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 01 运动的描述1. 高考真题考点分布题型 考点考查 考题统计质点 2024 浙江卷参考系 2023 年浙江卷选择题路程和位移2023 年福建卷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2. 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考查难度不大,多三选择题,重点考查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备考策略】(1)知道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理解参考系的意义。(2)理解位移和路程。(3)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理解加速度。【命题预测】重点关注与实际物理过程和情境有关的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等概念问题。一、质点和参考系 位移和路程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该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是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其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1)定义: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等于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区别: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二、速度1.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粗略描述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物体 精确描述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物体运动的物理意义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快慢程度当时间间隔非常小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大小 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度方向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指向前进的方向(2)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3)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三、加速度1.速度变化量(矢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2)定义式:Δv=v-v0(矢量式)。(3)决定因素:Δv 由 v 与 v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 Δv=aΔt 知 Δv 由 a 与 Δt 决定。(4)方向:由 a 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Δv v-v0(2)定义式:a= = 。Δt ΔtF(3)决定因素:a 不是由 v、Δt、Δv 来决定,而是由 来决定。m(4)方向:与 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 v0、v 的方向无关。考点一 质点和参考系 位移和路程考向 1 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1.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中接力运动员的接力动作 B.研究乙图中运动员发旋转球的技巧动作C.研究丙图中花样游泳运动员技术动作 D.研究丁图中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平均速度2.2024 年 2 月 17 日至 2 月 27 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男子 U 形场地技巧决赛运动员空中转体姿态B.研究乙图速滑运动员手臂是否接触C.研究丙图哪位运动员的冰刀先通过终点D.研究丁图运动员在 15 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的运动轨迹考向 2 参考系的选取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以及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碧水东流至此回”是以孤帆为参考系的B.“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孤帆为参考系的C.“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长江水为参考系的 D.“孤帆”是运动的,不能作为参考系4.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运动员 B.太阳 C.大地 D.座位上的观众考向 3 位移与路程的不同1.时间和时刻:时刻是表示某一瞬间,如果以一维坐标表示时间轴,则轴上的点表示时刻,而两坐标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2.位移和路程项目 概念 区别 联系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它是(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 (1)一般情况下,位移的位置;运算法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段 大小小于路程;角形定则;(2)在单向直线运动中,(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运算符合代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路程 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度 数 运算法则【特别提醒】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法则运算。5.如图为某车主手机 APP 导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9:25”指的是时间间隔 B.图中“1 小时 2 分”指的是时刻C.图中“41.3 公里”指的是路程 D.图中“41.3 公里”指的是位移的大小6.12 月 10 日上午 8 时,2023 新余仙女湖马拉松在新余北站鸣枪起跑。赛事以“为爱奔跑”为主题,设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身跑、迷你跑四个项目。其中马拉松赛以新余北站为起点,穿城而跑,经过新余具有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特色的地标,终点为旅游景点仙女湖广场,全程 42.195 公里,选手杨斌以 2 小时32 分 58 秒的成绩获得男子马拉松组冠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 月 10 日上午 8 时”指的是时间间隔B.“2 小时 32 分 58 秒”指的是时刻C.“全程 42.195 公里”指的是位移D.在研究运动员跑马拉松的路线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考向 1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是过程量,与位移和时间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Δx3.v=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Δtt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 。27.扫地机器人上午 9∶30 从客厅的一角 A 出发经图示虚线路径清扫地面,10∶00 到达客厅的另一角 B 结束清扫。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是 72m,A 与 B 间的距离是 10.8m。关于扫地机器人上述清扫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午 9∶30 是指时间间隔B.扫地机器人通过的位移是 72mC.扫地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 4.0 10-2 m / sD.扫地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6.0 10-3 m / s8.物体做直线运动通过某一段距离耗时 10 秒,前 3 秒的平均速度是 v1 = 5m/s,后 7 秒的平均速度v2 =10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8.5m/s B.9m/sC.8.75m/s D.9.5m/s考向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Δ x(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 时的平均速度,在公式 v= 中,当Δt→0 时 v 是瞬时速度。Δ t2.特别提醒: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9.小明同学在 2024 年 4 月 3 日上午 8 时 40 分乘坐学校研学车辆在弧形匝道内行驶时,车速达到55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午 8 时 40 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匝道限速“6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C.车速达到“55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汽车过匝道过程中,速度不变10.2023 年 5 月 28 日上午 10 时 32 分,国产大飞机 C919 迎来商业首飞,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某次该大飞机在机场直跑道由静止开始加速,用时 30s 经过 2100m 起飞,又经过 20s 达到离地高度 400m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时 32 分和 30s 都是指时刻B.