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四份打包)

资源简介

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学习目标 1.了解海陆热力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2.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季风的形成和特点。(区域认知)
知识点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原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2.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影响: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M亚洲高压最显著)。
②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N亚洲低压最显著)。
3.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影响: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2024·广东珠海期中)下图为“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月最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与东京相比,该日北京(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高
C.风力较小 D.风向相近
3.日本海维持高压系统存在的条件是(  )
①副高控制时间长 ②纬度高,水温低 ③西北风,寒冷干燥 ④海域封闭,易结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A 2.D 3.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势力强大,为北半球冬季,最可能为1月,A正确。第2题,与东京相比,北京距亚洲高压中心更近,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更大,气温可能更低,A错;根据图中等压线可读出,北京气压为1 020~1 024 hPa,东京的气压为1 024~1 028 hPa,东京的气压较高,B错;与东京相比,北京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大,C错;图中北京和东京都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吹西北风,风向相近,D正确。第3题,日本海纬度高,水温低,海域封闭,易结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②④正确;日本海的高压系统与副高无关,①错;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与西北风无关,③错。故选D。
知识点二 季风与季风气候
1.季风
(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典型分布区:亚洲东部地区。
2.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西北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少雨 高温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思考 为什么东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答案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位于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1)1月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拓展延伸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来自太平洋上的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
(1)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北进慢、南退快,并产生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的现象。
时间 夏季风位置 具体表现
5月 到达南部沿海 冬季风减弱后退。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 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梅雨”天气
7月上旬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雨带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7~8月 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9月 南撤 冬季风势力增强
10月 基本在我国大陆上消失 雨季消失
(2)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北方较早进入雨带,易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拓展延伸
(1)不是只有南亚的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南亚地区。在赤道南、北两侧地区都会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2)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成因
①1月季风环流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②7月季风环流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020年9月15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唐代“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沉没,1998年德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沉船里打捞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达6万余件,本次展出再现了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1.[区域认知]描述东亚季风的风向及成因。
答案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2.[综合思维]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的成因。
答案 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3.[地理实践力]推断“黑石号”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季节:冬季。理由:冬季我国东部沿海盛行西北风,东南亚盛行东北风,一路顺风航行。
(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①④—海陆热力差异
B.②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④⑤—海陆热力差异
D.③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图示甲、乙、丙、丁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压带较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①为西北季风,④为东南季风,其形成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A正确。②为东北季风,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错。⑤为西南季风,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C错。③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但⑥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D错。第2题,甲、丙位于北半球,甲为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丙为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A错,C正确。乙、丁位于南半球,乙为陆地上的热低压,势力较弱,对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小,丁为海洋上的高压,不会切断副热带高压带,B、D错。
课时对点练 [分值:59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4·新疆和田期中)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2题。
1.该月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最可能是(  )
A.副极地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2.此季节,有关D地的风向、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B.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图中的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A气压中心因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使得该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所以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D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D地位于印度,冬季亚欧大陆冷高压势力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向印度,盛行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D正确。
(2023·吉林长春月考)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甲季风的成因相同的是(  )
A.东亚夏季风 B.南亚夏季风
C.东亚冬季风 D.南亚冬季风
4.图示甲、乙两盛行风中(  )
A.甲为西北季风,7月最为盛行
B.甲为东南季风,1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1月最为盛行
D.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为盛行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甲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季风,南亚夏季风也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成因相同;东亚夏季风、冬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B正确。第4题,由图中风向可以判断出,甲为西北季风,1月最盛行;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盛行。D正确。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6.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风
C.东亚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风
D.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图中乙为中纬度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气流运动方向错误,所以选B。第6题,据图示信息可知,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向北移动,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A错误。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B错误。夏季东亚地区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季风,C正确。此时是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
(2023·云南昆明期中)通常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是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称为华北雨季。2021年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多地出现强降水。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下图为“2021年8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完成7~9题。
7.正常年份,华北地区7、8月降水多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植被类型
8.该年华北多地出现强降水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  )
A.夏季风势力较弱 B.冬季风势力较强
C.亚洲高压势力较强 D.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
9.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台风降水 B.连续性降水
C.短时强降水 D.排涝设施不完善
答案 7.B 8.D 9.C
解析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华北地区7、8月降水多的原因是夏季风不断增强推动雨带北移而形成的,因此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第8题,华北多地出现强降水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夏季风势力较强,锋面雨带向北推进速度快,停留时间长,A错误,D正确;时间出现在夏季,与冬季风和亚洲高压(冷高压)无关,B、C错误。第9题,由材料“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可知,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短时强降水,C正确。
