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酶是生物催化剂——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一、单选题1.每个过氧化氢酶分子能在1s之内将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这体现了酶具有( )A.专一性 B.高效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2.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1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将(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3.下 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C.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D.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4.下图表示最适条件下,淀粉浓度对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浓度B.A点时开始升高温度,曲线将上移C.在C点时,加入适量淀粉酶,曲线将上移D.将淀粉酶换成蔗糖酶,曲线与上图不同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斯帕兰扎尼通过“肉块消失”实验证明了胃蛋白酶的存在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同位素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6.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各组试剂量均相同且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B.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D.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7.某实验小组在30℃条件下进行了三个实验,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将实验①和实验②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能分别体现酶的哪些特性?( )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① 试管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和2滴FcCl3溶液 单位时间内,观察到少量气泡产生② 试管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和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 单位时间内,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③ 试管中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和2滴新鲜唾液 未观察到气泡产生A.高效性、专一性 B.专一性、高效性C.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D.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8.下列关于探究酶的特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可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在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蔗糖是否水解D.加入过氧化氢酶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9.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放能反应B.曲线Ⅰ表示有酶参与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10.小苏打牙膏含有碳酸氢钠呈碱性,具有抗菌和美白牙齿的作用;加酶牙膏含有多种酶,可以分解食物残渣和细菌,使我们的牙齿亮洁、口气清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牙膏中的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达到分解细菌的目的B.适当延长刷牙时间有利于酶发挥作用C.加酶牙膏中的葡聚糖酶和溶菌酶都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因此酶不具专一性D.同时使用小苏打牙膏和加酶牙膏,会使酶的分解能力下降11.下图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横坐标表示pH,将肠淀粉酶(最适pH约为8)溶液的pH由1.8调至12,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A. B.C. D.12.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都是蛋白质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C.高温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D.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给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更多1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作用条件较温和,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酶的原料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更多的活化能,故酶具有高效性C.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将温度降至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将恢复到最大D.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所以需要低温保存酶14.如图为酶促反应相关曲线图,Km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Km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增大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15.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 编号 实验处理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mL 温度 加入试剂试管1 2 90℃ -试管2 2 常温 -试管3 2 常温 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试管4 2 常温 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A.该实验的对照组是试管1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C.试管1和试管2说明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D.试管3和试管4探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二、多选题1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反应物都是有机物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37℃条件下保存C.酶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为催化剂D.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17.在一个固定温度下,反应体系中不同能量底物分子的数量呈正态分布,其分布规律如图中“钟”形实线所示,分子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底物分子可以发生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反应体系原本没有酶,加入酶之后的活化能可以用②表示B.若反应体系原本没有酶,加热之后不同能量底物分子的数量分布可以用③表示C.若反应体系原本有酶,加入酶的激活剂后,活化能可以用①表示D.若反应体系原本有酶且处于最适温度,加热之后的活化能可以用②表示三、读图填空题18.甲乙两图是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数学模型。(1)生物体内,大多数酶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合成场所在_______________。(2)观察分析模型,判断甲、乙两图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3)酶用低温而不用高温保存,原因是高温会_______________,使酶失活。(4)将胃蛋白酶由pH为2的环境中转移至pH为10的环境中,该酶的活性____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泥鳅分布广泛,一年四季均可捕捞,是营养丰富的小型经济鱼类。了解泥鳅的消化生理是实现人工养殖的基础,为此研究人员从泥鳅的肠道和肝胰脏中获取淀粉酶,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更强的是______中的淀粉酶,理由是______。(2)淀粉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来表示。图1中20℃时与图2中pH=2时淀粉酶活性均较低,两种条件下酶活性较低的原因有何不同?______(3)已知淀粉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影响其活性的外界因素除了温度和pH以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①重金属盐②酶的抑制剂③酶的激活剂④酶的浓度⑤底物的浓度(4)已知酸本身能催化淀粉水解,为使图2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应如何进一步设置对照实验?______20.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甲为蔗糖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图乙是唾液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结合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代表酶分子的是____。(2)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3)图乙中,与a点相比,限制b点和c点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B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3.答案:B解析: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B、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B错误;C、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D正确。