大飞机在直跑道上的平均速度为 70m/sC.大飞机离地起飞时的瞬时速度为 70m/sD.大飞机开始运动 50s 内的位移是 2500m考向 3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比较特别提醒: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一般情况下,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11.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 20s 内,关于它们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均相同B.位移大小相等,路程 s甲 > s丙 > s乙C.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v甲 > v乙 = v丙D.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甲先加速后减速,乙匀速,丙一直加速12.一质点沿一边长为 2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 A,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A、B、C、D 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4s末的瞬时速度为0.5m/sB 2.前 2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C.前 2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D.前4s内的平均速率为0.5m/s考点三 加速度考向 1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计算(1)确定正方向。(2)确定初速度 v0、末速度 v。Δv v-v0(3)根据公式 a= = 求解。Δt t(4)计算时要注意加速度计算公式中 v 和 a 的矢量性。13.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 6m/s,2s 后的速度大小为 12m/s,在这 2s 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大小正确的为( )A.一定小于 3m/s2 B.一定等于 3m/s2C.一定大于 3m/s2 D.不一定小于 3m/s214.如图所示,物体由距离地面 h1 = 5m 高处的 M 点自由下落,经过一段时间物体以 v1 =10m/s 的速率着地,与地面作用Dt = 0.3s后以 v2 = 8m/s的速率反弹,最终物体能上升到距离地面 h2 = 3.2m的 N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为 1.2m,方向竖直向下B.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9m/s,方向竖直向下C.物体与地面碰撞时速度的变化量为 18m/s,方向竖直向上D.物体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36m/s2,方向竖直向上考向 2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Δx Δv v-v0定义式 v= Δv=v-v0 a= =Δt Δt Δt与 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力 F 的与位移 Δx 同向,即物方向 由 v-v0或 a 的方向决定 方向决定,而与 v0、v 的方向无体运动的方向关15.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16.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为负B.加速度为负,速度一定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考向 3 物体速度变化规律分析物体速度变化规律分析根据 a 与 v 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大(1)a 和 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增大,v 增大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大得越来越慢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2)a 和 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7.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然后又增大到原来的值,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值时,速度等于初始时刻的速度C.速度一直增大,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D.速度一直增大,当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值时,速度达到最大值18.某质点做 v0 > 0,a>0 的直线运动,加速度 a 的值先由零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A.当加速度达最大值时,速度也达到最大值B.位移一直在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后仍然继续增大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D.速度一直在增大,位移先增大后减小考向 4 利用图像分析加速度1.v-t 图像中的“速时比加速度”图像的斜率即为速时比加速度:a Dv= ;Dt2.v-x 图像中的“速位比加速度”速时比加速度:a Dv= ;速位比加速度: A Dv= ;Dt Dx二者关系:a Dv Dv·Dx= = = v ADt Dx Dt①当 A>0 且恒定时,a 随 v 增大而变大;②当 A<0 且恒定时,a 随 v 减小而变小;3.a-t 图像中的“急动度”急动度: j Da= 即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Dt ,19.某直线运动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 ~ 3s 为直线,3 ~ 3.5s为曲线,3.5~6s 为直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 ~ 3s 的平均速度为10m / s B.3.5 ~ 6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0 ~ 3s 的加速度比3.5 ~ 6s 的大 D.0 ~ 3s 的位移比3.5 ~ 6s 的小20.如图所示为无人驾驶汽车 A、B 在同一场地同时测试时获得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部分图像,其中汽车 A 的图线为直线。关于汽车 A、B 在该路段的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 A 做直线运动,汽车 B 做曲线运动B. t1 ~t2时间内,汽车 A 的速度一直小于汽车 B 的速度C.若汽车 A、B 在 t1 时刻相遇,则在 t2 时刻一定不相遇D. t1 ~t2时间内,汽车 A 的加速度一直小于汽车 B 的加速度1.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老鹰飞得比较高,可以看成质点B.乙图中导航显示的1574km是位移大小C.丙图中篮球比赛计时牌,图中 24s为时刻D.丁图中雷达测速仪测得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2.2023 年 12 月 26 日,汕头至汕尾高铁(简称“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开通运营,粤东地区新增一条客运大通道。“汕汕高速铁路”由汕头站至汕尾站,线路全长 162 千米,共设 7 座车站,设计最高速度可达 350 km/h。下列有关“汕汕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列车从汕头南站出发到达汕尾站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B.研究列车进站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C.“最高速度可达 35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D.“线路全长 162 千米”指的是位移大小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甲看到丙匀速上升。那么,甲、乙和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停留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匀速下降,且 v 丙<v 甲D.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匀速下降,且 v 丙>v 甲4.下列物理概念中,判断正确的是( )A.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参考系选择的是孤舟B.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时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 / s ,11m / s 指的是瞬时速度D.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均为 2p R5.如图所示,小朱坐动车从北京前往直线距离 1300km 外的重庆,小陈从武汉乘船沿长江而上至重庆。两人均于 2024 年 2 月 10 日下午 5 点整到达重庆。则两人去重庆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相同B.“1300km”是小朱运动的路程C.“2024 年 2 月 10 日下午 5 点整”为时间间隔D.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为质点6.在上次校运动会教师男组 4 100m 中,高一老师们英俊潇洒、轻松写意的拿下了第一名,四位老师每人跑了100m,他们跑完 400m的成绩是 40s,则关于该次的比赛叙述正确的是( )A.成绩 40s指的是时刻 B.每人跑了100m指的是位移C.他们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 s D.老师冲刺夺冠的瞬间不能将他看成质点7.10 月 3 日,杭州亚运会男子 4×100 米接力决赛在杭州“大莲花”体育场打响。