(选择题10~14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24·山西大同联考)下图示意某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对东亚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0.M大气活动中心(  )
①与冷暖气流相遇有关 ②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③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 ④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M大气活动中心偏强会(  )
A.导致东亚出现暖冬现象
B.有利于东亚灾害天气减少
C.导致西北季风势力增强
D.有利于其南部P海域航海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可知,M为阿留申低压。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海热力差异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③正确、④错误;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盛行西风(暖气流)和极地东风(冷气流)相遇形成的,①正确;北半球低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②错误。B正确。第11题,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时,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东亚冬季风(西北季风)势力增强,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A、B错,C对;阿留申低压势力增强,气旋活动频繁,其南部P海域易有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不利于航海,D错。
(2024·江苏南京调研)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表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表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3.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 D.a、d
14.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 12.D 13.B 14.C
解析 第12题,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表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第13题,夏季高原表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表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故选B。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的冬、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故选C。
15.(2023·河北石家庄期中)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2)某月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答案 (1)季节: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理由: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
(2)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汇合。
(3)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共60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课时2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了解海陆热力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季风的形成和特点。(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
带的影响
知识点二 季风与季风气候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
<
知识点一
1.原因:海陆的 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 ,陆地气温较 ,出现 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 ,出现 低压。
2.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热力





(2)影响: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北半球 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M 最显著)。
副极地低压
亚洲高压
②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北半球 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N 最显著)。
副热带高压
亚洲低压
3.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影响:气压带基本上呈 分布。
带状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2024·广东珠海期中)右图为“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月最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可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势力强大,为北半球冬季,最可能为1月,A正确。
(2024·广东珠海期中)右图为“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2.与东京相比,该日北京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高
C.风力较小 D.风向相近

与东京相比,北京距亚洲高压中心更近,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更大,气温可能更低,A错;
根据图中等压线可读出,北京气压为1 020~1 024 hPa,东京的气压为1 024~1 028 hPa,东京的气压较高,B错;
与东京相比,北京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大,C错;
图中北京和东京都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吹西北风,风向相近,D正确。
(2024·广东珠海期中)右图为“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3.日本海维持高压系统存在的条件是
①副高控制时间长 ②纬度高,水温低 
③西北风,寒冷干燥 ④海域封闭,易结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日本海纬度高,水温低,海域封闭,易结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②④正确;
日本海的高压系统与副高无关,①错;
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与西北风无关,③错。故选D。
季风与季风气候
>
<
知识点二
1.季风
(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 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典型分布区: 地区。
2.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 偏转而形成的。
季节
亚洲东部
赤道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_________ 东南风 _______ 西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西北_______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西北风
东北风
太平洋
气压带、风带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少雨 高温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思考 为什么东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答案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位于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1)1月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拓展延伸
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来自太平洋上的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
(1)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北进慢、南退快,并产生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的现象。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拓展延伸
时间 夏季风位置 具体表现
5月 到达南部沿海 冬季风减弱后退。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 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梅雨”天气
7月上旬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雨带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7~8月 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9月 南撤 冬季风势力增强
10月 基本在我国大陆上消失 雨季消失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拓展延伸
(2)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北方较早进入雨带,易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拓展延伸
(1)不是只有南亚的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南亚地区。在赤道南、北两侧地区都会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2)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成因
①1月季风环流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②7月季风环流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020年9月15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唐代“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沉没,1998年德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沉船里打捞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达6万余件,本次展出再现了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1.[区域认知]描述东亚季风的风向及成因。
答案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2.[综合思维]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的成因。
答案 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2020年9月15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唐代“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沉没,1998年德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沉船里打捞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达6万余件,本次展出再现了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3.[地理实践力]推断“黑石号”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季节:冬季。理由:冬季我国东部沿海盛行西北风,东南亚盛行东北风,一路顺风航行。
(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①④—海陆热力差异
B.②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④⑤—海陆热力差异
D.③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为西北季风,④为东南季风,其形成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A正确。
②为东北季风,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错。
⑤为西南季风,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C错。
③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但⑥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D错。
(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
2.图示甲、乙、丙、丁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
高压带较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丙位于北半球,甲为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丙为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A错,C正确。
