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随堂测试一、单选题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难以自愈的根本原因是( )A.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下列对原始人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社会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共同劳动②一切大事都由氏族长独自决定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等级制度已经出现④氏族长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某校同学开展了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主题研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信息与对信息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①社会劳动产品实现平均分配——原始社会②高额的地租成为沉重的枷锁——奴隶社会③劳动者带着枷锁在田间劳作——封建社会④机械化大生产导致失业增加——资本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是长江中游地区已发现延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都邑性聚落遗址群,其中石家河古城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中心。该遗址已经发现随葬青铜铜块、玉器、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城址以及为数不少的小巧彩陶纺轮。据此可推断当时该地区( )①全部生产资料已成为私有财产,私有制正式确立②已出现城市群落,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已出现一定规模的手工业,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④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性地生产得太多了。”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相对的②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③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④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B.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7.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在奴隶社会存在着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形成了奴隶制国家。这说明奴隶制国家( )①是协调阶级矛盾的机构②是对奴隶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③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④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图是封建社会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根据图示判断,形成封建等级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D.封建土地所有制10.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对亚洲进行的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了( )①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就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下列不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的是( )A.人们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B.在生产劳动中,主要使用石器工具C.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必须共同劳动、相互协作D.劳动对象也非常有限12.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①农民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有了自己的劳动工具②农民阶级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④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年2月1日,英国爆发了201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参与罢工的包括火车司机、教师、护士、公务员等群体,人数超过50万人。事实上,英国的罢工与经济危机之下的民生困苦有着直接关系。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罢工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②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通过罢工调和③资产阶级为了维持统治会采取一些缓和措施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引发罢工的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上述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②导致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战国初期,魏国李悝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把国家掌握的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使其成为自耕农。丰年时国家以平价收购余粮,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避免粮价暴跌和暴涨,帮助魏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上述举措( )①能使农民完全自主劳动,激发其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平抑粮食价格,维护社会安定③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④改变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6.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1)结合所学,分析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主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被封建制代替,社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三把刀,地主官僚高利贷”。(1)结合材料一,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2)结合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苦”包括哪些方面,在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生活天壤之别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导致的结果,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是主要矛盾,不是基本矛盾,因此不是根本原因,B不合题意。C: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错误。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答案:B解析:①④:原始社会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共同劳动,氏族长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原始社会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不由氏族长独自决定,也没有等级制度,②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答案:B解析:①: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的场景,故说法正确。②:征收高额地租,是封建社会的场景,故②排除。③:劳动者带着枷锁劳动,体现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场景,故③排除。④:机械化大生产,失业增多,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场景,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4.答案:D解析:①: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确立,①错误。②: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属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错误。③:该遗址已经发现为数不少的小巧彩陶纺轮。据此可推断当时该地区已出现一定规模的手工业,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③正确。④:该遗址已经发现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据此可推断当时该地区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④正确。故本题选D。5.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相对的;②符合题意,周期性地生产得太多了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③④错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需求不足、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故选:A。6.答案:A解析:A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B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CD不合题意,这两项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故选:A。7.答案:C解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③正确。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上的表现,并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①排除。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不符合题意。8.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说明奴隶制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是对奴隶阶级统治的工具,不是对全体成员服务。 ④说法错误,奴隶制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并未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9.答案:D解析:根据示意图内容可知形成封建等级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D正确。“君权神授”的思想、“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均不是形成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源,A、B、C排除。故本题选D。10.答案:D解析:①④: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对亚洲进行的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①④符合题意。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源泉,②说法错误。③:资本主义的建立相对于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ABD:三项分别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说明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ABD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C:“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必须共同劳动、相互协作”这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符合设问要求,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农民阶级不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不合题意该选项不是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发展的原因。13.答案:D解析:英国爆发了201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资产阶级为维持其统治会采取一些缓和措施,③正确;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也是引发罢工的根源,④正确;罢工与经济危机有关,但不是罢工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②错误。14.答案:A解析:①:材料中“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等信息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①符合题意。②:“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等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②符合题意。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③排除。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④排除。故本题选A。15.答案:C解析:①:能把国家掌握的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使其成为自耕农。使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激发其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不是完全自主劳动,①错误。②:丰年时国家以平价收购余粮,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避免粮价暴跌和暴涨,上述举措有利于平抑粮食价格,维护社会安定,②正确。③:丰年时国家以平价收购余粮,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避免粮价暴跌和暴涨,帮助魏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上述举措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④: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没有改变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C。16.答案:(1)①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解析:17.答案:(1)进步之处: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包括:政治方面:官吏剥削,赋税、徭役繁重;经济方面:高利贷盘剥;社会生活方面:衣食无保障、病无所医等。根本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属于分析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主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可联系: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的设问要求为“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苦”包括哪些方面”,属于说明类题型,第二小问承接第一小问,分析“在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生活天壤之别的原因是什么”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三把刀,地主官僚高利贷”→可联系:政治方面:官吏剥削,赋税、徭役繁重;经济方面:高利贷盘剥;社会生活方面:衣食无保障、病无所医等→可联系: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