短跑小将陈佳鹏发挥强大的后程加速能力,在最后 30 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助中国队夺冠。假设两位选手从接棒到终点都跑了 100 米,在这 100 米的跑动过程中( )A.陈佳鹏的瞬时速度一定大于对手B.陈佳鹏在前面 70 米平均速率小于对手C.陈佳鹏全程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对手D.陈佳鹏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肯定大于对手8.急动度 j 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加速度变化量Da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Dt 的比值Da来定义,即 j = 。关于这一物理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tA.加速度越大,急动度越大 B.加速度变化越多,急动度越大C.急动度等于 0,加速度不变 D.急动度等于 0,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9.共享单车具有低碳、环保、方便、舒适等特点,骑行时还可以有氧健身,既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有益于健康。如图所示,单车的车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 模块和 SIM 卡等,便于监控单车的具体位置。用户仅需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APP)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动开锁,骑行时手机上的 APP 能实时了解单车的位置,骑行结束关锁后,APP 就显示计时、计价、里程等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时,可以把单车看作质点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信卫星定位确定的C.由手机上 APP 显示的信息,可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D.单车骑行结束关锁后,APP 显示的里程是路程10.每天早上的纪中校园里都响起朗朗读书声,同学们通过诵读经典,尽享经典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诗人选的是“远树”为参考系B.“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选择的参考系是水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牛郎星、织女星间的距离很远,在研究它们的相对运动时,可以将它们视为质点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研究“轻舟”的运动是以水为参考系11.如图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 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汽车可调头)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 A 和 B,A 的位置坐标为 xA = 5m ,B 的位置坐标为 xB = -3m。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 5m 处B.A 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 5m 处C.由 A 到 B 位移为-8mD.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路程与位移大小不一定相等12.为了节能减排,中国政府计划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走进千家万户。一款电动家用轿车在某次测试中 0~30m/s 的加速时间为 10s,设测试过程中车的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则轿车在该段时间内( )A.最小加速度大小为3.0m/s2 B.平均加速度等于3.0m/s2C.平均速度等于 15m/s D.位移大于 150m13.为了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同理若要描述加速度变化的快慢,类比可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某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的 a -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是矢量, 2s : 4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2m / s3C.质点在8s 末的速度大小为 0D.质点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 / s14.图(a)是贵州特有的“独竹漂”表演,此项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某次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线划向岸边,同时表演者乙从另一岸边沿同一直线划向河中心并准备表演,该过程甲、乙运动的位置 x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则( )A.0 : t0 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0 : t0 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C.0 : 2t0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0 : 2t0 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15.如图所示,物体以 4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 2s 速度大小变为 2m/s。已知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 )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6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2m/s,方向沿斜面向下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m/s2,方向沿斜面向上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方向沿斜面向下16.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质点的(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D.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位移保持不变1.(2024·浙江·高考真题)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2.(2023·福建·高考真题)“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 O 处出发,经过 61 天到达 M 处,行驶路程为 585 米;又经过 23 天,到达 N 处,行驶路程为 304 米。已知 O、M 间和 M、N 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 463 米和 234 米,则火星车( )A.从 O 处行驶到 N 处的路程为 697 米B.从 O 处行驶到 N 处的位移大小为 889 米C.从 O 处行驶到 M 处的平均速率约为 20 米/天D.从 M 处行驶到 N 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10 米/天3.(2023·浙江·高考真题)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 O 处行走到 B 处的照片,轨迹 OA 段是直线,AB 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 135kg,则巡视器( )A.受到月球的引力为 1350N B.在 AB 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C.OA 段与 AB 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 D.从 O 到 B 的位移大小等于 OAB 轨迹长度4.(2023·浙江·高考真题)“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考点 01 运动的描述1. 高考真题考点分布题型 考点考查 考题统计质点 2024 浙江卷参考系 2023 年浙江卷选择题路程和位移2023 年福建卷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2. 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考查难度不大,多三选择题,重点考查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备考策略】(1)知道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理解参考系的意义。(2)理解位移和路程。(3)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理解加速度。【命题预测】重点关注与实际物理过程和情境有关的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等概念问题。一、质点和参考系 位移和路程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该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是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其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1)定义: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等于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区别: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二、速度1.