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第一单元百题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潜望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3片平面镜B.制作潜望镜的镜面要相反放置C.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水上的情况2.( )是最大的光源和热源。A.太阳 B.月亮 C.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光和热3.光在烟雾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A.曲线 B.折线 C.直线 D.弧线4.海军战士在潜艇里用潜望镜能看到海面的情况,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A.直线传播 B.反射 C.七色混合 D.三原色5.下列发光物体是光源的有( )。A.玻璃幕墙B.镜子C.水母6.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点燃的蜡烛B.萤火虫、明亮的玻璃幕墙C.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7.万花筒应用的是( )原理。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9.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点燃的蜡烛 B.萤火虫、明亮的玻璃幕墙C.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 D.彩虹、发光二极管10.我们在完成小孔成像的实践活动时,没有用到的材料是( )。A.纸杯 B.酒精灯 C.蜡烛11.下面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12.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关于屏幕上看到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A.正立的 B.倒立的 C.左右一致的13.下列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 B.萤火虫 C.手电筒14.如图,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甲图的纸屏上能看到光斑,而乙图的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 )。A.光既能直线传播又能曲线传播 B.光是曲线传播的 C.光是直线传播的15.如果想得到绿色的光,可以用( )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A.黑色 B.红色 C.绿色16.属于光源的是( )。A.点亮的灯、太阳、镜子 B.萤火虫、点燃的蜡烛 C.月亮、篝火17.下列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最好的是( )。A.水泥地 B.地板 C.镜子18.(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和热。A.太阳 B.电灯 C.蜡烛 D.月球19.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20.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太阳 C.篝火21.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22.关于“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科学家伊本·海赛姆认为( )。A.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B.眼睛发出像触须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C.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看见物体23.下列物体的光,( )来自反射其他物体的光。A.打开的手电筒 B.奥运圣火 C.璀璨的宝石24.下列选项中,能够自行发光的是( )。A.蜡烛 B.电灯 C.萤火虫25.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C.利用太阳灶烧开水26.下列物体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月亮、蜡烛 B.镜子、太阳 C.白炽灯、荧光灯27.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燃放的烟花 B.月亮 C.萤火虫28.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的蜡烛是一种光源B.月球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月亮C.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9.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人眼→准星→靶标 B.准星→人眼→靶标 C.靶标→准星→人眼30.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许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下面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手影 B.彩虹 C.天鹅的倒影31.同学们排成一列纵队时,如果队尾的同学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站直了,这其中的科学原理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传播得很快C.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D.光可以反射32.天晴时,阳光透过圆形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是( )。A.不规则的 B.方形的 C.三角形的 D.圆形的33.我们在树下可以看到斑驳的阳光,这是因为(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34.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词,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折射现象35.下列物体中,反射效果最好的是( )。A.镜子 B.纸 C.木块 D.毛巾36.“小孔成像”利用的是( )原理。A.光沿直线传播 B.平面镜反射 C.光的折射37.在下列情形中,属于光的反射是( )。A.手影游戏 B.猴子捞月 C.凿壁偷光 D.一叶障目38.下列物体中,反光效果最好的是( )。A.镜子 B.纸 C.木块 D.橡皮擦39.下列都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开着手电筒 B.发光水母、萤火虫、极光C.激光、萤火虫、太阳40.如图,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分别为90°和30°,观察镜中物体的数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夹角是90°时在镜中看到的物体数量多B.夹角是30°时在镜中看到的物体数量多C.无法判断41.下列镜子中,运用的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倒车镜 B.额镜 C.潜望镜 D.三棱镜42.下列典故中的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 B.C.4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因为( )。A.月球反射了地球光 B.地球反射了太阳光C.月球反射了太阳光 D.月球本身是光源44.用镜子让下图同学的左险亮起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镜面面对下巴 B.用镜面面对左脸 C.用镜面面对右脸4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 B.手影游戏 C.太阳光分解实验46.下图哪项是光源?( ) A.彩虹 B.月亮 C.闪电47.(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A.墨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48.( )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光源。A.北极星 B.月球 C.太阳49.下列物体中,不能被称为光源的是( )。A.平面镜 B.点燃的蜡烛 C.点亮的荧光灯50.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 B.萤火虫 C.点燃的蜡烛51.用蜡烛作为光源的小孔成像实验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的蜡烛 B.倒立的蜡烛 C.侧立的蜡烛52.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5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54.“猴子捞月”故事中,猴子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是光源B.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55.观看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C.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D.人眼→皮影人偶→幕布→光源56.( )是人造光源。A.穿衣镜 B.电子荧光板 C.反光板 D.探照灯57.如图,如果两面直立的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会( )。A.越少 B.越多 C.一样58.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过程中,你在塑料膜上看见的像是( )。A.与实际火焰大小一样 B.与实际火焰上下颠倒C.与实际火焰左右相反 D.与实际火焰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59.在古希腊时代,有三种解释视觉的理论,正确的是( )。A.发射说:从人眼发出视线到达物体,人就能看见物体。B.相遇说:人眼和物体各发出某种东西在空中相遇而产生视觉。C.反射说:光线照射到物体,再从物体反射到人眼,人就看见物体了。60.自己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 )。A.发光体B.自发光体C.光源61.古文“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描述的是一种光学现象。下列现象与上述原理相同的是( )。A.手影游戏 B.小孔成像 C.凿壁借光 D.猴子捞月62.耳科医生戴上额镜给病人检查是利用光的( )的原理。A.反射 B.直线传播 C.散射63.蓝色的滤光纸可以让( )光通过。A.红 B.绿 C.蓝64.清朝诗人查慎行在《舟夜书所见》中写道:“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这首诗中的光源是( )。A.月亮 B.满河星 C.渔灯 D.萤火虫65.