乙、丁位于南半球,乙为陆地上的热低压,势力较弱,对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小,丁为海洋上的高压,不会切断副热带高压带,B、D错。
课时对点练
(2024·新疆和田期中)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2题。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该月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最可能是
A.副极地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中的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A气压中心因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使得该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所以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新疆和田期中)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2题。
2.此季节,有关D地的风向、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A.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B.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D地位于印度,冬季亚欧大陆冷高压势力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向印度,盛行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吉林长春月考)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甲季风的成因相同的是
A.东亚夏季风
B.南亚夏季风
C.东亚冬季风
D.南亚冬季风

甲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季风,南亚夏季风也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成因相同;东亚夏季风、冬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吉林长春月考)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3~4题。
4.图示甲、乙两盛行风中
A.甲为西北季风,7月最为盛行
B.甲为东南季风,1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1月最为盛行
D.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为盛行

由图中风向可以判断出,甲为西北季风,1月最盛行;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盛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中乙为中纬度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气流运动方向错误,所以选B。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
5~6题。
5.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
5~6题。
6.图示季节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风
C.东亚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风
D.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据图示信息可知,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向北移动,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A错误。
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B错误。
夏季东亚地区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季风,C正确。
此时是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云南昆明期中)通常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是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称为华北雨季。2021年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多地出现强降水。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右图为“2021年8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完成7~9题。
7.正常年份,华北地区7、8月降水多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植被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华北地区7、8月降水多的原因是夏季风不断增强推动雨带北移而形成的,因此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云南昆明期中)通常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是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称为华北雨季。2021年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多地出现强降水。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右图为“2021年8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完成7~9题。
8.该年华北多地出现强降水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
A.夏季风势力较弱 B.冬季风势力较强
C.亚洲高压势力较强 D.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华北多地出现强降水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夏季风势力较强,锋面雨带向北推进速度快,停留时间长,A错误,D正确;时间出现在夏季,与冬季风和亚洲高压(冷高压)无关,B、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3·云南昆明期中)通常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是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称为华北雨季。2021年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多地出现强降水。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右图为“2021年8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完成7~9题。
9.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多台风降水 B.连续性降水 C.短时强降水 D.排涝设施不完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材料“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可知,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短时强降水,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西大同联考)下图示意某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对东亚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0.M大气活动中心
①与冷暖气流相遇有关 ②气流呈逆
时针方向辐散 ③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 
④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根据材料信息“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可知,M为阿留申低压。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海热力差异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③正确、④错误;
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盛行西风(暖气流)和极地东风(冷气流)相遇形成的,①正确;
北半球低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②错误。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西大同联考)下图示意某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对东亚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1.M大气活动中心偏强会
A.导致东亚出现暖冬现象
B.有利于东亚灾害天气减少
C.导致西北季风势力增强
D.有利于其南部P海域航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时,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东亚冬季风(西北季风)势力增强,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A、B错,C对;
阿留申低压势力增强,气旋活动频繁,其南部P海域易有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不利于航海,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江苏南京调研)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表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表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
热力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表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江苏南京调研)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3.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a、b B.b、c
C.c、d D.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夏季高原表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表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江苏南京调研)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4.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的冬、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河北石家庄期中)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季节: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理由: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
(2)某月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 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汇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河北石家庄期中)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 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海陆热力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2.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季风的形成和特点。(区域认知)
知识点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原因:海陆的________差异。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______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______低压。
2.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影响: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北半球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M________________最显著)。
②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北半球______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N________最显著)。
3.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影响: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分布。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2024·广东珠海期中)下图为“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月最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与东京相比,该日北京(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高
C.风力较小 D.风向相近
3.日本海维持高压系统存在的条件是(  )
①副高控制时间长 ②纬度高,水温低 ③西北风,寒冷干燥 ④海域封闭,易结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二 季风与季风气候
1.季风
(1)概念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________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典型分布区:____________地区。
