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巴黎奥运会与中法关系【新闻内容】曾任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务委员会主任的常宇表示,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奥运赛历来到巴黎奥运会,如同火炬接力一般,奥运精神在东、西方两个城市间传递。这是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议题,希望中法双方依托共同的体育盛事,向着共同目标前进。【链接考点】近代中法关系梳理1.1844年,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1856年英国、法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1)《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一、法国公使驻北京,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二、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三、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四、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学校、坟地、仓库等,中国地方官对破坏法人的中国人应予严惩。五、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六、法国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七、确定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八、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00万两。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1.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2.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3.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4.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3.中法战争(1883—1885年)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法国侵入中国的西南地区,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4.参与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甲午中日战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银行借款。瓜分狂潮,划分势力范围,法国租广州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法国是其中之一,《辛丑条约》。新中国与法国的交往1.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1)1950-1969年中法关系改善的原因①美国企图控制欧洲,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②法国实力增强,开始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③中苏关系破裂;④中国外交思想的完善;⑤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中法建交的意义①中法建交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②有利于中国外交局面的改善;③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④有助于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法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目标;⑤有利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和世界和平。2.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1997)3.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试题练习】1.1961年,毛泽东在杭州会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密特朗说:“法国离中国很远,那并不重要,但有一堵墙把两国隔开了。”毛泽东听后回答道:“墙并不高,有各种各样的墙,人民终究是要把墙拆除的。”此后中法建交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法关系的发展(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B.体现了外交方针的务实性C.打破了当时中国外交孤立局面 D.执行了“另起炉灶”的方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与法国参议员的对话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性,即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唯一标准,而是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进行灵活处理,B项正确;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首个西方大国,但当时并没有因此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与一批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C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加强在联合国的协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外交( )①以欧洲地区为战略重点 ②致力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③凸显了大国智慧与担当 ④以联合国为外交活动舞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习近平主席在重要国际会议上表示,中法作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担负责任和使命,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这凸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智慧和担当,也展现出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开展外交活动,因此③、④正确,C项正确;中国处于东亚地区,①中国外交以欧洲地区为战略重点,说法错误,排除A、D两项;“全球南方”往往指代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法国不属于全球南方国家,②说法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61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毛泽东对戴高乐与中国建交的提议给予积极回应。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推动了西方国家在70年代的对华建交高潮。1975年5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法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西方大国。1978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经济代表团访问西欧五国,首站便是法国。这次出访对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中国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则始于法国。1980年10月、1983年5月,德斯坦、密特朗总统先后访华,推动两国“顺应世界潮流进入技术与进步的新时代”,中法贸易额由1981年的不到7亿美元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材料二 戴高乐时期法国与美国的矛盾与争执,是整个冷战期间西方联盟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戴高乐上台后,一改之前全面追随美国的“联盟政策”,强调将实现法国政策独立与行动自由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在他的领导下,法国退出北约组织,构建独立核力量;积极推动西欧一体化,实现与苏联、中国关系正常化;反对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但矛盾与争执只是法美关系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合作与共识。即使在矛盾重重时,法美两国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在共同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等问题上的一致性,促使两国在矛盾中留有余地,在冲突中保持克制,共同维护西方联盟的统一。因此,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这一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法美关系。——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后的友好关系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时期法国对美关系呈现两面性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答案】(1)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促进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高潮的出现;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助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等。(2)呈现矛盾性的原因:美国霸权主义触及了法国利益;法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欧联合的深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呈现合作性的原因: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3)认识: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的特点;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解析】(1)中法建交后的友好关系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信息“推动了西方国家在70年代的对华建交高潮”和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促进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高潮的出现;根据“这次出访对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中国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则始于法国”,得出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根据“中法贸易额由1981年的不到7亿美元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得出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助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等。(2)据材料“高乐时期法国与美国的矛盾与争执,是整个冷战期间西方联盟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可知,戴高乐时期法国对美关系呈现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的原因有:据材料“反对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经济渗透”可知,美国霸权主义触及了法国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法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欧联合的深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角度进行考虑。据材料“即使在矛盾重重时,法美两国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可知,法国和美国也有合作性的一面。呈现合作性的原因,据材料信息“在共同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等问题上的一致性”可知,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3)对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根据材料二信息“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这一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法美关系”,得出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4.【法国对外关系】材料一 1961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毛泽东对戴高乐与中国建交的提议给予积极回应。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推动了西方国家在70年代的对华建交高潮。1975年5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法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西方大国。1978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经济代表团访问西欧五国,首站便是法国。这次出访对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中国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则始于法国。1980年10月、1983年5月,德斯坦、密特朗总统先后访华,推动两国“顺应世界潮流进入技术与进步的新时代”,中法贸易额由1981年的不到7亿美元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材料二 戴高乐时期法国与美国的矛盾与争执,是整个冷战期间西方联盟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戴高乐上台后,一改之前全面追随美国的“联盟政策”,强调将实现法国政策独立与行动自由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在他的领导下,法国退出北约组织,构建独立核力量;积极推动西欧一体化,实现与苏联、中国关系正常化;反对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但矛盾与争执只是法美关系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合作与共识。即使在矛盾重重时,法美两国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在共同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等问题上的一致性,促使两国在矛盾中留有余地,在冲突中保持克制,共同维护西方联盟的统一。因此,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这一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法美关系。