下列现象或原理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小孔成像 D.潜望镜66.加热钢丝,下列与钢丝发光方式相同的是( )。A.蜡烛 B.太阳C.火把 D.白炽灯里的灯丝67.潜望镜的镜片最少是( )。A.2片 B.3片 C.4片68.如图,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它们之间的夹角,观察镜中的物体变化,我们会发现( )。A.镜中成像的数量与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有关B.镜中成像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C.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物体的数量越少69.在上体育课集合时,体育老师让同学向左向右看齐,然后同学们就站成了整齐的一排,这是利用了(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沿直线传播70.下列关于“杯中蛇影”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71.下列有关小孔成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所成的影像是倒立的C.小孔所成的影像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72.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光源。A.玻璃幕墙 B.夜空的星星 C.燃烧的蜡烛73.下列物体中,( )都是光源。A.太阳、月亮 B.萤火虫、镜子 C.闪电、篝火7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皮影人偶→光源→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C.光源→幕布→皮影人偶→人眼 D.皮影人偶→幕布→光源→人眼75.不同的物体反光效果不同,下列物体中反光效果最好的是( )。A.水面 B.白纸 C.平面镜76.在排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77.如图所示,皮影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小子焱观看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皮影人偶→幕布→观众眼睛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小子焱眼睛C.光源→幕布→皮影人偶→小子焱眼睛 D.幕布→光源→皮影人偶→小子焱眼睛78.在舞台上,我们发现演员衣服的颜色会随灯光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判断他们穿的是( )色的衣服。A.白 B.黑 C.无法确定二、判断题79.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80.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反射时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81.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夹角越小,镜子中物体的数量越多。( )82.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多。( )83.星星有的是光源有的不是光源。( )84.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不变。( )85.放大镜和近视眼镜都是凸透镜。( )86.只有镜子才能反射光,黑板不能反射光。( )87.物体发光时需要能量。( )88.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89.透过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颠倒,可以通过移动屏改变像的大小。( )90.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91.手电筒必须有有人控制它才能发光,所以不算光源。( )92.光源发光都需要能量。( )9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94.“立竿见影”的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95.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96.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97.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电灯、蜡烛属于人造光源。( )98.闪电是人造光源。( )99.光源发出的光能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100.凿壁偷光、一叶障目都是光的反射。( )参考答案:1.C【详解】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是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A说法错误;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且必须平行相对放置,B说法错误;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水上的情况,C说法正确。2.A【详解】太阳是恒星,本身发光发热。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两千万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3.C【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在烟雾中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故C正确,ABD选项错误。4.B【详解】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海军战士在潜艇里用潜望镜能看到海面的情况,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C【详解】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靠反射别的物体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耀眼的玻璃幕墙、镜子本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大海深处的水母自身能够发光,因此只有大海深处的水母是光源。6.C【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A.点燃的蜡烛属于光源,月亮不属于光源;B.萤火虫属于光源,明亮的玻璃幕墙不属于光源;C.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都属于光源。7.B【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由于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所以万花筒也是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8.B【详解】选项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正确;选项B皮影——光的反射,错误;皮影——光的直线传播;选项C倒影——平面镜成像,正确;选项D摄影——凸透镜成像,正确。9.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打开的电子屏、发光二极管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明亮的玻璃幕墙、彩虹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的光,不属于光源。10.B【详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实验方法: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我们在完成小孔成像的实践活动时,用到的材料有纸板和蜡烛等,没有用到的材料是酒精灯。11.C【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A、孔越大像越清晰,说法错误,应该是孔越小像越清晰;B、和光的行进无关,说法错误,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说法正确。12.B【详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立的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13.B【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为光源。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自然光源;手电筒是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是人为光源。14.C【详解】读图可知,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甲图中的小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纸屏上能看到光斑,而乙图中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AB选项错误。15.C【详解】玻璃纸把光中的其他色都过滤掉了,只允许玻璃纸自身的颜色透过。如果想得到绿色光,可以用绿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16.B【详解】光源的定义是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点亮的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篝火都是光源,镜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17.C【详解】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是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受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颜色等因素的影响。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越强,所以题干中镜子的反射光的效果最好。18.A【详解】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都是光源。太阳是恒星,本身发光发热是光源。月球不发光,但是能反射太阳光,它不是光源。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为万物提供了光和热。【点睛】本题考查了光源,要知道哪些是光源,掌握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19.C【详解】选项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错误;这样会造成白亮污染;选项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错误;这样会增强反光;选项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正确。