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区域,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成因。(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地域差异的成因①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②地域外部条件(2)地域差异的产生①同纬度地区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③地域差异的体现空间尺度 举例全球尺度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中等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小尺度 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典型地区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核心归纳 自然地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下图为我国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状况。1.[区域认知]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 ①为荒漠,②为草原,③为森林。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的差异。2.[综合思维]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 ③为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为热带季雨林、雨林。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差异。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 ℃,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从南向北演进 B.从北向南演进C.从东南向西北演进 D.从东向西演进2.该驴友沿着路线②“追寻金秋”,途中能看到最壮观“金秋”的植被类型是( )A.甲地——亚寒带针叶林B.乙地——落叶阔叶林C.丙地——常绿阔叶林D.丁地——热带季雨林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我国北方纬度较高,降温较早,入秋时间较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降温较晚,入秋时间较晚,故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从北向南演进;我国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入秋较早,也会从西向东演进,B正确,A、C、D错误。第2题,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平原附近,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季叶子有变黄的过程,故可看到“金秋”,B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都不能体现出金秋植被的特点,A、C、D错误。知识点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1.含义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地方性分异表现及原因分析(1)落叶林带内的针叶林和草甸①表现: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生长着草甸植被。②原因:在高而陡的山坡上,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所以生长着草甸植被。(2)草原上的碱斑①表现:草原上的盐碱地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②原因: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盐碱地。拓展延伸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成因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呈带状东西延伸 呈长条状南北更替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向低纬度延伸,西岸向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欧洲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 昆仑山、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2023·河北承德开学考试)山地“阴阳脸”是指以山脊线为界,一侧山坡林木葱郁,为“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翠绿,为“阳脸”。下图为我国祁连山“阴阳脸”景观。完成1~2题。1.山地的“阴阳脸”景观主要出现在(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南北走向的山脉C.干旱、半干旱地区 D.东西走向的山脉2.关于“阴阳脸”景观的现象及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阴脸”为阴坡,水分蒸发少,森林茂密 ②“阳脸”为迎风坡,降水充足,草地青翠 ③“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草地青翠 ④“阳脸”为陡坡,土层较薄,森林茂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山地“阴阳脸”现象在我国北方和西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显著,与水分条件有关,与山脉走向无关,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整体水分充足,“阴阳脸”现象不明显,C正确。第2题,由图文材料可知,“阳脸”草地青翠,“阴脸”森林茂密。该现象主要是由两坡水分条件差异导致的,“阳脸”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不能满足林木生长。“阴脸”光照条件较差,水分蒸发少,森林广布。①③正确,B正确。课时对点练 [分值:61分](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024·河北沧州月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全世界和国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完成1~3题。1.从地带性来看,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集的植物应主要来自(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2.北京和广州国家植物园最适宜收集的植物种类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C.降水 D.热量3.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 )A.单位栽培成本更高B.影响范围更广C.植物科研价值更高D.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答案 1.C 2.D 3.D解析 第1题,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第2题,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大,导致植物种类差异大,D正确。第3题,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在区域水热条件更优越,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D正确。(2023·江西上饶期末)下图1为“某半球甲地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通过材料分析,判断甲地自然地带类型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甲地可能位于( )A.我国东南沿海 B.非洲好望角C.撒哈拉沙漠 D.地中海沿岸答案 4.D 5.B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结合所学知识,30°纬线南北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B、C错误。再结合图2中甲地降水分配情况,可推断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误,D正确。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结合图2可知,甲地位于30°S~40°S之间,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正确。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7.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答案 6.A 7.B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沿X方向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说明水分减少,干燥程度增加;沿Y方向热量增加,纬度降低。第7题,沿Y方向,自下向上依次是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M、热带雨林,说明M是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森林——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在我国江南丘陵广泛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24·陕西延安调研)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据此完成8~10题。8.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 )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9.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10.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 )A.大力植树种草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D.进行季节性轮牧答案 8.A 9.C 10.D解析 第8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东向西降低,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第9题,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C正确。第10题,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合理放牧,退耕还草,进行季节性轮牧,D正确;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大规模植树成活率低,且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A错误;建设人工湿地需要大量水源,C错误;扩大耕种面积会加剧荒漠化,B错误。(选择题11~1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023·贵州黔西期末)下图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局部地区植被群落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导致沟坡与沟谷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土壤水分 D.土壤温度12.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该地的草本群落将逐渐演替为( )A.荒漠 B.草原C.灌木 D.乔木答案 11.C 12.C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图中不同植被分布在丘陵的不同部位,沟谷以草甸植物为主,沟坡以香茅草、铁杆蒿等耐旱植物为主,说明两地的土壤水分条件不同,C正确;两者的海拔差异小,气温和土壤温度差异小,A、D错误;该地为局部小区域,降水差异小,B错误。第12题,当前该地为草原,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草原会演变为对水分条件要求更高的灌木,C正确。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3.