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粗略描述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物体 精确描述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物体运动的物理意义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快慢程度当时间间隔非常小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大小 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度方向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指向前进的方向(2)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3)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三、加速度1.速度变化量(矢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2)定义式:Δv=v-v0(矢量式)。(3)决定因素:Δv 由 v 与 v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 Δv=aΔt 知 Δv 由 a 与 Δt 决定。(4)方向:由 a 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Δv v-v0(2)定义式:a= = 。Δt ΔtF(3)决定因素:a 不是由 v、Δt、Δv 来决定,而是由 来决定。m(4)方向:与 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 v0、v 的方向无关。考点一 质点和参考系 位移和路程考向 1 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1.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中接力运动员的接力动作 B.研究乙图中运动员发旋转球的技巧动作C.研究丙图中花样游泳运动员技术动作 D.研究丁图中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答案】D【详解】A.研究图甲中接力运动员接力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故 A 错误;B.研究图乙中运动员发旋转球的技巧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故 B 错误;C.研究图丙中花样游泳运动员技术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故 C 错误;D.研究图丁中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故 D 正确。故选 D。2.2024 年 2 月 17 日至 2 月 27 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男子 U 形场地技巧决赛运动员空中转体姿态B.研究乙图速滑运动员手臂是否接触C.研究丙图哪位运动员的冰刀先通过终点D.研究丁图运动员在 15 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的运动轨迹【答案】D【详解】A.研究甲图男子 U 形场地技巧决赛运动员空中转体姿态,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 A 错误;B.研究乙图速滑运动员手臂是否接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 B 错误;C.研究丙图哪位运动员的冰刀先通过终点,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不能忽略,故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 C 错误;D.研究丁图运动员在 15 公里越野滑雪比赛中的运动轨迹,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研究的影响可以忽略,故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 D 正确。故选 D。考向 2 参考系的选取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以及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碧水东流至此回”是以孤帆为参考系的B.“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孤帆为参考系的C.“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长江水为参考系的 D.“孤帆”是运动的,不能作为参考系【答案】B【详解】A.“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的是江水的运动,是以地面做为参考系,故 A 错误;B.“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的运动,青山和孤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以孤帆为参考系的,故 B 正确;C.“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孤帆的运动,孤帆相对青山或江岸是运动的,所以是以青山或江岸为参考系的,故 C 错误;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只不过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得到的运动状态不一样,故 D 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运动员 B.太阳 C.大地 D.座位上的观众【答案】A【详解】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可知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故选 A。考向 3 位移与路程的不同1.时间和时刻:时刻是表示某一瞬间,如果以一维坐标表示时间轴,则轴上的点表示时刻,而两坐标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2.位移和路程项目 概念 区别 联系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它是(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 (1)一般情况下,位移的位置;运算法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段 大小小于路程;角形定则;(2)在单向直线运动中,(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运算符合代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路程 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度 数 运算法则【特别提醒】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法则运算。5.如图为某车主手机 APP 导航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9:25”指的是时间间隔 B.图中“1 小时 2 分”指的是时刻C.图中“41.3 公里”指的是路程 D.图中“41.3 公里”指的是位移的大小【答案】C【详解】A.图中“9:25”指的是车到达终点的时刻,A 错误;B.图中“1 小时 2 分”指的是全过程所用的时间间隔,B 错误;CD.图中“41.3 公里”指的是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即路程,C 正确,D 错误。故选 C。6.12 月 10 日上午 8 时,2023 新余仙女湖马拉松在新余北站鸣枪起跑。赛事以“为爱奔跑”为主题,设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身跑、迷你跑四个项目。其中马拉松赛以新余北站为起点,穿城而跑,经过新余具有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特色的地标,终点为旅游景点仙女湖广场,全程 42.195 公里,选手杨斌以 2 小时32 分 58 秒的成绩获得男子马拉松组冠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 月 10 日上午 8 时”指的是时间间隔B.“2 小时 32 分 58 秒”指的是时刻C.“全程 42.195 公里”指的是位移D.在研究运动员跑马拉松的路线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答案】D【详解】A.“12 月 10 日上午 8 时”指的是时刻,选项 A 错误;B.“2 小时 32 分 58 秒”指的是时间,选项 B 错误;C.“全程 42.195 公里”指的是路程,选项 C 错误;D.在研究运动员跑马拉松的路线时,其大小可忽略不计,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选项 D 正确。故选D。考点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考向 1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是过程量,与位移和时间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Δx3.v=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Δtt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 。27.扫地机器人上午 9∶30 从客厅的一角 A 出发经图示虚线路径清扫地面,10∶00 到达客厅的另一角 B 结束清扫。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是 72m,A 与 B 间的距离是 10.8m。关于扫地机器人上述清扫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午 9∶30 是指时间间隔B.扫地机器人通过的位移是 72mC.扫地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 4.0 10-2 m / sD.扫地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6.0 10-3 m / s【答案】D【详解】A.