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单元教学】《多变的镜头》第1课教学设计--人美2024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大单元教学】《多变的镜头》第1课教学设计--人美2024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义务教务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美术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美版 第五单元《神奇的镜头》
单元概述 镜头语言是表现故事情节的重要方式。在本单元,我们将探究摄影中的构图、景别和常用的镜头拍摄方法等知识,了解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并学习如何利用蒙太奇手法讲述校园故事。
大 观 念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到镜头语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运用,更是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摄影和电影拍摄技巧的了解,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镜头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及如何通过蒙太奇手法将这些瞬间编织成富有感染力的故事。
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摄影作品,理解构图、景别等基本摄影元素对画面表达的影响,培养对艺术形式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2.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摄影和电影拍摄技巧,结合蒙太奇手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校园故事短片,展示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 4.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情感,理解并表达个人对校园生活的感受和体验,通过作品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学生能够对所观看的电影和摄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不同镜头语言在故事叙述中的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摄影和电影拍摄技巧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构图与景别、镜头拍摄方法、蒙太奇手法。构图与景别部分介绍了如何通过不同的构图技巧和景别选择来表达主题和情感;镜头拍摄方法部分则详细讲解了不同镜头类型及其运用,如特写、中景、全景等;蒙太奇手法部分则着重于如何通过镜头的剪辑和组合来讲述故事,增强叙事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摄影和电影拍摄充满好奇和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但对镜头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知道景别、摄像机运动、摄像机角度等是镜头语言的构成要素; 能运用简单的镜头语言拍摄校园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或 景物。 2. 能知道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主要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段;能运用蒙太奇的剪辑和组合手法讲述校园生活中的故事。 教学难点: 1. 能理解丰富的镜头语言让电影更具吸引力。 2. 能理解蒙太奇让故事情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教具准备: 1. 摄影机或智能手机,用于拍摄实践。 2. 电脑和视频编辑软件,用于剪辑和制作短片。 3. 电影和摄影作品的样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4.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单元情境创设: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影片《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影片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在这段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来表现紧张刺激的科幻世界。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影片中不同景别的切换、摄像机运动的运用以及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呢?这些都是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神奇的镜头语言,学习如何将它们运用到我们的校园故事中。
第一课《多变的镜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电影《流浪地球》在拍摄前,摄制团队设计了 3000 多张概念图,置景延展面积近10 万平方米,地下城、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电影开篇为整个地下城的长镜头,围绕着一棵倒掉的大树,有书店、小吃店等场景。美术团队前期从线稿、上色到动态预览,对场景的细节精雕细琢,最终在电影中为观众呈现出具有未来气息的生活场景。 面对如此宏大的场景,镜头语言是表现故事情节的重要方式。 景别、摄像机运动、摄像机角度等是镜头语言的构成要素。不同的视角、拍摄方法、画面构图可以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 1、景别 什么是景别? 由于被摄物与摄影机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范围大小的区别成为景别。导演和摄影师交替的使用不同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不同景别,可推动剧情、增加人物感情烘托气氛,增加其艺术表现力。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属于不同的景别。 不同景别所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如远景一般用来表现环境全貌、自然景色和大场面的画面,交代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 课堂任务一:根据下面的剧照,说一说不同的景别都适合表现哪些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借助《流浪地球》这一视角,共同展开探索吧! 解析: 远景镜头: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 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不细琢细节。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 全景镜头: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 中景镜头: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 近景镜头: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内容更加集中到主体画面包含的空间范围极其有限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特写镜头: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物体、景致的特征的镜头。 可介绍人物突出主体形象可突出人物细致的表情或动作可反映特写环境,使某个物件含义深邃还可与其它景别镜头反复使速度节奏加快,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一般应和全景结合起来使用。 而且,同学们,运用好仰视、平视、俯视等不同的视角可以让镜头更具表现力。 2、摄像机角度 我们在进行摄像拍摄时,不同的景别、构图、角度可以组合成丰富的镜头语言,从而可以引发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构图是关键了,构图可以让镜头的主题明确,更富有感染力。接下来,就告诉同学们怎样在摄像时如何保持合理构图。 课堂任务二:思考在摄像时如何保持合理构图? 摄影的一般构图方式有:对称式构图、三分法构图、引导线构图。 摄像镜头中一般都自带三分辅助线。你知道如何利用三分辅助线来进行构图取景吗? 什么是三分构图法? 三分构图法又称九宫格构图法,其主旨就是把拍摄主体置于九官格的四个交点中的其中之一或几个点上。是日常常用的构图法之一。 把主体放在三分线上就是三分法?三分法构图到底应该怎么用 (视频解析):技巧1:风景拍摄,横线分割,突出重点。