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组合的地域分异B.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C.水分条件的差异D.相对高度的分异14.拉布拉多半岛苔原植被在东部沿海向南扩展,其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 )A.全年大雾天气频发B.极地冰山漂流于此C.位于西风的背风坡D.拉布拉多寒流流经答案 13.B 14.D解析 第13题,水热组合差异是拉布拉多半岛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异的直接原因,A错误;而该半岛水热组合差异是在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基础上形成的,故该半岛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B正确,C错误;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在300~900米之间的低高原,相对高度差异小,D错误。第14题,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在其影响下,气候寒冷,生长耐寒的苔原植物,D正确;全年大雾天气频发,光照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A错误;来自北半球的寒流有可能带来冰山,但不是拉布拉多半岛苔原植被在东部沿海向南扩展的主要原因,B错误;背风坡主要影响降水,C错误。15.(2023·吉林辽源期末)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地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A、B、C自然地带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分)(2)甲-A-B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地带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2分)(3)分析C自然地带狭长的原因。(4分)(4)乙地纬度较高,但自然地带类型与赤道附近的甲地相同,说出其体现的自然地带的分异规律。(2分)(5)分析D地形成温带荒漠带的原因。(4分)答案 (1)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2)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3)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安第斯山脉的阻挡。(4)地方性分异规律。(5)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共56张PPT)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二节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区域,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成因。(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识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内容索引课时对点练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一1.地域差异(1)地域差异的成因①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 运动的结果。②地域外部条件物质、能量太阳辐射量物质迁移(2)地域差异的产生①同纬度地区蒸发演化风能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 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 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 不同的景观。太阳辐射量数量寒带③地域差异的体现空间尺度 举例全球尺度 __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中等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小尺度 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的差异温度带阳坡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 太阳辐射从_____向_____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_____赤道两极递减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分异 规律 延伸方向 ______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 _____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 东西南北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典型地区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______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草原自然地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核心归纳(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地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核心归纳(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右图为我国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状况。1.[区域认知]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 ①为荒漠,②为草原,③为森林。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的差异。右图为我国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状况。2.[综合思维]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 ③为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为热带季雨林、雨林。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差异。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 ℃,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A.从南向北演进B.从北向南演进C.从东南向西北演进D.从东向西演进√我国北方纬度较高,降温较早,入秋时间较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降温较晚,入秋时间较晚,故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从北向南演进;我国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入秋较早,也会从西向东演进,B正确,A、C、D错误。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 ℃,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读图,完成1~2题。2.该驴友沿着路线②“追寻金秋”,途中能看到最壮观“金秋”的植被类型是A.甲地——亚寒带针叶林B.乙地——落叶阔叶林C.丙地——常绿阔叶林D.丁地——热带季雨林√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平原附近,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季叶子有变黄的过程,故可看到“金秋”,B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都不能体现出金秋植被的特点,A、C、D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知识点二1.含义受 、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______的地域分异。2.地方性分异表现及原因分析(1)落叶林带内的针叶林和草甸①表现: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 、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生长着草甸植被。②原因:在高而陡的山坡上,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 较少。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所以生长着草甸植被。较小地形针叶树水分(2)草原上的碱斑①表现:草原上的盐碱地土壤 、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②原因: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 。肥力差盐碱地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拓展延伸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 (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成因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拓展延伸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 (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成因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向低纬度延伸,西岸向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拓展延伸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 (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成因洋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欧洲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 昆仑山、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2023·河北承德开学考试)山地“阴阳脸”是指以山脊线为界,一侧山坡林木葱郁,为“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翠绿,为“阳脸”。右图为我国祁连山“阴阳脸”景观。完成1~2题。1.山地的“阴阳脸”景观主要出现在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南北走向的山脉C.干旱、半干旱地区 D.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地“阴阳脸”现象在我国北方和西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显著,与水分条件有关,与山脉走向无关,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整体水分充足,“阴阳脸”现象不明显,C正确。(2023·河北承德开学考试)山地“阴阳脸”是指以山脊线为界,一侧山坡林木葱郁,为“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翠绿,为“阳脸”。下图为我国祁连山“阴阳脸”景观。完成1~2题。2.关于“阴阳脸”景观的现象及成因,解释正确的是①“阴脸”为阴坡,水分蒸发少,森林茂密 ②“阳脸”为迎风坡,降水充足,草地青翠 ③“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草地青翠 ④“阳脸”为陡坡,土层较薄,森林茂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由图文材料可知,“阳脸”草地青翠,“阴脸”森林茂密。该现象主要是由两坡水分条件差异导致的,“阳脸”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不能满足林木生长。“阴脸”光照条件较差,水分蒸发少,森林广布。①③正确,B正确。课时对点练(2024·河北沧州月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全世界和国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完成1~3题。