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教学 重点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教学 难点 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学过程导入 近日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因存在剧精低俗,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传播违及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违规情况,已被全网下线!比起传统影视剧,篇幅更短、节奏更快、爆点更密的微短剧,近年来受到用户青睐和市场追捧。去年8月,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用拟人化方式讲述“国宝回家”的故事,引发多方赞誉! 思考:如何看待政府整顿微短剧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 教师:微短剧是方个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事物,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制作比如《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优秀微短剧,把一些违背道德、法律的微短剧清除出去!作为互联网的参与者,我们也要提高媒介素养,多欣赏多点赞一些优秀微短剧! 授新课 议学情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某校开展“传承多彩非遗,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大赛。 小龙:我是个小白,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我首先应该干些什么呢 小丽: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学习,多去网络搜集非遗相关资料,然后看看优秀的非遗账号是如何创作的! 探究一:关于搜集和学习非遗相关资料,你有何APP向他们推荐 学生:人民日报、新华社、维普、知网。 教师: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相关链接: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是否浏览)、理解(是否合适)、质疑(是否正确)评估(是否有用)等能力。 探究二:思考: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网络信息却是无限的,面对无限的网络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做。 学生: 教师: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相关链接: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学生: 教师:①学会信息节食;②严格遵守上网时间,请家人和老师监督③多参加无关网络的健康娱乐方式,例如:运动、阅读。 探究三:我昨天查找抖音的非遗创作者资料时,发现一个博主叫“江寻千(九月)”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展示自己策划并参与雕刻的最大单体冰龙,获得800万点赞,但网上也有一些人造谣说她“摆拍”“造假,结果她开直播用实际行动让造谣声不攻自破! 思考: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对待一些“张口就来”的谣言,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学生: 教师: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相关链接: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两百次以上的可被定为侮辱罪、诽谤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根据刑法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思考: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学生: 教师①注意信息出处。②关注官方信息。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辨识信息内容。⑤向他人求助。 探究四:气死我了!我的非遗创作短视频播放量和涨粉量都比另外一个组要高,为了赢得比赛他们转头就在网上抹黑我说我的视频是抄袭的!! 思考:他们是否合理利用网络?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学生: 教师: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知识小结: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 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材料分析:朱铁雄是互联网视频圈内出了名的“产量极低、质量极高、不敢催更的主”。近3年来他和团队以国风文化为底色,累计创作30余件作品。尽管输出频率慢,接近每月一更,却依然稳获千万级粉丝量。 近日他的新作品致敬守护国家安全的“无发布短短10余个小时,已获4300名英雄”,2万播放量、170万互动量,相关数据仍在上涨不少网友观后感慨“被戳中泪点” 思考:除了创作正能量的相关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生: 教师: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目前,“手机依赖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病”。下面漫画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 D ) ①要正确对待网络发展带来的便利 ②应该珍爱生命,拒绝网络 ③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日夜学习 ④要理性对待和运用移动互联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采用排除法,②拒绝网络错误,网络还是要上的,只是要注意节制,健康上网。这个经常考,要特别注意。③日夜学习太片面,排除。 2.低头族,指无论何时何地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低头族长期沉迷玩手机、平板电脑等,除了影响视力外,还很容易引发白内障。长期低头容易使颈椎关节发生错位。可见( D ) A.我们要遵守法律,文明上网 B.网络必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C.信息时代,人们离开网络就难以生存 D.网络为生活提供便利,但上网要有所节制 解析:从材料中提到低头族是长时间沉迷网络,可见要节制。容易错选B,“网络必然不利……”这就片面,要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C中的“难以生存”也错误,太片面,有些人没有网络一样生存得好好的。 3.近两年,短视频APP火爆异常。一段时间,炫富、骂脏话、虐待动物、无底线的恶搞宣扬早恋等段子比比皆是。接触这些短视频后,一些青少年乐此不疲,有的因模仿视频行为发生危险情形,有因视频影响丧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此,青少年要( C ) A.明辨是非抗诱感,惩处乱象莫手软B.不良诱感危害小,拒绝监督任我行 C.健康上网守底线,拒绝低俗与混乱D.借助媒体变网红,展示才华早成功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好的言行,需要明辨是非,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题目是讲青少年怎么做,A不能选,惩处乱象是执法部门的事,青少年无法做。B中拒绝监督错误,排除。D和材料不符,材料讲网络不好的一面,D是属于好的方面。 4.网络交往要遵守法律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下列属于违背法律准则的有( C ) ①进行网络诈骗 ②18岁的德国学生制造“震荡波”病毒致使网络瘫痪 ③隐瞒个人真实信息进行网络聊天 ④在网上公开对有矛盾的同学的进行侮辱、诽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目讲的是违背法律的,很明显③不能选,因为上网是可以而且有必要不告知真实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