技巧2:人物拍摄,左右留空,平衡画面。 而且,同学们,在拍摄时,运用好仰视、平视、俯视等不同的视角可以让镜头更具表现力。 3、摄像机运动 而影像是动态的画面,如何在运动的镜头中保持合理的构图呢? 课堂任务三:了解运镜与景别的关系。 我们一起来探索运镜与景别的关系,通过欣赏视频,找出运镜的几种方式 讲解: (1)推一推: 推镜头是指观众的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由整体引向局部的拍摄方法,如由远景推到近景或特写的镜头。拍摄时,机器向前移动,逐渐缩小视野范围,被摄主体所占面积由小变大。在推镜头的过程中,镜头的运动逐渐突出重点,将观众的注意力有目的地引向某一个部分。 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推进,被摄主体变大。推镜头可以展示更多细节。作用:1、使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2、提醒观众对主体细节特别注意,起强调作用。 (2)拉一拉: 拉镜头和推镜头正好相反,是把观众的视线由局部引向整体的拍摄方法。为了表现主体人物或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时,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被摄主体所占面积由大变小,主体周围的空间环境得以表现,最终在同一个镜头内反映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扩大画面信息量,让场景更具张力。拉镜头时摄像机远离被摄主体。作用:1、强调个体和环境的关系。2、常用于影片结尾,模拟观众视线,造成一种远离感。 (3)摇一摇: 摇镜头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景别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三脚架的活动底盘或以拍摄者自身为支点,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建立不同人物之间的联系,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水平摇镜头:作用:模仿人的主观视线,保持画面的运动感。 垂直摇镜头:作用:表现剧中人的内心感受。 (4)跟一跟: 跟镜头是摄像机镜头紧随运动着的人或物进行移动并拍摄,景别和角度都不作大的变化。 摄像机始终跟随主体一起运动。恐怖、纪实、刑侦...... 课堂实践:请你尝试运用推、拉、摇、跟的方式进行拍摄。 老师在教室布置一个场景,让学生运用这四种拍摄方法进行实践拍摄,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课堂作业
课堂实践指导: 1. 推镜头实践: 首先,选择一个场景,例如教室的一角,可以是讲台或者一组学生在讨论。从较远的距离开始拍摄,然后缓慢向前推进,直至特写某个细节,如学生的表情或手中的书本。注意在推进过程中,画面的稳定性和流畅性,确保观众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你想要突出的元素上。 2. 拉镜头实践: 选择一个特定的物体或人物作为焦点,例如一位正在演讲的学生。从特写或近景开始,然后逐渐向后拉,直至展示整个场景,如整个教室或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拉镜头可以用来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让观众感受到场景的全貌。 3. 摇镜头实践: 在同一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固定的点作为摇镜头的中心,例如教室的黑板。从一个静止的镜头开始,然后缓慢地左右或上下摇动摄像机,捕捉不同角度的画面。摇镜头可以用来表现场景的动态变化或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4. 跟镜头实践: 选择一个移动的主体,如一位学生在教室内走动。摄像机要紧随其后,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尽量避免剧烈的晃动。跟镜头可以用来表现主体的动态和环境的连续性,让观众感受到跟随主体的体验。
课堂展评
实践拍摄结束后,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的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同学们将更好地理解不同拍摄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意义。老师也可以提供反馈,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升拍摄技巧。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同学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摄像技巧,还能培养对影像语言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课后探索实践
1. 深入研究不同景别的运用: 同学们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不同的景别,例如在校园内拍摄一组照片或视频,分别使用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景别对观众情感和视觉感受的影响。 2. 探索更多构图技巧: 除了课堂上提到的对称式构图、三分法构图和引导线构图,同学们还可以研究其他构图技巧,如框架式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对角线构图等。通过实际拍摄,同学们可以发现这些构图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独特魅力。 3. 实践不同视角的拍摄: 同学们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仰视、平视、俯视等不同视角进行拍摄。例如,拍摄建筑物时可以尝试仰视,拍摄花朵时可以尝试俯视。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通过视角变化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4. 创作短片或微电影: 在掌握了基本的摄像技巧后,同学们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短片或微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构图、角度、镜头运动等技巧综合运用,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 5. 参与摄影摄像比赛: 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些摄影摄像比赛,将自己的作品提交参赛。通过比赛,同学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还可以从其他参赛者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拍摄技巧和创意。
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我们学习了推、拉、摇、跟四种基本的拍摄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这些技巧的理解。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还学会了如何通过不同的拍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摄影是一种情怀,不要介意他人的眼光,或许现在未必流行,但自己走过的就是自己的道路。记录自己校园的点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摄影也是一种表达,通过镜头讲述故事,传达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探索和实践,用摄影记录下更多有意义的时刻。
课前反思
在进行课堂实践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首先,回顾课堂上讲解的推、拉、摇、跟四种拍摄技巧,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其次,思考如何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在准备拍摄时,同学们可以先构思一个主题或故事,然后根据这个主题选择合适的场景和拍摄对象。例如,如果主题是关于友情,可以选择校园内朋友间互动的场景进行拍摄。在拍摄前,同学们还应该考虑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确保拍摄的画面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此外,同学们应该提前熟悉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调整焦距、曝光、白平衡等,以确保拍摄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情况。在拍摄过程中,同学们还应该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拍摄计划,以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