纬30°~60°之间 西南风
F 极地东风带 北纬60°~90°之间 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移动幅度: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①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
赤道低压带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极地高压带 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②动力型成因:与气温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
副热带高压带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
副极地低压带 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022年10月26日,中国开启了第39次南极科考。255名科考队员分乘“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的码头出发前往南极。之后,考察队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到达长城站。“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40°S~60°S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1.[地理实践力]依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在下图适当的位置用“→”画出“魔鬼西风带”风向。
答案 
2.[综合思维]分析“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答案 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大,多狂风巨浪;地处温带,多气旋活动,雨雪多。
3.[综合思维]“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长城站后,判断队员们看到的五星红旗飘向,说明原因。
答案 飘向:西北方向。原因:长城站地处南半球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
(2024·江苏常州月考)读“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2.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形成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60°纬线附近形成极锋,是由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气流和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流相遇形成的,暖气流位于锋面的上方,该图示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可以判断甲点位于30°N附近,乙点位于90°N附近,①是暖气流,②盛行东北风,A正确。第2题,副极地低压带是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气流和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流在60°纬线附近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形成,C正确。
(2023·重庆万州期末)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投影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所示情况发生的节气可能是(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4.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风带风向的是(  )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知该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投影图,N气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以北地区,说明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日期为夏至日前后,B对。第4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及D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D为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应为西南风。故选A。
课时对点练 [分值:62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24·四川成都月考)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绘制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绘制正确的图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①图中气压带若为高压带,风向则由高压吹向南北两侧的低压,若为低压带,风向则由南北两侧的高压吹来;②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不符合同一半球偏转规律;③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均向左偏,表明该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④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低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既不符合同一半球的偏转规律,也不符合赤道低压带附近的偏转规律。故第1题选C,第2题选B。
(2023·浙江台州期末)下图为“某日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风带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该日所在节气最可能为(  )
A.清明 B.夏至 C.立秋 D.冬至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B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3°26′N附近,说明气压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故该日所在节气最可能为冬至,D正确。
(2024·广东深圳统考)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乙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6.若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C.②风带为信风带 D.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热力原因所形成的气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据图可知,乙处盛行上升气流,所以为赤道低压带,根据图中方位可知,甲、乙之间的①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丙之间的②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正确。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极锋位于北纬60°附近,因此乙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据图可知,丙位于乙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排除A、C;甲位于乙以北,为极地高压带,则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正确,B错误。故选D。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8.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S~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压带。第8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2024·北京海淀区调研)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⑥-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B.①-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形成
C.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D.②-高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10.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济南可能开始昼短于夜
C.东北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
D.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答案 9.A 10.B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风向右偏可判断是北半球。⑥是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A对;①是赤道低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盛行东北风,C错;②是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因素形成,D错。第10题,图中显示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地区,最可能是春秋分日。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是夏季,东北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是夏季,华北平原麦收是初夏,A、C、D错;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济南昼开始短于夜,B正确。
(选择题11~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12.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六个月;读图可知,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第12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半球,应是赤道低压带。
(2024·吉林长春期末)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下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月份可能为(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14.图示气压带中,成因与对流运动有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3.A 14.C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压带,根据气压带与风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图示月份可能为1月,A正确。第14题,根据图示可知,丙为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形成的,C正确;乙、丁为副热带高压带,甲为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A、B、D错误。
(2023·江苏南京质检)2020年2月,二十多名荷兰中学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中途因故停止训练计划乘飞机回国,但因航班停飞,只好乘坐训练用的帆船。他们3月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26日回到荷兰。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加勒比海地区该季节适合进行帆船训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带 B.海域面积
C.东北信风 D.洋流性质
16.沿图示航线,帆船到达亚速尔群岛的时间比计划提前,根本原因是(  )
A.帆船动力强劲
B.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不同
C.全程顺风顺水
D.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偏南
答案 15.C 16.D
解析 第15题,帆船自身是无动力的,所以帆船训练主要考虑风的影响,加勒比海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常年风力、风向稳定,适宜帆船训练,C正确;副热带高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较小,A错误;海域面积、洋流性质不是影响帆船训练的主要因素,B、D错误。第16题,帆船本身无动力,A错误;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大致相同,B错误;帆船出发后首先经过东北信风带,航行方向与东北风相反,故不是全程顺风,C错误;航行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位置偏南,会导致帆船航行过程中经过西风带的时间变长,顺风(西南风)可以加快帆船的航行速度,缩短时间,D正确。
17.(2024·甘肃天水月考)下面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____(填“a”或“b”)风带风向一致。(2分)
(3)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4分)
答案 (1)C E (2)东北信风带 a (3)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N)。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E)。(共43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时1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示意图,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
2.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规律。(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 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 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有规律
热量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a.低纬度环流圈
b.中纬度环流圈
c.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_____________带 北纬____附近 高空气流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带 北纬____附近 近地面气流______
G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
副热带高压
30°
堆积下沉
副极地低压
60°
