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是真?是假?关于巴黎奥运会的这些传闻——2024年巴黎奥运会热点链接地理考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是真?是假?关于巴黎奥运会的这些传闻——2024年巴黎奥运会热点链接地理考点

资源简介

(5)是真?是假?关于巴黎奥运会的这些传闻——2024年巴黎奥运会热点链接地理考点
【新闻内容】
随着巴黎奥运会开幕日期的临近,关于奥运会和巴黎这座城市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或真或假,令人眼花缭乱。记者结合在巴黎的实地考察和采访,在此一一道来。
奥运会期间天气炎热,奥运村没有空调?
巴黎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8°52′,比哈尔滨,甚至齐齐哈尔纬度还高。得益于其临近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巴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数据显示,巴黎夏天平均气温在17到25摄氏度之间。
最近几天,巴黎气温有所升高,比如18日天气预报是17度到30度,19日是20度到33度,但7月21日,气温又变为13度至23度。巴黎早晚尤其凉爽,晚上睡觉需要盖被。也因为如此,在巴黎,安装并使用空调的家庭并不多,那么奥运村不装空调也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选择。用巴黎奥组委的话说,“放弃空调是为了节能减排”。
为了应对奥运会期间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奥运村室外铺设了浅色地砖增强光反射,避免热岛效应;毗邻塞纳河的地理位置可增强空气流通;利用地温冷却系统将冷水泵入公寓,让室内外实现“6至10摄氏度”的温差等。
不过,巴黎奥运村村长洛朗·米肖也表示:“如果确实有人需要,可以找我们租借。但我们相信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奥运会期间天气可能炎热,奥运村也的确没有空调。
巴黎街头屎尿横飞、垃圾遍地?
这个说法实在过于富有想象力,十分夸张。巴黎街头有时可能面临公共服务短缺、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巴黎的全貌。
巴黎街头的美丽和浪漫是世界闻名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气息。这里不妨引用朱自清的《巴黎》来描述吧:“我们不妨说整个儿巴黎是一座艺术城。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白天的巴黎忙碌而生动,夜晚的巴黎浪漫而迷人。奥运会,将因为这座城市而更加富有魅力;巴黎,也将因为奥运会焕发新的活力。
塞纳河水质不达标?
塞纳河将是巴黎奥运会开幕式、铁人三项和马拉松游泳比赛场所,水质一直受到关注。为保证水质,法国斥巨资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7月4日,巴黎市政府发布的塞纳河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塞纳河奥运游泳赛段的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在连续四天的晴朗天气后已降至世界泳联要求的公开水域赛事标准。
13日,法国体育部长阿梅莉·乌代亚-卡斯泰拉在塞纳河流经巴黎的河段游泳,希望以此化解外界对塞纳河水质的担忧。为了证明水质达标,巴黎市长伊达尔戈17日也在距离巴黎圣母院不远的塞纳河段游泳。
曾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铁人三项铜牌的法国运动员蕾奥妮·佩利乌特也表示,塞纳河的水质不需要担心,“人们总担心我在塞纳河游泳,但是我已经在这条河里游了好几年了”。
和世界上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一样,在巴黎的下水道系统中,城市的废水和雨水会流经同一条管道,这意味着如果雨水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管道的容量就会达到极限,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就会随雨水流入河流,而不是进入处理厂。
因此,巴黎奥组委也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期待奥运会期间不要出现暴雨。
【链接考点】
欧洲的气候
欧洲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部分位于温带,是世界上海洋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由于平原辽阔,从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深入内陆,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整个西欧沿海地区非常湿润,欧洲大陆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
欧洲位于中高纬度地区,西边是海。海岸线受海水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锯齿状,而海洋是控制气候的主要原因。受海洋影响,欧洲气候温和、降雨丰富,相对湿度高并且多云,这一现象包括阿尔卑斯山北方的内陆地区。
法国的气候特点是海洋性、大陆性、地中海型和山地气候并存。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北部1℃-7℃,南部6℃-8℃;7月北部16℃-18℃,南部21℃-24℃。虽然夏天气温有时超过30℃,但总体来说,气候较为舒爽宜人。
【试题练习】
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流入大西洋。河口是强潮河口,涨潮时潮水会带来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法国在塞纳河不同河段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河流。中上游多建拦河水坝,而入海口处则建设顺堤大坝。下面左图为塞纳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塞纳河口顺堤大坝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塞纳河上建设的拦水坝多为低坝,主要原因是塞纳河( )
A.流量稳定 B.含沙量小 C.流程短 D.落差小
2.塞纳河河口建设顺堤大坝可以( )
①调节径流量,使径流量稳定
②加快入海流速,冲刷河道
③抬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
④阻挡海水进入河道,减轻泥沙淤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法国地形分布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小
B.乙地夏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高压带控制
C.甲地全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
D.乙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4.罗讷河①②河段的主要补给来源和补给季节分别为( )
A.①-积雪融水,春季 B.②-冰雪融水,夏季
C.②-地下水,秋季 D.①-大气降水,冬季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部分地区简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阿格德附近农业区发展种植业的区位优势,并推测夏季、冬季主要农产品。
材料二:科斯克洞穴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以发现者科斯克的名字命名。洞穴唯一入口位于现海平面以下36米,洞内有各种各样的史前壁画,大部分是海洋生物,且很多壁画已严重受损。经研究人员测定,动物壁画约为2万年前的古人类遗迹。下图示意科斯克洞穴纵剖面(图示175米为入口至洞穴的距离,其余标注为海拔)