1.从地带性来看,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集的植物应主要来自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基础过关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大,导致植物种类差异大,D正确。(2024·河北沧州月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全世界和国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完成1~3题。2.北京和广州国家植物园最适宜收集的植物种类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 B.光照 C.降水 D.热量√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2024·河北沧州月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全世界和国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完成1~3题。3.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A.单位栽培成本更高 B.影响范围更广C.植物科研价值更高 D.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在区域水热条件更优越,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2023·江西上饶期末)下图1为“某半球甲地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通过材料分析,判断甲地自然地带类型是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结合所学知识,30°纬线南北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B、C错误。再结合图2中甲地降水分配情况,可推断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2023·江西上饶期末)下图1为“某半球甲地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5.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甲地可能位于A.我国东南沿海B.非洲好望角C.撒哈拉沙漠D.地中海沿岸√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结合图2可知,甲地位于30°S~40°S之间,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由图可知,沿X方向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说明水分减少,干燥程度增加;沿Y方向热量增加,纬度降低。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7.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沿Y方向,自下向上依次是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M、热带雨林,说明M是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森林——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在我国江南丘陵广泛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2024·陕西延安调研)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据此完成8~10题。8.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东向西降低,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基础过关(2024·陕西延安调研)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据此完成8~10题。9.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2024·陕西延安调研)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据此完成8~10题。10.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A.大力植树种草 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 D.进行季节性轮牧√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合理放牧,退耕还草,进行季节性轮牧,D正确;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大规模植树成活率低,且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A错误;建设人工湿地需要大量水源,C错误;扩大耕种面积会加剧荒漠化,B错误。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2023·贵州黔西期末)右图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局部地区植被群落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导致沟坡与沟谷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土壤水分 D.土壤温度√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由图可知,图中不同植被分布在丘陵的不同部位,沟谷以草甸植物为主,沟坡以香茅草、铁杆蒿等耐旱植物为主,说明两地的土壤水分条件不同,C正确;两者的海拔差异小,气温和土壤温度差异小,A、D错误;该地为局部小区域,降水差异小,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2023·贵州黔西期末)右图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局部地区植被群落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1~12题。12.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该地的草本群落将逐渐演替为A.荒漠 B.草原C.灌木 D.乔木√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当前该地为草原,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草原会演变为对水分条件要求更高的灌木,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3.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热组合的地域分异B.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C.水分条件的差异D.相对高度的分异√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水热组合差异是拉布拉多半岛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异的直接原因,A错误;而该半岛水热组合差异是在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基础上形成的,故该半岛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B正确,C错误;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在300~900米之间的低高原,相对高度差异小,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4.拉布拉多半岛苔原植被在东部沿海向南扩展,其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A.全年大雾天气频发B.极地冰山漂流于此C.位于西风的背风坡D.拉布拉多寒流流经√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在其影响下,气候寒冷,生长耐寒的苔原植物,D正确;全年大雾天气频发,光照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A错误;来自北半球的寒流有可能带来冰山,但不是拉布拉多半岛苔原植被在东部沿海向南扩展的主要原因,B错误;背风坡主要影响降水,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15.(2023·吉林辽源期末)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地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自然地带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甲-A-B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地带_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的。(3)分析C自然地带狭长的原因。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由赤道到两极热量答案 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安第斯山脉的阻挡。123456789101112131415能力提升(4)乙地纬度较高,但自然地带类型与赤道附近的甲地相同,说出其体现的自然地带的分异规律。答案 地方性分异规律。(5)分析D地形成温带荒漠带的原因。答案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123456789101112131415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区域,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成因。(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地域差异的成因①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____________运动的结果。②地域外部条件(2)地域差异的产生①同纬度地区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________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__不同的景观。③地域差异的体现空间尺度 举例全球尺度 __________分异和海陆分异中等尺度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小尺度 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 太阳辐射从____向________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________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________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 ________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 方向)图示典型地区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________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核心归纳 自然地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下图为我国陆地自然地带分布状况。1.[区域认知]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思维]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学上规定,某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22 ℃,首日即为入秋日。一热心驴友将“追寻金秋”的四条路线图晒到网上,图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地入秋时间。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从南向北演进 B.从北向南演进C.从东南向西北演进 D.从东向西演进2.该驴友沿着路线②“追寻金秋”,途中能看到最壮观“金秋”的植被类型是( )A.甲地——亚寒带针叶林B.乙地——落叶阔叶林C.丙地——常绿阔叶林D.丁地——热带季雨林知识点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1.含义受____________、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________的地域分异。