上午 9:30 所指为一个瞬间,为时刻,故 A 错误;B.扫地机器人通过的位移 10.8m,路程是 72m,故 B 错误;x 10.8CD.扫地机器人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 v = = m / s = 6.0 10-3 m / s 故 C 错t 30 60误,D 正确。故选 D。8.物体做直线运动通过某一段距离耗时 10 秒,前 3 秒的平均速度是 v1 = 5m/s,后 7 秒的平均速度v2 =10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8.5m/s B.9m/sC.8.75m/s D.9.5m/s【答案】A【详解】前 3 秒的平均速度是 v1 = 5m/s,则该时间内的位移 x1 = v1t1后 7 秒的平均速度 v2 =10m/s ,则该时v x + x间内的位移 x2 = v2t1 22全程的平均速度 = t + t 解得 v = 8.5m / s 故选 A。1 2考向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Δ x(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 时的平均速度,在公式 v= 中,当Δt→0 时 v 是瞬时速度。Δ t2.特别提醒: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9.小明同学在 2024 年 4 月 3 日上午 8 时 40 分乘坐学校研学车辆在弧形匝道内行驶时,车速达到55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午 8 时 40 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匝道限速“6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C.车速达到“55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汽车过匝道过程中,速度不变【答案】B【详解】A.“上午 8 时 40 分”指的是时刻,故 A 错误;B.匝道限速“60km/h”指的是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 B 正确;C.车速达到“55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 C 错误;D.汽车过弧形匝道过程中,速度方向变化,所以是变速度运动,故 D 错误。故选 B。10.2023 年 5 月 28 日上午 10 时 32 分,国产大飞机 C919 迎来商业首飞,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某次该大飞机在机场直跑道由静止开始加速,用时 30s 经过 2100m 起飞,又经过 20s 达到离地高度 400m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时 32 分和 30s 都是指时刻B.大飞机在直跑道上的平均速度为 70m/sC.大飞机离地起飞时的瞬时速度为 70m/sD.大飞机开始运动 50s 内的位移是 2500m【答案】B【详解】A.10 时 32 分指的是时刻,30s 指的是时间,故 A 错误;x 2100B.大飞机在直跑道上的平均速度 v = = m/s = 70m/s故 B 正确;t 30C.根据题意无法求出大飞机离地起飞时的瞬时速度,故 C 错误;D.大飞机开始运动 50s 内的运行轨迹不是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故位移 x 2100m + 400m = 2500m 故 D 错误。故选 B。考向 3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比较特别提醒: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一般情况下,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11.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 20s 内,关于它们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均相同B.位移大小相等,路程 s甲 > s丙 > s乙C.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v甲 > v乙 = v丙D.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甲先加速后减速,乙匀速,丙一直加速【答案】C【详解】AB.由图可知,乙丙的位移与路程均为 50m,由于甲先运动超过 50m,后折返至 50m 处,所以甲的位移为 50m,路程大于 50m,所以甲、乙、丙位移相同,路程的关系为 s甲 > s丙 = s乙,故 AB 错误;C.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三者总位移与总时间均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平均速率为总路程总时间的比值,由于路程的关系为 s甲 > s丙 = s乙,所以平均速率的关系为 v甲 > v乙 = v丙,故 C 正确;D.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可知甲先减速后加速,乙匀速,丙加速,故 D 错误。故选 C。12.一质点沿一边长为 2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 A,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A、B、C、D 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4s末的瞬时速度为0.5m/sB.前 2s 2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C.前 2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D.前4s内的平均速率为0.5m/s【答案】B【详解】AD.根据题意可知,质点每秒钟匀速移动1m,可知质点以恒定速率运动,则第4s末的瞬时速度为1m s ,前4s内的平均速率为1m s ,故 AD 错误;BC x 2.根据题意可知,前 2s内质点由A 运动到 B ,位移为 x = Ac2 + Bc2 = 2m平均速度为 v = = m st 2故 C 错误,B 正确。故选 B。考点三 加速度考向 1 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计算(1)确定正方向。(2)确定初速度 v0、末速度 v。Δv v-v0(3)根据公式 a= = 求解。Δt t(4)计算时要注意加速度计算公式中 v 和 a 的矢量性。13.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 6m/s,2s 后的速度大小为 12m/s,在这 2s 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大小正确的为( )A.一定小于 3m/s2 B.一定等于 3m/s2C.一定大于 3m/s2 D.不一定小于 3m/s2【答案】D【详解】设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 v0 = 6m/s ,2s 后的速度与初速度同向时,有 v =12m/s,则加速度可能为a Dv 12 - 6= = m/s2 = 3m/s2 若 2s 后的速度与初速度反向时,有 v = -12m / s ,则加速度可能为Dt 2a Dv -12 - 6= = m/s2 = -9m/s2 加速度大小为t 2 9m/s2 。故选 D。D14.如图所示,物体由距离地面 h1 = 5m 高处的 M 点自由下落,经过一段时间物体以 v1 =10m/s 的速率着地,与地面作用Dt = 0.3s后以 v2 = 8m/s的速率反弹,最终物体能上升到距离地面 h2 = 3.2m的 N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为 1.2m,方向竖直向下B.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9m/s,方向竖直向下C.物体与地面碰撞时速度的变化量为 18m/s,方向竖直向上D.物体与地面碰撞过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36m/s2,方向竖直向上【答案】C【详解】A.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M、N 两点之间的距离,即 1.8 m,方向由 M 指向 N,竖直向下,故 A 错误;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物体的位移为 x =1.8m,方向竖直向下,时间 t > Dt = 0.3s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满足 vx 1.8= < m / s = 6m / s 方向竖直向下,故 B 错误;t 0.3CD.物体与地面碰撞时,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速度的变化量为Dv = v - v0 = -8m / s -10m / s = -18m / sDv 2平均加速度为 a = = -60m / s 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和平均加速度的方向Dt均是竖直向上,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C。考向 2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Δx Δv v-v定义式 v= Δv0=v-v0 a= =Δt Δt Δt与 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力 F 的与位移 Δx 同向,即物方向 由 v-v0或 a 的方向决定 方向决定,而与 v0、v 的方向无体运动的方向关15.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答案】B【详解】A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均没有直接关系,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如果是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 A 错误,B 正确;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 C 错误;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变大,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的速度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B。