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题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型 新授核心 素养 1.了解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地点及过程, 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析清朝战败的根本原因。知道列强瓜分中国 狂潮,分析美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明确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通过《时局图》明确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明确各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体会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 统一的信念。(家国情怀)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难点 《马关条约》的危害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本质教法 启发式、探究式、讲授法、图示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教学 资源 课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甲 午 中 日 战 争 与 瓜 分 中 国 狂 潮 背 景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日 本 蓄 意 发 起 战 争 朝月鲜东学党起义 1894 . 7丰岛海战 1984 . 9平壤战役1894 . 9黄海海战1 8 9 4 辽 东 战 役 ( 旅 顺 大 屠 杀 ) 1895 . 1 - 2威海卫战役 中国战败 , 签订 《 马关条约 》 大 大 加 深 了 中 国 的 半 殖 民 地 化 程 度 列 强 掀 起 了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教学方法、过程及时间分配 学习方法及过程【课前预习检查】 回忆提问: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顾知识【教学设计】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导入新课】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未能解决日益严重 的边疆危机,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进程如何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有什 么影响 外国侵略者是如何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探究新课】 观察图片,解释甲午中日战争 ①学生观察图片 ②思考所知内容 围绕目标一 ①学生观察图片 ②思考变化原因 ①学生阅读课本 ②找出相关史实 ③完善笔记 学生思考知识小 纪 干支纪年法一般指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 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 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天干 为10,地支为12。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 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 的“干支表过 渡 :甲午中日战争指的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 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日 本称为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目标一:甲午中日战争 任务一:观察图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南京条约》中日两国的主权均遭到破坏《神奈川条约》)任务二: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名称 目 的 时间 开始标志 主要事件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任务三 :观察图片,明确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 任务四:观察图片,辩认英雄人物并说出事迹。【教学设计】任务五:通过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内容。 材料:“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 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枪声 呼喊声、尖利的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 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 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 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 ” ——英国商人艾伦《龙旗翻卷之下》 任务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战败的原因。(内因、外因) 材料一:日本……岁添巨舰。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 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材料二: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 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00万两。 任务七: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名称时间人物地点内容危害《 马 关 条 约》任务八: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 过 渡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 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目 标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任务一:通过阅读课本,思考俄、法、德三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①学生观察图片 ②相互讨论 ③给出结论 ①学生阅读材料 ②找出相关史实 ①学生阅读材料 ②分析原因 ①学生阅读课本 ②找出相关史实 ③完善笔记 ①学生观察图片 ②分析比较 ③归纳总结 围绕目标二 ①学生阅读课本 ②找出相关史实 ③完善笔记【教学设计】中国东北 圆 局 国的盟国 德 国 欲 在 远 东 扩 大 侵 略 势 力 和 与 俄 在 欧 洲 的 矛 盾 任务二:观察图片,了解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任务三 :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填写 ①学生阅读课本 ②找出相关史实 ③完善笔记 ①学生阅读材料 ②探究问题 ③完善答案门户开放 时间 目 的 侵略方式 内容 实质任务四: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 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 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 ……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 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 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 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 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 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马关条 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甲午之败,虽败 于日本,但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 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 材料三……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 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 优越权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1)材料一中陈京莹哪些话点出了日本发动这次战争的真实目的和 清政府的态度,请找出原文。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自身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的败仗” 后签订的条约及该条约的签订与中国民族危机有何关系。课堂 小结 继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蓄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并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 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己不足以挽救 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业 练习册课后 反思【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