2.地方性分异表现及原因分析(1)落叶林带内的针叶林和草甸①表现: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________、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生长着草甸植被。②原因:在高而陡的山坡上,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________较少。而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所以生长着草甸植被。(2)草原上的碱斑①表现:草原上的盐碱地土壤__________、植被稀疏,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如同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②原因: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表层不断累积,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__________。拓展延伸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地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成因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呈带状东西延伸 呈长条状南北更替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向低纬度延伸,西岸向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地带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欧洲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延伸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 昆仑山、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2023·河北承德开学考试)山地“阴阳脸”是指以山脊线为界,一侧山坡林木葱郁,为“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翠绿,为“阳脸”。下图为我国祁连山“阴阳脸”景观。完成1~2题。1.山地的“阴阳脸”景观主要出现在(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南北走向的山脉C.干旱、半干旱地区 D.东西走向的山脉2.关于“阴阳脸”景观的现象及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阴脸”为阴坡,水分蒸发少,森林茂密 ②“阳脸”为迎风坡,降水充足,草地青翠 ③“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草地青翠 ④“阳脸”为陡坡,土层较薄,森林茂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选择题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024·河北沧州月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全世界和国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完成1~3题。1.从地带性来看,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集的植物应主要来自(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2.北京和广州国家植物园最适宜收集的植物种类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C.降水 D.热量3.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 )A.单位栽培成本更高B.影响范围更广C.植物科研价值更高D.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2023·江西上饶期末)下图1为“某半球甲地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通过材料分析,判断甲地自然地带类型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甲地可能位于( )A.我国东南沿海 B.非洲好望角C.撒哈拉沙漠 D.地中海沿岸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7.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2024·陕西延安调研)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据此完成8~10题。8.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 )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9.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10.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 )A.大力植树种草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D.进行季节性轮牧(选择题11~1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023·贵州黔西期末)下图为“陕北黄土丘陵区某局部地区植被群落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导致沟坡与沟谷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土壤水分 D.土壤温度12.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该地的草本群落将逐渐演替为( )A.荒漠 B.草原C.灌木 D.乔木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13.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组合的地域分异B.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C.水分条件的差异D.相对高度的分异14.拉布拉多半岛苔原植被在东部沿海向南扩展,其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 )A.全年大雾天气频发B.极地冰山漂流于此C.位于西风的背风坡D.拉布拉多寒流流经15.(2023·吉林辽源期末)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地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A、B、C自然地带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分)(2)甲-A-B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地带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2分)(3)分析C自然地带狭长的原因。(4分)(4)乙地纬度较高,但自然地带类型与赤道附近的甲地相同,说出其体现的自然地带的分异规律。(2分)(5)分析D地形成温带荒漠带的原因。(4分)1.C 2.D 3.D [第1题,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第2题,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大,导致植物种类差异大,D正确。第3题,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在区域水热条件更优越,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D正确。]4.D 5.B [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结合所学知识,30°纬线南北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B、C错误。再结合图2中甲地降水分配情况,可推断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误,D正确。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结合图2可知,甲地位于30°S~40°S之间,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正确。]6.A 7.B [第6题,由图可知,沿X方向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说明水分减少,干燥程度增加;沿Y方向热量增加,纬度降低。第7题,沿Y方向,自下向上依次是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M、热带雨林,说明M是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森林——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在我国江南丘陵广泛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A 9.C 10.D [第8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东向西降低,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第9题,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C正确。第10题,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合理放牧,退耕还草,进行季节性轮牧,D正确;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大规模植树成活率低,且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A错误;建设人工湿地需要大量水源,C错误;扩大耕种面积会加剧荒漠化,B错误。]11.C 12.C [第11题,由图可知,图中不同植被分布在丘陵的不同部位,沟谷以草甸植物为主,沟坡以香茅草、铁杆蒿等耐旱植物为主,说明两地的土壤水分条件不同,C正确;两者的海拔差异小,气温和土壤温度差异小,A、D错误;该地为局部小区域,降水差异小,B错误。第12题,当前该地为草原,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草原会演变为对水分条件要求更高的灌木,C正确。]13.B 14.D [第13题,水热组合差异是拉布拉多半岛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异的直接原因,A错误;而该半岛水热组合差异是在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基础上形成的,故该半岛自然地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B正确,C错误;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在300~900米之间的低高原,相对高度差异小,D错误。第14题,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在其影响下,气候寒冷,生长耐寒的苔原植物,D正确;全年大雾天气频发,光照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A错误;来自北半球的寒流有可能带来冰山,但不是拉布拉多半岛苔原植被在东部沿海向南扩展的主要原因,B错误;背风坡主要影响降水,C错误。]15.(1)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2)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3)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安第斯山脉的阻挡。(4)地方性分异规律。(5)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第二节 练习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含答案)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学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教案 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五章 第二节 课时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课件(共56张ppt)高中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