16.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为负B.加速度为负,速度一定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答案】DDv【详解】A.根据加速度定义式 a = 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一定为正,故 A 错误;DtB.加速度为负,如果速度也为负,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故 B 错误;C.速度越来越大,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不一定越来越大,故 C 错误;D.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故 D 正确。故选 D。考向 3 物体速度变化规律分析物体速度变化规律分析根据 a 与 v 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大(1)a 和 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增大,v 增大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大得越来越慢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2)a 和 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7.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然后又增大到原来的值,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值时,速度等于初始时刻的速度C.速度一直增大,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D.速度一直增大,当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值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答案】D【详解】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的速度一直增大,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然后又增大到原来的值,质点的速度增大的先越来越慢后越来越快,当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值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选 D。18.某质点做 v0 > 0,a>0 的直线运动,加速度 a 的值先由零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A.当加速度达最大值时,速度也达到最大值B.位移一直在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后仍然继续增大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D.速度一直在增大,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详解】质点做 v0 > 0,a>0 的直线运动,则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为 0 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后仍然继续增大。故选 B。考向 4 利用图像分析加速度1.v-t 图像中的“速时比加速度”图像的斜率即为速时比加速度:a Dv= ;Dt2.v-x 图像中的“速位比加速度”速时比加速度:a Dv ;速位比加速度: A Dv= = ;Dt Dx二者关系:a Dv Dv·Dx= = = v ADt Dx Dt①当 A>0 且恒定时,a 随 v 增大而变大;②当 A<0 且恒定时,a 随 v 减小而变小;3.a-t 图像中的“急动度”急动度: j Da= 即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Dt ,19.某直线运动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 ~ 3s 为直线,3 ~ 3.5s为曲线,3.5~6s 为直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 ~ 3s 的平均速度为10m / s B.3.5 ~ 6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0 ~ 3s 的加速度比3.5 ~ 6s 的大 D.0 ~ 3s 的位移比3.5 ~ 6s 的小【答案】B0 + 30【详解】A.根据 v- t 图像可知,0 ~ 3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 v = m / s =15m / s故 A2错误;B.根据 v- t 图像可知,3.5 ~ 6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B 正确;30C 2 2.根据 v- t 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可知0 ~ 3s 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 m / s =10m / s ,3303.5 ~ 6s 2 2的加速度大小满足 a2 > m / s =10m / s 可知0 ~ 3s 的加速度比3.5 ~ 6s 的小,故 C 错误;6 - 31D.根据 v-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0 ~ 3s 的位移为 x1 = 30 3m = 45m ,3.5 ~ 6s 的位移2x 1满足 2 < 30 (6 - 3.5)m = 37.5m可知0 ~ 3s 的位移比3.5 ~ 6s 的大,故 D 错误。故选 B。220.如图所示为无人驾驶汽车 A、B 在同一场地同时测试时获得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部分图像,其中汽车 A 的图线为直线。关于汽车 A、B 在该路段的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 A 做直线运动,汽车 B 做曲线运动B. t1 ~t2时间内,汽车 A 的速度一直小于汽车 B 的速度C.若汽车 A、B 在 t1 时刻相遇,则在 t2 时刻一定不相遇D. t1 ~t2时间内,汽车 A 的加速度一直小于汽车 B 的加速度【答案】C【详解】A. v - t 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汽车 A、B 都做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 t1 ~t2时间内,汽车 A 的纵轴坐标大于汽车 B 的纵轴坐标,即汽车 A 的速度大于汽车 B 的速度,故 B 错误;C. v- t 图像与 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t1 ~t2时间内,汽车 A、B 行驶的位移不相等,若汽车 A、B 在 t1时刻相遇,则在 t2 时刻一定不相遇,故 C 正确;D. 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汽车 A 的加速度刚开始比汽车 B 的加速度大,接着相等,后来比汽车 B 的加速度小,故 D 错误。故选 C。1.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老鹰飞得比较高,可以看成质点B.乙图中导航显示的1574km是位移大小C.丙图中篮球比赛计时牌,图中 24s为时刻D.丁图中雷达测速仪测得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答案】D【详解】A.研究问题不明确,因此无法判断能否将老鹰看做质点,故 A 错误;B.导航上显示的是路程而不是位移大小,故 B 错误;C.篮球比赛计时牌显示的是时间间隔,故 C 错误;D.测速仪显示的是瞬时速率,故 D 正确。故选 D。2.2023 年 12 月 26 日,汕头至汕尾高铁(简称“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开通运营,粤东地区新增一条客运大通道。“汕汕高速铁路”由汕头站至汕尾站,线路全长 162 千米,共设 7 座车站,设计最高速度可达 350 km/h。下列有关“汕汕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列车从汕头南站出发到达汕尾站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B.研究列车进站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C.“最高速度可达 35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D.“线路全长 162 千米”指的是位移大小【答案】A【详解】A.研究列车从油头南站出发到达汕尾站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故 A 正确;B.研究列车进站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故 B 错误;C.“最高速度可达350km / h ”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 C 错误;D.“线路全长 162 千米”指的是路程,故 D 错误。故选 A。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甲看到丙匀速上升。那么,甲、乙和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停留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匀速下降,且 v 丙<v 甲D.甲、乙匀速下降,且 v 甲>v 乙,丙匀速下降,且 v 丙>v 甲【答案】D【详解】AB.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 v 乙>v 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故 AB 正确;CD.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匀速下降,且 v 丙<v 甲,故 C 正确,D 错误。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 D。4.下列物理概念中,判断正确的是( )A.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参考系选择的是孤舟B.