上升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B __________带 赤道~北纬____之间 ______风
D ___________带 北纬___________之间 ______风
F ___________带 北纬___________之间 ______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东北信风
30°
东北
盛行西风
30°~60°
西南
极地东风
60°~90°
东北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规律
随着 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 ,冬季 。
(2)移动幅度: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①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
赤道低压带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极地高压带 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②动力型成因:与气温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
副热带高压带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
副极地低压带 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右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022年10月26日,中国开启了第39次南极科考。255名科考队员分乘“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的码头出发前往南极。之后,考察队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到达长城站。“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40°S~60°S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1.[地理实践力]依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在下图适当的位置用“→”画出“魔鬼西风带”风向。
答案 
2.[综合思维]分析“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答案 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大,多狂风巨浪;地处温带,多气旋活动,雨雪多。
3.[综合思维]“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长城站后,判断队员们看到的五星红旗飘向,说明原因。
答案 飘向:西北方向。原因:长城站地处南半球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
(2024·江苏常州月考)读“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由所学知识可知,60°纬线附近形成极锋,是由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气流和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流相遇形成的,暖气流位于锋面的上方,该图示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可以判断甲点位于30°N附近,乙点位于90°N附近,①是暖气流,②盛行东北风,A正确。
(2024·江苏常州月考)读“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2.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形成
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是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气流和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流在60°纬线附近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形成,C正确。
(2023·重庆万州期末)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投影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所示情况发生的节气可能是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知该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投影图,N气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以北地区,说明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日期为夏至日前后,B对。
4.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风带风向的是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及D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D为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应为西南风。故选A。

课时对点练
(2024·四川成都月考)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图中绘制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基础过关
(2024·四川成都月考)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绘制正确的图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①图中气压带若为高压带,风向则由高压吹向南北两侧的低压,若为低压带,风向则由南北两侧的高压吹来;
②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不符合同一半球偏转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③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均向左偏,表明该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
④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低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既不符合同一半球的偏转规律,也不符合赤道低压带附近的偏转规律。故第1题选C,第2题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2023·浙江台州期末)右图为“某日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风带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读图可知,甲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读图可知,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3°26′N附近,说明气压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故该日所在节气最可能为冬至,D正确。
(2023·浙江台州期末)右图为“某日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4.该日所在节气最可能为
A.清明 B.夏至
C.立秋 D.冬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2024·广东深圳统考)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乙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热力原因所形成的气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据图可知,乙处盛行上升气流,所以为赤道低压带,根据图中方位可知,甲、乙之间的①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丙之间的②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2024·广东深圳统考)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6.若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C.②风带为信风带 D.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极锋位于北纬60°附近,因此乙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据图可知,丙位于乙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排除A、C;甲位于乙以北,为极地高压带,则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正确,B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根据图示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S~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压带。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8.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2024·北京海淀区调研)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⑥-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B.①-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形成
C.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D.②-高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础过关
根据图中风向右偏可判断是北半球。⑥是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A对;
①是赤道低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错;
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盛行东北风,C错;
②是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因素形成,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24·北京海淀区调研)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9~10题。
10.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济南可能开始昼短于夜
C.东北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
D.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图中显示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地区,最可能是春秋分日。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是夏季,东北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是夏季,华北平原麦收是初夏,A、C、D错;
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济南昼开始短于夜,B正确。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六个月;读图可知,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
右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半球,应是赤道低压带。
右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2.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由图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压带,根据气压带与风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图示月份可能为1月,A正确。
(2024·吉林长春期末)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右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月份可能为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根据图示可知,丙为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形成的,C正确;
乙、丁为副热带高压带,甲为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A、B、D错误。
(2024·吉林长春期末)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右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4.图示气压带中,成因与对流运动有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3·江苏南京质检)2020年2月,二十多名荷兰中学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中途因故停止训练计划乘飞机回国,但因航班停飞,只好乘坐训练用的帆船。他们3月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26日回到荷兰。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加勒比海地区该季节适合进行帆船训练,
主要影响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带 B.海域面积
C.东北信风 D.洋流性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帆船自身是无动力的,所以帆船训练主要考虑风的影响,加勒比海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常年风力、风向稳定,适宜帆船训练,C正确;
副热带高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较小,A错误;
海域面积、洋流性质不是影响帆船训练的主要因素,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2023·江苏南京质检)2020年2月,二十多名荷兰中学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中途因故停止训练计划乘飞机回国,但因航班停飞,只好乘坐训练用的帆船。他们3月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26日回到荷兰。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6.沿图示航线,帆船到达亚速尔群岛的时
间比计划提前,根本原因是
A.帆船动力强劲
B.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不同
C.全程顺风顺水
D.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偏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帆船本身无动力,A错误;
