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能力测试—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能力测试—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上第二章能力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封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冷铁桶的重力使铁桶变扁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
C.浇冷水时铁桶内部分气体液化吸收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内气体总质量不变
3.如右图所示,当玻璃瓶慢慢下移,最后罩住蜡烛瓶口浸入水中后,烛焰逐渐变小,最后熄灭,过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则(  )
A.瓶内、外水面始终不动
B.瓶内水面低于瓶外水面
C.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D.瓶内水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瓶外水面
4.“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桃花盛开。”这是对王先生 在外出差一周时间内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的描写。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
A.我国跨经度广 B.我国跨纬度广
C.我国地形复杂 D.距海远近不同
5.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C.青海高原纬度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D.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地形因素
6.如图为盆景的一自动供水装置。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使水不会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的原因是(  )
A.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水的压强
C.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
D.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瓶内水柱压强之和
7.去年寒假,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科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如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季风
8.下列教材中的插图,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列车站台的安全线
B.飘出的窗帘
C.用力向两张纸吹气
D.吸尘器清洁地面
9.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层是由很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在对流层层内
C.大气层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大
D.平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10.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应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迎而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1.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
1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3.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桃花盛开。这是王先生在外出差一周时间内的所见描写,造成这三个地方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拔高度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14.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吸盘式挂物钩 B.用吸管吸饮料
C.纸片托水 D.凸出的橡皮膜
15.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直接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口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 的数据是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
(2)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当时气温应该读作   。该实验估计是在   (填“山脚”或“山顶”)完成的。
17.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通气孔气量要达到1.36×10-4m3/s,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m2。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1.3×104Pa,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5cm2,医生至少需要    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计算结果精确到0.1N)
(3)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器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料学原理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   时,压强增大。
18.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染有红色的水
(1)制作时,瓶内的水   (“要”“不要”)装满.
(2)观察时气压计时,就看细琉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当细琉璃管内水柱上升时说明大气压变   (“大”、“小”)
(3)该同学将气压计从1楼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液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从表中数据可以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   .
19.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一支塑料软管弯成U型,一端插入左边杯中,另一端插入右杯水中。点燃左杯中的蜡烛后,用硬纸片封住左杯口(纸片与杯口涂有凡士林),过一会,左杯内气体压强将    ,右杯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流入左杯。
20.小明用一个玻璃瓶和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当他拿着气压计上楼时,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此现象表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
21.读北半球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   。
22.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一期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小科家住30楼,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管A的液面将   ;该“预报瓶"在外界大气压变化不大时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为了使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改进后将此瓶放在家中某一位置,当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为   天气。
23.读图,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比较   (选填“大”或“小”),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
24.如图,有一个沙堆,当水平向右的风不断吹过沙堆时,你猜想沙堆会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原地不动”),你猜想的依据是   
三、实验探究题
25.小明在暑期实践中来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当地人告诉他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不容易吃上。为了探究原因,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a.将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甲)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b.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
(1)此时小明处于大气层中    ;(填大气层名称)
(2)该实验的结论是    :
(3)若按图丙装置继续实验,水沸腾后向烧瓶内压入气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6.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为此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
②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
③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   。
【实验反思】如果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半径达到一定值后的气球,小科就能解释用嘴吹气球时,当吹到一定程度后,越吹所需要的力越   的原因。
27.小花利用标有最大刻度值4.5mL的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实验步骤如下: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绳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拉注射器,如图甲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刻度尺、细绳、橡皮帽、水和    。
(2)此注射器活塞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   Pa,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花又用塑料吸盘挂钩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如图乙。她将吸盘紧紧压在厚玻璃上,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然后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地拉塑料吸盘直至使其脱离玻璃,读出拉开瞬间的拉力为F,算出大气压的值为   (用字母表示)。她发现测出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4)小花与同学们分析实验时,发现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
四、解答题
28.根据相对湿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干湿差(两支温度计示数差)
干球温度 1.0℃ 2.0℃ 3.O℃ 4.0℃ 5.0℃
-5℃ 77% 54% 3 2% 11%
0.0℃ 82% 65% 47% 31% 15%
5.0℃ 86% 71% 58% 45% 32%
10.0℃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20.0℃ 91% 82% 74% 66% 58%
25.0℃ 92% 83% 76% 68% 61%
30.0℃ 93% 86% 79% 73% 67%
35.0℃ 93% 87% 81% 75% 69%
(1)当气温(干球温度)一定时,干湿差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表明湿球温度计包着的湿棉纱蒸发越     。
(2)如果某两天的相对湿度相同,那么气温较高的这一天干湿差较    。当这两天的相对湿度都达到100%时,则气温较高的这一天,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较    ,一旦降温,就可能出现    。
(3)若某天干湿球湿度计的读数如图所示,则该天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
29.读“亚洲1月和7月的季风图”回答:
(1)判断:表示1月的季风图是   图(填写字母),表示7月的季风图是   图(填写字母).
(2)影响我国的冬季风的风向是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风向是   .
(3)冬季风带来的气流   干燥,夏季风带来的气流温暖   .
(4)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是  季风;习惯上,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   区.
(5)雅鲁藏布江降水非常丰富的原因是它既受来自   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也受来自   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30.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以后,小明对大气压强通常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想亲自证实一下:
(1)小明买来一个塑料挂钩,把它的吸盘贴在玻璃餐桌的下表面,如图所示,测出塑料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0cm2;又找来一个轻塑料桶(质量可忽略不计),在桶中装8L水;经过计算,他认为把塑料桶挂到挂钩上不会把吸盘拉掉。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2)实际操作中,当小明把水桶挂到挂钩上时,吸盘却被拉掉了,是大气压没有那么大还是其他原因?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D
7.C
8.D
9.A
10.B
11.D
12.A
13.A
14.D
15.B
16.(1)98;95℃
(2)负八摄氏度;山顶
17.(1)6.8
(2)1.1
(3)减小
18.(1)不要
(2)小
(3)减小
19.减小;大气压
20.升高;减小
21.(1)高;晴朗
(2)暖;升高
22.上升;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晴朗干燥天气
23.大;海拔高,温度低
24.向左;左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25.(1)对流层
(2)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3)水停止沸腾,温度计示数升高
26.小;小
27.(1)弹簧测力计
(2)0.75;1.08×105;偏大
(3);偏小;吸盘内有空气残留
(4)①④
28.(1)小;快
(2)大;多;降水
(3)76%
29.(1)A;B
(2)偏北风;偏南风
(3)寒冷;湿润
(4)夏;季风
(5)太平洋;印度
30.(1)F=PS=1.0×105Pa×10﹣3m2=100N
m=ρV=1×103kg/m3×8×10﹣3m3=8kg
G=mg=8kg×10N/kg=80N
因为G<F,所以装水塑料桶挂到挂钩上不会把吸盘拉掉。
(2)不是大气压没有那么大.可能是吸盘内没有完全压成真空或吸盘与玻璃接触面粗糙,有漏气现象,导致吸盘受到了向下的压力,而使吸盘掉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