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歪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侧的种子大部分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C.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D.由于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部分种子不发育2.如下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直立向上生长 B.不生长 C.背光弯曲生长 D.向光弯曲生长3.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拜尔以植物的胚芽鞘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B.该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可设置黑暗条件下胚芽鞘尖端不做处理的正常胚芽鞘作为对照组D.仔细观察发现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其尖端下面的一段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B.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反映了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C.年轮的形成,是树木生长对一年中不同时期环境温度反应的结果D.由于天气原因水稻没有受粉,则能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提高水稻产量5.在胚芽鞘的特定部位,生长素会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图中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B.胚芽鞘尖端能够利用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大量合成生长素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器官的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D.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可发生在尖端,外界刺激的方向与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方向相反7.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某植物根生长的某浓度生长素会对其茎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B.不同植物(如大豆和玉米)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C.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的D.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8.下列对农作物采取的哪项措施与生长素的关系最密切( )A.常选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扦插B.常常在移栽前摘去幼苗的部分叶片C.常常保留移栽幼苗根部的土壤D.常选阴雨天气进行移栽9.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a和c对照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芽鞘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间接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也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的1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分布、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单侧光、重力的影响B.生长素只能通过极性运输进行单方向的运输C.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均有分布,但是分布不均匀D.在非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12.如图表示某植物生长速率与培养液中A、B两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关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A、B为植物生长的必需矿质元素B.该植物生长所需B元素多于A元素C.当元素A含量高于a时,该植株生长速率升高D.图示不能反映元素使用时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3.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已知果实尖端细胞的发育与果实远端细胞的生长素有关。为研究生长素对果尖的形成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设计如下所示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品种 处理 结果实验组 有果尖品种 在果实远端喷洒生长素转运抑制剂NPA水溶液 无果尖对照组 (①)品种 在果实远端喷洒(②) 有果尖A.①为有果尖,②可表示等量不含NPA的水溶液B.实验中,生长素为果尖的形成传递了信息并提供能量C.降低果实远端生长素浓度可能会抑制果尖的发育D.发育的种子中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14.当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并诱发内质网顺浓度梯度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性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生长程度减弱B.若切除根冠,横放植株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性生长C.茎的背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D.在太空中,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15.分蘖是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形成特殊分枝(相当于侧芽)的现象。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水稻分蘖,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水稻分蘖。同时发现,水稻体内的YUC基因突变后,水稻分蘖抑制作用解除、分蘖芽生长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去除水稻顶穗可解除生长素对水稻分蘖的抑制B.推测细胞分裂素是由YUC基因直接控制合成的C.水稻分蘖现象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水稻分蘖调控机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等二、多选题1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D.将浓度Z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Y17.如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装置运行后,仪器气路管道中的气体流速满足正常测定的需求。黑暗时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Q,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反应物有H2O、NADP+、ADP和PiB.在光照时,若该叶片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值为W,则W=P+QC.若光照下测出叶室内的CO2变化值(P)为0,则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D.若正常夏日早6点日出,晚6点日落。则一天之中,P值最高点在早6点,最低点在晚6点三、非选择题18.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往往不同,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①②是枝条上着生的芽,⑤⑥是其根的两个侧面。如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______mol/L,生长素为10-6mol/L浓度时,对根的生长作用是______,这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2)将该植物长时间放在窗台,植物枝条会朝窗外方向生长,这是因为在______影响下,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______向光侧,因此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19.如图1为某种植物的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1回答:(1)e浓度的生长素对B器宜的作用是:__________。(2)单侧光照射会引起茎向光弯曲生长,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应在__________之间。(3)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是__________。(4)如图2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直立生长,__________向右生长,__________既不生长也不弯曲。20.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作用。(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_____运输。(3)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D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A8.答案:A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ABC17.答案:CD18.答案:(1)10-10;抑制生长;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2)单侧光;大于19.答案:(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bd或大于b小于d(3)c(4)甲、丙;乙、戊;丁20.答案:(1)抑制生长(2)吲哚乙酸;色氨酸;极性(3)大于m小于2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