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大致相同,B错误;
帆船出发后首先经过东北信风带,航行方向与东北风相反,故不是全程顺风,C错误;
航行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位置偏南,会导致帆船航行过程中经过西风带的时间变长,顺风(西南风)可以加快帆船的航行速度,缩短时间,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17.(2024·甘肃天水月考)下面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
C
E
(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___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填“a”或“b”)风带风向一致。
东北信风带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能力提升
(3)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答案 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N)。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示意图,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2.归纳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季节移动规律。(区域认知)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________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________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分布 形成
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________带 北纬______附近 高空气流________
E ________带 北纬______附近 近地面气流________
G 极地高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分布 风向
B ________带 赤道~北纬____之间 ____风
D ________带 北纬________之间 ____风
F ________带 北纬________之间 ____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移动规律
随着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2)移动幅度: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①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气温低,近地面气压高。
赤道 低压带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极地 高压带 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②动力型成因:与气温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
副热带高压带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
副极地低压带 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022年10月26日,中国开启了第39次南极科考。255名科考队员分乘“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的码头出发前往南极。之后,考察队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到达长城站。“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40°S~60°S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1.[地理实践力]依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在右图适当的位置用“→”画出“魔鬼西风带”风向。
2.[综合思维]分析“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思维]“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长城站后,判断队员们看到的五星红旗飘向,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江苏常州月考)读“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2.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形成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023·重庆万州期末)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投影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所示情况发生的节气可能是(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4.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风带风向的是(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24·四川成都月考)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绘制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绘制正确的图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2023·浙江台州期末)下图为“某日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风带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该日所在节气最可能为(  )
A.清明 B.夏至 C.立秋 D.冬至
(2024·广东深圳统考)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乙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6.若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C.②风带为信风带 D.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
8.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2024·北京海淀区调研)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⑥-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B.①-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形成
C.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D.②-高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10.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济南可能开始昼短于夜
C.东北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
D.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选择题11~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该气压带(  )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12.推测该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极地高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2024·吉林长春期末)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下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月份可能为(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14.图示气压带中,成因与对流运动有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江苏南京质检)2020年2月,二十多名荷兰中学生在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中途因故停止训练计划乘飞机回国,但因航班停飞,只好乘坐训练用的帆船。他们3月18日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26日回到荷兰。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加勒比海地区该季节适合进行帆船训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带 B.海域面积
C.东北信风 D.洋流性质
16.沿图示航线,帆船到达亚速尔群岛的时间比计划提前,根本原因是(  )
A.帆船动力强劲
B.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不同
C.全程顺风顺水
D.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偏南
17.(2024·甘肃天水月考)下面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____(填“a”或“b”)风带风向一致。(2分)
(3)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4分)
1.C 2.B [第1题,①图中气压带若为高压带,风向则由高压吹向南北两侧的低压,若为低压带,风向则由南北两侧的高压吹来;②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不符合同一半球偏转规律;③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高压带,风带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均向左偏,表明该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④图中根据风向可知,该气压带为低压带,风带1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左偏,而风带2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既不符合同一半球的偏转规律,也不符合赤道低压带附近的偏转规律。故第1题选C,第2题选B。]
3.B 4.D [第3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B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3°26′N附近,说明气压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故该日所在节气最可能为冬至,D正确。]
5.D 6.D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热力原因所形成的气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据图可知,乙处盛行上升气流,所以为赤道低压带,根据图中方位可知,甲、乙之间的①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丙之间的②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正确。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极锋位于北纬60°附近,因此乙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据图可知,丙位于乙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排除A、C;甲位于乙以北,为极地高压带,则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正确,B错误。故选D。]
7.C 8.B [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S~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压带。第8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9.A 10.B [第9题,根据图中风向右偏可判断是北半球。⑥是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A对;①是赤道低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盛行东北风,C错;②是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因素形成,D错。第10题,图中显示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地区,最可能是春秋分日。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是夏季,东北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是夏季,华北平原麦收是初夏,A、C、D错;秋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济南昼开始短于夜,B正确。]
11.A 12.B [第11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六个月;读图可知,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第12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半球,应是赤道低压带。]
13.A 14.C [第13题,由图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压带,根据气压带与风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图示月份可能为1月,A正确。第14题,根据图示可知,丙为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形成的,C正确;乙、丁为副热带高压带,甲为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A、B、D错误。]
15.C 16.D [第15题,帆船自身是无动力的,所以帆船训练主要考虑风的影响,加勒比海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常年风力、风向稳定,适宜帆船训练,C正确;副热带高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较小,A错误;海域面积、洋流性质不是影响帆船训练的主要因素,B、D错误。第16题,帆船本身无动力,A错误;航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大致相同,B错误;帆船出发后首先经过东北信风带,航行方向与东北风相反,故不是全程顺风,C错误;航行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位置偏南,会导致帆船航行过程中经过西风带的时间变长,顺风(西南风)可以加快帆船的航行速度,缩短时间,D正确。]
17.(1) C E (2)东北信风带 a
(3)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N)。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