2.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____________,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____________偏转而形成的。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西北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少雨 高温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思考 为什么东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月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拓展延伸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来自太平洋上的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
(1)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北进慢、南退快,并产生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的现象。
时间 夏季风位置 具体表现
5月 到达南部沿海 冬季风减弱后退。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 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梅雨”天气
7月上旬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雨带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7~8月 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9月 南撤 冬季风势力增强
10月 基本在我国大陆上消失 雨季消失
(2)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北方较早进入雨带,易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拓展延伸
(1)不是只有南亚的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南亚地区。在赤道南、北两侧地区都会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2)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成因
①1月季风环流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②7月季风环流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020年9月15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唐代“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沉没,1998年德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沉船里打捞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达6万余件,本次展出再现了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1.[区域认知]描述东亚季风的风向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理实践力]推断“黑石号”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河南开封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①④—海陆热力差异
B.②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④⑤—海陆热力差异
D.③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图示甲、乙、丙、丁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压带较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课时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024·新疆和田期中)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2题。
1.该月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最可能是(  )
A.副极地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2.此季节,有关D地的风向、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B.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2023·吉林长春月考)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甲季风的成因相同的是(  )
A.东亚夏季风 B.南亚夏季风
C.东亚冬季风 D.南亚冬季风
4.图示甲、乙两盛行风中(  )
A.甲为西北季风,7月最为盛行
B.甲为东南季风,1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1月最为盛行
D.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为盛行
(2024·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6.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风
C.东亚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风
D.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
(2023·云南昆明期中)通常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是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称为华北雨季。2021年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多地出现强降水。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下图为“2021年8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我国降水分布示意图(单位:mm)”。据此完成7~9题。
7.正常年份,华北地区7、8月降水多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植被类型
8.该年华北多地出现强降水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  )
A.夏季风势力较弱 B.冬季风势力较强
C.亚洲高压势力较强 D.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
9.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台风降水 B.连续性降水
C.短时强降水 D.排涝设施不完善
(选择题10~14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24·山西大同联考)下图示意某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对东亚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0.M大气活动中心(  )
①与冷暖气流相遇有关 ②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③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 ④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M大气活动中心偏强会(  )
A.导致东亚出现暖冬现象
B.有利于东亚灾害天气减少
C.导致西北季风势力增强
D.有利于其南部P海域航海
(2024·江苏南京调研)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风向。读图,完成12~14题。
1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表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表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3.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 D.a、d
14.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15.(2023·河北石家庄期中)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2)某月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1.D 2.D [第1题,图中的亚欧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而南移,A气压中心因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使得该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所以被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D正确。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D地位于印度,冬季亚欧大陆冷高压势力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向印度,盛行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D正确。]
3.B 4.D [第3题,甲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季风,南亚夏季风也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成因相同;东亚夏季风、冬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B正确。第4题,由图中风向可以判断出,甲为西北季风,1月最盛行;乙为东南季风,7月最盛行。D正确。]
5.B 6.C [第5题,图中乙为中纬度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气流运动方向错误,所以选B。第6题,据图示信息可知,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向北移动,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A错误。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B错误。夏季东亚地区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季风,C正确。此时是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
7.B 8.D 9.C [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华北地区7、8月降水多的原因是夏季风不断增强推动雨带北移而形成的,因此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第8题,华北多地出现强降水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夏季风势力较强,锋面雨带向北推进速度快,停留时间长,A错误,D正确;时间出现在夏季,与冬季风和亚洲高压(冷高压)无关,B、C错误。第9题,由材料“2021年7~8月,河南省郑州市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日降水量高达250 mm以上,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可知,郑州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短时强降水,C正确。]
10.B 11.C [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M是一个分布于60°N附近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可知,M为阿留申低压。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海陆热力差异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③正确、④错误;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盛行西风(暖气流)和极地东风(冷气流)相遇形成的,①正确;北半球低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②错误。B正确。第11题,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时,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东亚冬季风(西北季风)势力增强,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A、B错,C对;阿留申低压势力增强,气旋活动频繁,其南部P海域易有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不利于航海,D错。]
12.D 13.B 14.C [第12题,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表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第13题,夏季高原表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表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故选B。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的冬、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故选C。]
15.(1)季节: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理由: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
(2)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汇合。
(3)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