20.A【详解】太阳正在发光,是地球最主要的光热来源,属于光源,篝火也属于光源,自身能够发光;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所以月亮不是光源。21.B【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反射解决了难题。22.C【详解】古希腊学者认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公元11世纪,阿拉伯科学家伊本 海赛姆纠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可见C符合题意。23.C【详解】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打开的手电筒、奥运圣火都是自己发出的光,属于光源。璀璨的宝石不能自己发光,它的光来自反射其他物体的光。24.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萤火虫属于光源,能自行发光;蜡烛没有点燃、电灯没有开启,不属于光源,因为它们不能自行发光。25.C【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利用太阳灶烧开水是利用了太阳的热。26.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点燃的蜡烛、太阳、白炽灯、荧光灯、闪电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镜子、没有点燃的蜡烛自身都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所以都是光源的一组是C。27.C【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燃放的烟花属于人造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28.B【详解】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A点燃的蜡烛是一种光源,说法正确;B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选项B说法错误;C“小孔成像”看到的是倒像,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法正确。29.C【详解】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射击瞄准时,我们能够看到靶标,是因为靶标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准星的比较,让它们在一条直线上。C符合题意。30.C【详解】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彩虹的形成运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31.A【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同学们排成一列纵队时,如果队尾的学生只能看到前一位学生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站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队伍站直后,前面同学会被后面的同学阻挡。32.D【详解】在同种均质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天晴时,阳光透过圆形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原理形成的,是太阳所成的像,所以这些“光斑”是圆形的。33.A【详解】我们在树下可以看到斑驳的阳光,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树叶遮挡了阳光传播的路径,只有缝隙处能够透过阳光。34.B【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我们在晚上能看到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35.A【详解】反射效果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镜子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光线,因此反射效果最好。纸、木块和毛巾的表面相对粗糙,反射效果较差。故选:A36.A【详解】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因此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37.B【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A、在光直射下,演示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猴子捞月就是天空中的月亮通过反射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符合题意。C、凿壁借光也是利用光的直射现象的实例,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38.A【详解】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生活常识可知,镜子、纸、木块、橡皮擦几种物体中,反光效果最好的是镜子。故A正确。39.B【详解】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太阳、闪电、极光、萤火虫、发光水母属于自然光源。开着手电筒、火炬、激光、霓虹灯属于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40.C【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所观察到物体的像的数量也越多。41.D【详解】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倒车镜、医用额镜、潜望镜都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三棱镜能够把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故D选项符合题意。42.B【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A、猴子捞月就是天空中的月亮通过反射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说法错误;B、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说法正确;C、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说法错误。43.C【详解】月球本身并不是光源,它没有发光的能力。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后反射到地球上的结果。因此,正确答案是月球反射了太阳光。故选:C44.B【详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图中同学的左脸部分有些暗,我们可以用平面镜镜面面对左脸,利用光的反射来补光。45.A【详解】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光分解实验属于光的折射。A符合题意。46.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闪电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彩虹、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47.A【详解】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中透过小孔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48.C【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光源。49.A【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天然能发光的光源是自然光源,经过人的加工制造发光的是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点亮的荧光灯可以自己发光,称为光源;平面镜不能自身发光,不属于光源。50.C【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萤火虫都是自然界的发光体,属于自然光源。点燃的蜡烛属于人造光源。51.B【详解】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用蜡烛作为光源的小孔成像实验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蜡烛。52.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能反射太阳的光,月亮不属于光源。53.C【详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故C正确。54.C【详解】A.月亮是光源,错误;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自己并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B.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错误;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正确。55.C【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皮影戏表演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皮影人偶上产生影子,影子落在幕布上,进入人的眼睛。故C正确。56.D【详解】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大类。太阳是天然光源,探照灯是人造光源。穿衣镜、电子荧光板、反光板不是光源。57.B【详解】平面镜反光能力强,具有平面成像作用,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它们之间的夹角,镜中成像经过多次反射,像的数量与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有关。当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光在镜子之间的反射次数越多,那么所形成的虚像也就越多。如图,如果两面直立的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会越多。58.D【详解】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形成一个倒立实像,但是实像与实际火焰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故D正确。59.C【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主要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蝴蝶图像信息后,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大脑立刻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A、人的眼睛不能发光,所以发射说“从人眼发出视线到达物体,人就能看见物体”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错误;B、人的眼睛是感光器官,不会发射出某种物质,所以相遇说也是不正确的,故B错误;C、人的眼睛是感光器官,光线照射到物体,再从物体反射到人眼,光线刺激视网膜产生视觉,人就看见物体了,故C正确。