——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后的友好关系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时期法国对美关系呈现两面性的原因。【答案】(1)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促进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高潮的出现;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助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等。(2)呈现矛盾性的原因:美国霸权主义触及了法国利益;法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欧联合的深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呈现合作性的原因: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解析】(1)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信息“推动了西方国家在70年代的对华建交高潮”和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促进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高潮的出现;根据材料“这次出访对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中国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则始于法国”,得出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根据材料“中法贸易额由1981年的不到7亿美元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得出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助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等。(2)据材料“高乐时期法国与美国的矛盾与争执,是整个冷战期间西方联盟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可知,戴高乐时期法国对美关系呈现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的原因:据材料“反对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经济渗透”可知,美国霸权主义触及了法国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法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欧联合的深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角度进行考虑。据材料“即使在矛盾重重时,法美两国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可知,法国和美国也有合作性的一面。呈现合作性的原因:据材料信息“在共同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等问题上的一致性”可知,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之后,结束了日本借一战之机短期独霸中国的状况,又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欧美列强可以不管中国的利益,但显然不能容忍日本向他们挑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绘了世界政治版图,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这一期间的中法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面对这样的形势,法国在口头上承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是正当的,在行动上也迫于压力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但在更多的方面,对于中国要求收回的在华利益,想尽办法拖延,如广州湾租借地。同时,又千方百计利用不平等条约,费尽心计寻求扩大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顾自己大国形象,不惜采取威胁、恫吓等无赖手段。而在更多的时候,法国的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是交错在一起进行的。——摘编自张雪永《大革命时期的中法关系研究》材料二 早在1949年初,法国准备承认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希望通过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阻止中国支持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而中共将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国际主义义务,在援助越南革命的问题上态度坚定,中法建交的构想也就无疾而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法国追随美国谴责中国“侵略”朝鲜。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戴高乐奉行独立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中国合作使戴高乐在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交道时,手中多了一些筹码。1964年,中国和法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西方媒体将之称为“外交爆”。周恩来指出:“中法建交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在西方打断一个链条,其影响会越来越深远。”——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指出:“2024年,我们将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法建交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的国家间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60年来中法关系的探索与实践塑造了“中法精神”——摘编自卢沙野《忆六十载辉煌启新时代征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后法国对华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49~1964年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简要谈谈你对“中法精神”内涵的理解。【答案】(1)特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格局下展开;抑制日本在华势力;以维护法国利益为目的;欺骗性;带有强权政治色彩;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交织。(2)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两极格局下,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外交政策跟随美国;朝鲜战争的影响;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中共支持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20世纪60年代:法国经济实力增强,逐渐摆脱美国控制,与美国矛盾日趋激化;戴高乐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美、苏关系紧张;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3)影响: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法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目标;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封锁,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国家交往的典范。“中法精神”: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这一期间的中法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可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格局下展开;根据材料“欧美列强可以不管中国的利益,但显然不能容忍日本向他们挑战”可知,抑制日本在华势力;根据材料“法国在口头上承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是正当的,在行动上也迫于压力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但在更多的方面,对于中国要求收回的在华利益,想尽办法拖延”可知,以维护法国利益为目的;根据材料“又千方百计利用不平等条约,费尽心计寻求扩大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顾自己大国形象,不惜采取威胁、恫吓等无赖手段”可知,欺骗性、带有强权政治色彩;根据材料“在更多的时候,法国的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是交错在一起进行的。”可知,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交织。(2)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外交政策跟随美国;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法国追随美国谴责中国‘侵略’朝鲜”可知,朝鲜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根据材料“中共将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国际主义义务,在援助越南革命的问题上态度坚定,中法建交的构想也就无疾而终”可知,中共支持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20世纪6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经济实力增强,逐渐摆脱美国控制,与美国矛盾日趋激化;根据材料“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戴高乐奉行独立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中国合作使戴高乐在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交道时,手中多了一些筹码”可知,戴高乐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美、苏关系紧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3)影响:对于法国而言,中法建交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法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目标;对于世界格局而言,中法建交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对于中国而言,中法建交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封锁,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中法建交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国家交往的典范。“中法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在制度上有区别,但和平相处,追求发展共赢,因此内涵为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等。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存在“两个中间地带”的论断,一个是指亚非拉广大落后国家,一个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个地带都反对美国控制。1963年5月,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在瑞士与法国一些工业界人士举行重要会谈,此后法国工业界人士对中国开展一系列访问。美国从1963年8月起扩大对越南的武装干涉。戴高乐多次对美国进行谴责,并敦促美国撤军。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关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赵怀普《中国谋求打开对欧关系的努力》材料二 1978年,中法双边贸易总额为19.5亿法郎,1979年一跃到28.3亿法郎;1978年12月,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发展中法经济关系和合作的长期协定。1980年后,中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1985年4月,中法两国又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发展经济和合作的长期协定,以及法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的文件。双方声明:“两国将采取一切有益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特别在能源、电讯、信息、运输、航空、农业等方面扩大合作。”——摘编自陈福星《论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4年中法建交的动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法经贸关系发展的条件。(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处理中法关系所秉持的原则。【答案】(1)动因:中国克服国内经济困难的需要;法国寻求外交独立的愿望;中法抵制大国霸权主义威胁的共同诉求。(答出两点,三点)(2)条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法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中法经济的互补性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或国际形势有所缓和)。(答出两点,三点)(3)原则:平等互利(或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动因:据材料“一个是指亚非拉广大落后国家,一个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中法建交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从中国角度来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建交有利于克服国内经济困难;从法国角度看,伴随着欧洲的联合,法国经济的发展,法国寻求外交独立的愿望。从中法双方来看,中法都有抵制大国霸权主义威胁的诉求。(2)条件:据材料“1978年,中法双边贸易总额为19.5亿法郎”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中法经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材料“1980年后,中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及所学知识可知,整体来看,中法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经贸关系发展的原因,还可以从中法经济的互补性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等角度进行说明。(3)原则:综合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和法国在建交和经贸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推动了中法两个国家的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