(2)根据图文材料,说出现今进入该洞穴面临的困难。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说明导致洞穴内很多壁画受损严重的原因。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伦敦曾经发生过著名的“烟雾事件”,经过多年的整治,今天的伦敦早已送走了烟雾,空气质量已大大改善,但秋冬季经常形成漫天大雾,久不消散。
材料二:读欧洲区域简图及甲、乙两地各月降水图。
材料三: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经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232千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性河流。
(1)据图1,概括伦敦星期日的天气特征并指出其发生的气象条件。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出莱茵河流经地区的气候特征,简析受其影响的莱茵河水文特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读材料可知,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流入大西洋,河流落差小。建设低坝,主要原因是落差小,D正确;与流量、含沙量、流程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顺堤大坝建在入海口处,调节径流量是对水利工程下游的作用,故没有调节径流量作用,①错误;由于大坝蓄水抬高水位,导致河流入海流速加快,径流的冲刷力度增大,故加快入海流速,冲刷河道,②正确;抬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③正确;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河道,但增加库区泥沙淤积,④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从甲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AC错误;乙地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B错误,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迪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其上游河段地区通常出现春汛,其主要原因是上游河段冬季降水量大,以降雪为主,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因此②河段河流补给来源于冬季积雪融水,补给季节在春季,BC错误;①河段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水补给为主,季节在冬季,A错误,D正确,故选D。
5.答案:(1)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油橄榄、葡萄、无花果等的生长;冬季温和湿润,适合花卉、蔬菜的生长。
(2)洞穴唯一入口距离海平面太深(有36米),寻找洞穴入口难度大;洞内通道狭长(有175米),且被水充满,通行难度大;水下(洞穴内)光线昏暗,缺氧,需要特定装备(氧气瓶、潜水服等)和专业人士陪同。
(3)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次高或多地震),强度大;壁画位于洞壁,其附着物易受重力而崩塌;壁画经风化、海水侵蚀(或海水盐分腐蚀)等易受损;壁画年代久远,经历破坏的地质作用时间长。
解析:(1)依据法国阿格德附近农业区所处地区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气候类型),其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平均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喜热作物的生长,如葡萄、柑橘、无花果和油橄榄等;而冬季温和湿润,气温虽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可以种植蔬菜和花卉的温度范围之内,适合其生长。
(2)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进入洞穴的困难可以从深度、水下环境、光照和氧气等角度来分析:深度问题:洞穴入口距离海平面有36米深,这使得不能直接从海上进入,需要潜水到一定深度才能找到入口,寻找洞穴入口难度大,且压力强,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洞内通道狭长(有175米),且被水充满,通行难度极大;水下环境:由图中信息可知,洞口被水覆盖,因此需要具备潜水技能和配备潜水装备(如潜水服、氧气瓶、潜水灯等)及专业的潜水人员才能进入;光照和氧气:水下洞穴内光线极度不足,缺乏氧气,这对探索和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相关设备的支持。
(3)从图文材料中分析可知,该地所处地区可能位于板块交界附近或活跃的地壳运动区域,且地震强度大,壁画位于洞壁,其附着物易受重力而崩塌,地壳抬升或沉降等都有可能造成壁画脱落或损坏;由于洞穴靠近海岸,海水的盐分和潮汐可能对洞内的环境造成侵蚀,壁画经风化、海水侵蚀(或海水盐分腐蚀)等易受损,从而影响壁画的保存;壁画距今已有约2万年的历史,经历破坏的地质作用时间长,再加上长时间的风化、湿度变化、矿物质溶解等自然因素会导致壁画颜色、材质的退化和结构的松动。
6.答案:(1)天气特征:浓雾不散。气象条件:暖流及偏南风带来的暖湿空气,湿度大;要先有较明显的降温,后气温变化小,以利水汽凝结;长时间气压稳定,风速小。
(2)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或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乙地降水季节变化更小。原因: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全年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多,且均匀,所以莱茵河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全年温和,最冷月0度以上,所以莱茵河冬季不结冰;全年温和湿润,有利植物生长,植被覆盖高,所以其含沙量小。
解析:(1)结合材料“秋冬季经常形成漫天大雾,久不消散”和11月中旬气象资料,周六中午以后有较明显的降温,近地面温度快速下降,而随后伦敦星期日暖流及偏南风带来的暖湿空气,湿度大,水汽迅速凝结,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形成浓雾,而后气温变化小,加上长时间气压稳定,风速小,利于水汽继续凝结并保持,浓雾久久不散。
(2)从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以及图3降水分配图可以看出,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而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甲地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由于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西风带南移,温和湿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炎热干燥;乙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常年温和多雨。
(3)结合莱茵河流域地理位置,其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且均匀,所以莱茵河水量丰富,流量稳定且水位季节变化小;全年温和,最冷月在0度以上,所以莱茵河冬季不结冰,无冰期;温和多雨,有利植物生长,植被覆盖高,沿岸水土保持较好,水土流失量较少,所以其含沙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