60.C【详解】人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根据来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61.D【详解】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反射。古文“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描述的是一种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手影游戏,小孔成像,凿壁借光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猴子捞月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选项正确。故选:D62.A【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反射解决了难题。63.C【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把太阳光投射到蓝色的滤光纸上,由于蓝色的滤光纸只能反射蓝光,所以蓝色的滤光纸把蓝光反射回来,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了,故只能看到蓝光。故选C。64.C【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渔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满河星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萤火虫并不是诗句中的光源,孤光一点萤是指渔灯的光远远看去像一只萤火虫。65.D【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66.D【详解】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这种发光方式与白炽灯里的灯丝发光方式相同。蜡烛、火把是蜡油、木头燃烧发光的,太阳是核能释放发光的。67.A【详解】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进行工作的,潜望镜中的镜片最少要有两个镜片,两个镜片都是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可以保证下面人的视线和上面的光线是平行。68.A【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平面镜反光能力强,具有平面成像作用,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它们之间的夹角,镜中成像经过多次反射,像的数量与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小于180°时,像的数量较多,夹角大于180°时,像的数量只有一个。故A正确,BC选项错误。69.C【详解】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的。体育课上站横队“向右看齐”时,如果左边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右边一位同学的侧脸,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运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70.B【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杯中蛇影”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选项正确。71.C【详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还有手电光、打靶瞄准都是利用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AB说法正确;C说法是错误,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幕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72.A【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夜空的行星、燃烧的蜡烛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玻璃幕墙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73.C【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闪电、篝火等都是光源。月亮和镜子都能反光,自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74.B【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皮影戏表演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皮影人偶上产生影子,影子落在幕布上,进入人的眼睛。故B正确。75.C【详解】影响物体反光效果俄因素较多,物体表面光滑度、颜色、致密程度等都会影响物体反光能力。一般来说,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水面、白纸、平面镜三者相比,反光能力最强的是平面镜。故C正确。76.C【详解】在同种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77.B【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因此,皮影戏表演中,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皮影人偶上产生影子,影子落在幕布上,进入小子焱的眼睛里面。78.A【详解】白色可以反射其他颜色的灯光,黑色可以吸收其他颜色的灯光。舞台上演员衣服的颜色会随灯光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因为他们穿的是白色的衣服。79.√【详解】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波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一种现象。80.√【详解】平面镜成像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反射时出现的影像就越多。81.√【详解】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变化,我们会发现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与两面镜子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小,成像越多,这是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82.×【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两面镜子的夹角为90度,会出现3个像,夹角为60度会出现5个像。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反射时出现的影像就越多;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大,反射时出现的影像就越少。83.√【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我们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恒星,这些星星是光源;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行星、卫星等都无法自己发光,它们都不是光源。84.×【详解】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导致的。85.×【详解】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题目说法错误。86.×【详解】不仅仅是镜子能反射光,黑板等其他物体也能反射光,只是反射效果不同。镜子是光的良好反射体,而黑板是漫反射体。题目说法错误。87.√【详解】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88.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比如把彩虹投射到绿色的纸屏上,由于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绿纸把绿光反射回来,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了,故只能看到绿色。89.√【详解】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大小与物体到屏的距离有关,可以通过移动屏改变像的大小。90.√【详解】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91.×【详解】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手电筒虽然必须有有人控制它才能发光,但是也属于光源。92.√【详解】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光源在发光时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93.√【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94.√【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立竿见影”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挡光的物体会产生影子。题目说法正确。95.√【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白天我们靠太阳这样的自然光源照亮大地,夜晚我们靠灯光和烛火这样的人造光源给我们带来光明。96.√【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人因此看到物体。97.√【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属于自然光源,电灯、蜡烛属于人造光源。98.×【详解】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的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制造出来的光源,按先后出现顺序分别有了:火把、油灯、蜡烛、电灯白炽灯、日光灯、高压氙灯等。萤火、闪电、太阳都是自然光源。99.√【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100.×【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凿壁偷光、 一叶障目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与光的反射无关。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