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 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 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包含了三个子目: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 球航行,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传统商路的受阻等因素,再加 上当时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地圆学说的流行以及王室的支持,西班牙和葡萄 牙资助下的航海家开始开辟了一条新的航道,对欧洲社会和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世界近代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史料分析和概括 能力。对于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有所了解,但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至此需要教师在课上 进行系统的讲解,并做好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航行路线。 3.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感受航海家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航海家及航行路线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 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4-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 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呢 新航路的开辟。
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教师】新航路指的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 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在此期间,欧洲人发现了许多未知的地方, 这一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或“大航海时代”。而旧航路是从中国或印度出发,
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到达欧洲的贸易路线。出示材料,结合教材,小组合 作探究,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15世纪末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 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 黄金白银,形成一股寻金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 石 , 东 方 简 直 是 一 个 灿 烂 辉 煌 的 黄 金 世 界 , 冒 险 家 的 乐 园 。 ” ——《马可 ·波罗行记》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 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并对过往商品课以高出过去8至10倍的重税。 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摘编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学生】①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渴求开辟新的贸易市场。②《马可 波罗行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③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 方贸易的所有通道。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和人文主义的冒险精神。当地新航路开 辟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呢 材料:由于造船技术提高,欧洲人已能建造适于远洋航行的大型的多桅快速帆船。中 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普遍应用于航海,为欧洲人深入以往未知 的海域提供了条件。地理知识的增进,使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相信地圆说是正确的,相 信一直向西航行最后仍能回到欧洲。王权和商业资本的支持,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政治 的和经济的保证。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学生】①指南针的传入,航海和造船技术的提高;②地圆学说的广泛流行;③葡萄 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教师】结合教材,找一找第一位航海家——迪亚士航行的基本情况。 【学生】开始的时间:1487年,支持的国家:葡萄牙王室,航行路线:沿非洲西海岸 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教师】出示地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
亚洲
1487
葡萄牙
里斯本



西
Cap
of
Good
H
ope


好望角
)
【教师】结合教材,找一找达 ·伽马航行的基本情况。 【学生】开始的时间:1497年,支持的国家:葡萄牙王室,航行路线:从葡萄牙出发, 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 【教师】出示地图,知道达 ·伽马的航行路线。所以达 ·伽马才是第一个真正到达东 方的航海家。
(





西

)
【教师】结合教材,找一找哥伦布航行的基本情况。 【学生】开始的时间:1492年,支持的国家:西班牙王室,航行路线:从西班牙出发, 开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教师】古巴和海地就位于美洲大陆,但哥伦布自始至终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所
以把当地人叫作印第安人。出示地图,知道哥伦布的航行路线。 【教师】结合教材,找一找麦哲伦船队航行的基本情况。 【学生】时间:1519—1522年,支持的国家:西班牙王室,航行路线:穿越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船队第一次 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教师】出示地图,知道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注意麦哲伦本人未能完成环球航行, 而是他的船队。 【教师】出示材料,体现了怎样的航海精神 材料: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 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 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
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我们只好把 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我们还常常吃木 屑。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不到老鼠了。 ——引自与麦哲伦一道作环球航行的皮加费塔在航海日记中的描述 【学生】历经艰险,克服困难,勇于探险、坚忍不拔、敢于开拓的精神。 【教师】出示材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一:
(
美洲
) (
意大利人阿拉伯人
) (
亚洲
) (
疏勒(喀
) (

路开
辟图

大西洋
欢洲


因草
白银





亚洲
非洲
)杭州 商贸中 地中海沿岸 拉伯人其中东也 材料二:
材料三: 约 公 元 1 3 世 纪 末 1 5 世 纪 绘 制 1 6 世 纪 绘 制
孤立封闭 交汇融合 连成整体 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及其随之而来的海道大通,从根本上打破了以
往的闭塞性,使多年来分散发展的地区史逐步转变为整体发展的世界史。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学生】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欧洲与 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③世界开始连为一 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教师】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美洲印第 安人后裔们在纪念活动期间打出的标语是:“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如何评价 哥伦布:英雄还是强盗 并出示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和掠夺的图片。
【学生】各抒己见,并给出合适的理由。 【教师】西欧国家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
本课小结 探寻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 原因、条件 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提高、地圆学说、王室 支持
新航路开 迪亚士、达 ·伽马 辟的过程 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新航路开辟 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②③ 消极影响:西欧国家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的道路。
教学反思 本课脉络线索清晰,子目之间有前后因果联系,学生容易理解,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呈现地图、图示、史料等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史料解读和分析的 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 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感受航海家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