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时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 / s ,11m / s 指的是瞬时速度D.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均为 2p R【答案】C【详解】A.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参考系选择的是太阳,故 A 错误;B.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时,涉及飞机的姿态,不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故 B 错误;C.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 / s ,11m / s 指的是瞬时速度,故 C 正确;D.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路程大小为 2p R,位移大小为零,故 D 错误。故选 C。5.如图所示,小朱坐动车从北京前往直线距离 1300km 外的重庆,小陈从武汉乘船沿长江而上至重庆。两人均于 2024 年 2 月 10 日下午 5 点整到达重庆。则两人去重庆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相同B.“1300km”是小朱运动的路程C.“2024 年 2 月 10 日下午 5 点整”为时间间隔D.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为质点【答案】D【详解】A.两人的位移方向不同,则平均速度一定不同,故 A 错误;B.“1300km”是小朱运动的位移,故 B 错误;C.“2024 年 2 月 10 日下午 5 点整”为时刻,故 C 错误;D.研究两人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各自交通工具视为质点,故 D 正确。故选 D。6.在上次校运动会教师男组 4 100m 中,高一老师们英俊潇洒、轻松写意的拿下了第一名,四位老师每人跑了100m,他们跑完 400m的成绩是 40s,则关于该次的比赛叙述正确的是( )A.成绩 40s指的是时刻 B.每人跑了100m指的是位移C.他们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 s D.老师冲刺夺冠的瞬间不能将他看成质点【答案】D【详解】A.成绩 40s指的是时间间隔,故 A 错误;B.因 400m 接力有弯道,可知每人跑了100m指的是路程,故 B 错误;400C.他们跑完全程的位移不能确定,则不能求解平均速度,可求解平均速率为 v = m s =10m s故 C 错40误;D.老师冲刺夺冠的瞬间,其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能将他看成质点,故 D 正确。故选 D。7.10 月 3 日,杭州亚运会男子 4×100 米接力决赛在杭州“大莲花”体育场打响。短跑小将陈佳鹏发挥强大的后程加速能力,在最后 30 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助中国队夺冠。假设两位选手从接棒到终点都跑了 100 米,在这 100 米的跑动过程中( )A.陈佳鹏的瞬时速度一定大于对手B.陈佳鹏在前面 70 米平均速率小于对手C.陈佳鹏全程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对手D.陈佳鹏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肯定大于对手【答案】C【详解】在最后 30 米逆转日本选手率先撞线,则相同位移用时短,所以陈佳鹏全程的平均速率一定大于对手,瞬时速度无法确定,因为不确定之前的运动情况,所以前面 70 米平均速率无法比较,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到达终点冲线时的加速度大小。故选 C。8.急动度 j 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可以用加速度变化量Da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Dt 的比值Da来定义,即 j = 。关于这一物理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tA.加速度越大,急动度越大 B.加速度变化越多,急动度越大C.急动度等于 0,加速度不变 D.急动度等于 0,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详解】A.加速度越大,但加速度的变化率不一定越大,所以急动度不一定越大,故 A 错误;B.加速度变化越多,但加速度的变化率不一定越大,所以急动度不一定越大,故 B 错误;CD.急动度等于 0,加速度的变化率为 0,则加速度不变,故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C。9.共享单车具有低碳、环保、方便、舒适等特点,骑行时还可以有氧健身,既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有益于健康。如图所示,单车的车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 模块和 SIM 卡等,便于监控单车的具体位置。用户仅需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APP)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动开锁,骑行时手机上的 APP 能实时了解单车的位置,骑行结束关锁后,APP 就显示计时、计价、里程等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时,可以把单车看作质点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信卫星定位确定的C.由手机上 APP 显示的信息,可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D.单车骑行结束关锁后,APP 显示的里程是路程【答案】ABD【详解】A.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时,单车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单车看作质点,故 A正确;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信卫星定位确定的,故 B 正确;CD.单车骑行结束关锁后,APP 显示的里程是路程,不是位移,所以由手机上 APP 显示的信息,不能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ABD。10.每天早上的纪中校园里都响起朗朗读书声,同学们通过诵读经典,尽享经典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诗人选的是“远树”为参考系B.“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选择的参考系是水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牛郎星、织女星间的距离很远,在研究它们的相对运动时,可以将它们视为质点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研究“轻舟”的运动是以水为参考系【答案】BC【详解】A.以行船为参照物,诗人相对行船处于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考系是行船,故 A 错误;B.“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研究对象是桥,以水为参考系,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故 B 正确;C.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距离很远,在研究它们相对运动时,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所以可以视为质点,故 C 正确。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描述“轻舟”的运动,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故 D 错误;故选 BC。11.如图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 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某长直公路上(汽车可调头)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 A 和 B,A 的位置坐标为 xA = 5m ,B 的位置坐标为 xB = -3m。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 5m 处B.A 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 5m 处C.由 A 到 B 位移为-8mD.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路程与位移大小不一定相等【答案】BCD【详解】AB.由位置坐标的意义可知,A 点在原点的正方向 5m 处,即在广场中心北方 5m 处,故 A 错误,B 正确;C.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所以由 A 到 B 位移为Δx=xB-xA=-8m故 C 正确;D.由于汽车可调头,当在某过程中汽车调头行驶,则汽车的位移大小与路程不相等,故 D 正确。故选 BCD。12.为了节能减排,中国政府计划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走进千家万户。一款电动家用轿车在某次测试中 0~30m/s 的加速时间为 10s,设测试过程中车的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则轿车在该段时间内( )A.最小加速度大小为3.0m/s2 B.平均加速度等于3.0m/s2C.平均速度等于 15m/s D.位移大于 150m【答案】BD【详解】AB.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平均加速度等于a Dv 30= = m/s2 = 3m/s2Dt 10故最小加速度大小小于3.0m/s2 ,故 A 错误,B 正确;CD.若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 at 2 =150m2测试过程中车的加速度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定性作出轿车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 v- t 图像可知轿车在该段时间内位移x > x 1= 10 30m =150m2平均速度为v x 150= > m/s =15m/st 10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BD。