故选B。4.答案:B解析:A、B点之前,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说明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正确;B、该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A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有所下降,B错误;C、在C点加入适量淀粉酶,反应速率加快,曲线位置会上移,C正确;D、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故将淀粉酶换成蔗糖酶,曲线与上图不同,D正确。故选B。5.答案:D解析:A、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将小笼从鹰腹中取出,发现小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中一定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消化肉块。他把这种物质称为胃消化液。但是并没有证明是胃蛋白酶,A错误;B、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膜,在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上提出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静态模型,B错误;C、将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D、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A、缓冲液的pH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A正确;B、温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温度是37℃左右,B正确;C、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C正确;D、设置的对照实验中应该加入硫酸钠才能达成实验目的,以排除SO42-、Na+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D。7.答案:A解析: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实验②和实验③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A、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pH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B、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可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C、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所以在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蔗糖是否水解,C正确;D、加入过氧化氢酶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能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故选D。9.答案:D解析:A、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甲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的能量,正反应为吸能反应,错误;B、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错误;C、E1—E4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错误;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2,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A、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达到分解细菌的目的,A正确;B、酶促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当延长刷牙时间有利于酶发挥作用,B正确;C、加酶牙膏中的葡聚糖酶和溶菌酶虽然都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但是可能作用的物质不同,因此不能否认酶的专一性,C错误;C、小苏打(碳酸氢钠)呈碱性,可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会使酶的分解能力下降,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过酸过碱酶都失活,在pH值1.8时,肠淀粉酶已经失活,所以pH值再变化以没有意义,故本题选C。12.答案:C解析: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C正确。13.答案:D解析: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故合成酶的原料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B、酶的作用原理为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降低更多的活化能,故酶具有高效性,B错误;C、高温使酶失活后降低温度,酶活性不能恢复,C错误;D、低温抑制酶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所以需要低温保存酶,D正确。故选D。14.答案:A解析:A、据图分析,Km值越小,达到1/2Vmax需要的底物浓度越低,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A错误;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减少,则Km值增大,B正确;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导致Vmax降低,C正确;D、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故答案为:A。15.答案:A解析: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和催化剂的种类,试管2是自然状态,是该实验的对照组,A错误。16.答案:D解析: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中含有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供草食类动物吸收,因此,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D正确。17.答案:BCD解析:18.答案:(1)蛋白质;核糖体(2)温度;pH(3)破坏酶的空间结构(4)不变(5)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少数酶是RNA,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在甲图中,人点不与横轴相交的原因是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低,但是由于低温不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所以低温条件下酶仍然有活性不会失活,故图甲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乙中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故图乙表示pH对酶活性的影响。(3)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活。(4)胃蛋白酶的适宜pH值为1.5-2.2,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过碱环境会导致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该酶的活性降低。(5)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19.答案:(1)肠道;在各个实验温度、大部分pH条件下,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较肝胰脏中的高(2)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分解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或淀粉的分解速率、产物的生成速率);pH=2时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20℃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但不是最适宜发挥作用的空间结构(3)①②③(4)将等量的淀粉溶液的pH分别调节到2~12,不加入淀粉酶,分别检测不同pH下淀粉的分解速率解析:(1)据图可知,在各个实验温度、大部分pH条件下,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均较肝胰脏中的高,故肠道中的淀粉酶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更强。(2)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因此淀粉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分解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或淀粉的分解速率,产物的生成速率)来表示。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活性降低或酶永久失活;但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3)影响蛋白质活性的外界因素包括温度、pH、重金属盐、酶的抑制剂、酶的激活剂。(4)因为酸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即在不同pH下即使没有酶存在,淀粉也会存在水解,故可以将等量的淀粉溶液的pH分别调节到2~12,分别检测不同pH下淀粉的分解速率,来作为对照,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20.答案:(1)①(2)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3)pH;pH和温度解析:(1)图甲中①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该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比例为1:2:2。(2)图乙中动粒有驱动染色单体分离的作用,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据此推测,动粒发挥作用的细胞为图甲中②细胞,因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发生有丝分裂过程,因而该细胞中不会出现动粒结构。(3)细胞③到细胞⑤的生理过程C称为细胞生长,表现为体积变大,随着细胞体积变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变小,细胞物质转运效率低,则此时物质进出细胞⑤的跨膜运输的效率比进出细胞③的“低”。(4)细胞④经过D过程,即细胞分化形成细胞⑥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经过细胞分化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