13.为了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同理若要描述加速度变化的快慢,类比可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某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的 a -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是矢量, 2s : 4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2m / s3C.质点在8s 末的速度大小为 0D.质点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 / s【答案】BC【详解】A.“加速度”为零说明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 A 错误;B.“加速度”是加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变化量也是矢量,“加加速度”是矢量,根据其定义可知 2s : 4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Δa= 2m / s3Δt选项 B 正确;C. a - t 图像正面积表示质点增加的速度,负面积表示质点减少的速度,0 : 8s内正面积和负面积数值相等,所以质点在8s 末时的速度大小为 0,选项 C 正确;1D.质点在4s末的速度大小 v4 = (2 + 4) 4 m / s = 12m / s如果质点在前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质点20 +12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v = m / s = 6m / s因为质点在前4s内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2速运动,其位移大小一定大于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所以其平均速度大小一定大于6m / s,选项 D 错误。故选 BC。14.图(a)是贵州特有的“独竹漂”表演,此项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某次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线划向岸边,同时表演者乙从另一岸边沿同一直线划向河中心并准备表演,该过程甲、乙运动的位置 x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则( )A.0 : t0 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0 : t0 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C.0 : 2t0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0 : 2t0 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答案】CD【详解】A. 0 : t0 内甲乙的斜率均为负,所以运动方向相同,A 错误;B.0 : t0 内甲的位移为-x0 ,乙的位移大小小于 x0 ,所以0 : t0 内甲、乙的位移大小不相等,B 错误;C.0 : 2t0 内乙位移等于甲的位移,时间也相同,所以0 : 2t0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C 正确;D.在 v-t 图中,图线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明显图乙在最大斜率绝对值大于图甲的最大斜率绝对值,所以0 : 2t0 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D 正确。故选 CD。15.如图所示,物体以 4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 2s 速度大小变为 2m/s。已知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 )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6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2m/s,方向沿斜面向下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m/s2,方向沿斜面向上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BD【详解】若 2s 后物体的速度方向仍向上,则有Dv1 = 2 - 4m/s = -2m/sa Dv11 = = -1m/s2Dt即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 2m/s,方向沿斜面向下;加速度大小为 1m/s2,方向沿斜面向下;若 2s 后速度方向向下,则有Dv2 = -2 - 4m/s = -6m/sa Dv22 = = -3m/s2Dt即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 6m/s,方向沿斜面向下;加速度大小为 3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故选 BD。16.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质点的(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D.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位移保持不变【答案】BC【详解】AB.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故 A 错误,B 正确;CD.当加速度减小为零后,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BC。1.(2024·浙江·高考真题)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答案】C【详解】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 A 错误;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 B 错误;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够看为质点,故 C 正确;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 D 错误。故选 C。2.(2023·福建·高考真题)“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 O 处出发,经过 61 天到达 M 处,行驶路程为 585 米;又经过 23 天,到达 N 处,行驶路程为 304 米。已知 O、M 间和 M、N 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 463 米和 234 米,则火星车( )A.从 O 处行驶到 N 处的路程为 697 米B.从 O 处行驶到 N 处的位移大小为 889 米C.从 O 处行驶到 M 处的平均速率约为 20 米/天D.从 M 处行驶到 N 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10 米/天【答案】D【详解】A.由题意可知从 O 到 N 处的路程为SON =SOM + SMN = 585m+304m=889m故 A 错误;B.位移的大小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O、M、N 三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从 O 到 N 处的位移大小为xON =xOM + xMN = 463m+234m=697m故 B 错误;C.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从 O 行驶到 M 处的平均速率为v SOM 585OM = = 米/ 天 9.60米/ 天tOM 61故 C 错误;D.平均速度大小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从 M 行驶到 N 处的平均速度为v xMN 234MN = = 米/ 天 10米/ 天tMN 23故 D 正确。故选 D。3.(2023·浙江·高考真题)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 O 处行走到 B 处的照片,轨迹 OA 段是直线,AB 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 135kg,则巡视器( )A.受到月球的引力为 1350N B.在 AB 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C.OA 段与 AB 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 D.从 O 到 B 的位移大小等于 OAB 轨迹长度【答案】B【详解】A.在月球上的 g 与地球不同,故质量为 135kg 的巡视器受到月球的引力不是 1350N,故 A 错误;B.由于在 AB 段运动时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改变,一定有加速度,故 B 正确;C.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由图可知 OA 段与 AB 段位移方向不同,故平均速度方向不相同,故C 错误;D.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从 O 到 B 的位移大小等于 OB 的连线长度,故 D 错误。故选 B。4.(2023·浙江·高考真题)“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答案】C【详解】AB.“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 错误;CD.“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01 运动的描述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学生版) 备战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pdf 考点01 运动的描述 (核心考点精讲精练)(教师版) 备战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