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主题 (课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一 月 日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学习内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括了三个子目的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和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这一课的内容和思路与第5课《动荡中的春秋时 期》基本一致,与旧教材相差不大。但是在内容的详略上更趋合理,先是 呈现出战国时期两大形态——战争与变革,最后又讲经济——战争需要经 济做支撑,而经济的不平衡也可导致战争的产生,要在战乱中求生,变革 必不可少。学情分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思路和第5课基本一致,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第5 课的学习为参照,这样学来比较简单。春秋与战国,本就是东周王朝不同 的两个历史时期,具有思路的连贯性。由争霸到兼并,最终走向一统。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的基本史实和几场重要的战争。(史料实证) 2.能够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正确认识战国兼并战争的意义。(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能够理解商鞅变法在秦国统一进程中的作 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5.结合材料,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时期的基本史实、商鞅变法的内容。 难点: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同战国格局的关系。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学习了东周的前半期,叫做“春秋”,那 么今天我们学习东周的后半期,同样是和一本书有关——因为刘 向编写了《战国策》一书,那么这个时代就叫做“战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吧。 【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 一 ) 七 国 [地图展示] (1)春秋后期地图 (2)战国初期地图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两幅图片,看一看,从春秋后 期到战国初期,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战国时期的资 源相当丰富,教师 应该广泛引用故事 资源讲解。 引用《战国策》一 书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北斗维制斟无) (1) 体 (2) (生答:晋国消失了,很多小国消失了,大国变得更大了) 师:这就是战国时代的样子,那么晋国是怎么消失的 (生答: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所瓜分) 师:现在同学们更能理解东周开始的“礼崩乐坏”了吧 维 系周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甚至于连强大的诸侯国也不 能幸免。 晋国的大夫智伯瑶执政后,强行要求赵、魏、韩三家缴纳土 地,唯独赵家不从,于是智瑶便联合魏韩二家攻打赵家。赵襄子 不敌,逃往晋阳,智瑶就说:“晋阳临晋水,用水灌城,赵家就 灭亡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韩二家一想,自家的都城也 在水边,要是智氏故技重施,用水淹魏都安邑、韩都平阳,那不 就全完了。于是韩魏二家和被围的赵家联合, 一起诛灭了智家二 百多人,又把全晋国的土地瓜分,最后三家大夫派人到洛邑,请 求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这明显是一种犯上作乱的行为,按理周 天子应该讨伐叛逆,结果周王选择了同意,史称“三家分晋”(笔 记 ) 。 师:三家分晋起了个不好的头,齐国的大夫田完,本是春秋 史书,由西汉刘向 编纂,记载了战国 时期的历史。地图对比,更清晰 直观地反映出春 秋、战国时期诸侯 国数量的变化,从 而理解兼并的含 义。 也能培养学生读图 和用读的能力。讲述战国时期的故 事,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更能体会到维 系周王统治的各项 制度已经崩溃。时期被齐国所灭的陈国国君后裔,因古时“陈”“田”同音,所 以就叫田氏,田氏成为齐国势力最为强大的大夫,在消灭其他卿 大夫以后,田和将齐康公放逐海上饿死,自立为国君,后来也请 周天子册封,周安王也答应了。史称“田氏代齐”。 所以,现在的天下就只剩下七个强大诸侯国了,它们是…… (生答:韩、赵、魏、齐、楚、秦、燕) 师:统称战国七雄。 师:我们来熟悉战国七雄的位置,东边是齐国,南边是楚国, 西边是秦国,北边是燕国,中间三个就是赵魏韩。 (二)战争和特点 师:战国时期,大国已经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政治欺骗, 代之以赤裸裸的兼并扩张,兼并之下,有哪些特点 (生答: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师: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内容也很丰富。我们先来看桂陵之 战和马陵之战。 魏国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请齐国帮忙,齐国却在军师孙膑的 谋划下,不直接无法控制赵国,而是攻打防守空虚的魏都大梁, 魏将庞涓被迫返回救援大梁,在桂陵遭到齐军的埋伏,被俘虏。 齐国既救了赵国,又打击了魏国,上演了一出“围魏救赵”的戏 码。 后来,魏国为了报桂陵之战的损失,攻打韩国,韩国也请齐 国帮忙。孙膑再一次使用围魏救韩的招数,运用“减灶计”诱敌 深入,迫使魏将庞涓回军,在马陵遭遇齐军埋伏。孙膑早先已经 叫齐军搬树堵塞了通道,只留了一棵树子没砍,在上面写了“庞 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字,并与山上埋伏的齐军约定,见山下火起, 就放箭。庞涓赶到后,已是晚上,见树上有字,便举起火把来读, 还没读完,山上的齐军一见到火光,立即放箭,魏军全军覆没, 庞涓便于树下自刎。师:再来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已是秦统一之时,双方各集合了百万大军,秦将是 “杀神”白起,赵将原是廉颇,后来赵王中了秦人离间计,撤换 成了有“纸上谈兵”之称的赵括,致使赵军身陷秦军合围,白起 活埋了四十余万赵军降卒,使得赵国元气大伤。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来当时战争的残酷,各国实力此消彼 长,秦国最终崛起。 二、商鞅变法 师:为什么远在西部边陲的秦国会横扫天下,这就和商鞅变 法离不可分。 [思考]各国为什么要变法 (生答: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为巩固统治和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师:这也是生产力继续提高的表现,地方阶级开始向奴隶主 贵族阶级索取利益。那么哪些国家哪些人进行了变法 (生答: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师: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知道,这些变法中最有成效的只 有商鞅变法。 为什么商鞅会成效最大 这就不得不提到商鞅和秦国的故 事了。 商鞅原名卫鞅,也就公孙鞅,本是卫国公子,卫国灭亡后成 了魏国人,魏相公叔痤很欣赏他的才干,就告诉魏惠王:“我死 后,你一定要重用他,如果不用,就杀了他。”魏惠王虽然答应 了,却没有杀卫鞅,而是放任他逃到了贫穷的秦国,求贤若渴的 秦孝公被他的理论打动,最终重用卫鞅变法,受封于商地,故称 商鞅,魏国也就成了强秦的第一个目标。 顺便提一下,李悝、吴起,还有后来碾压魏国的秦相范睢、 张仪等人,都是魏国人,所以魏国是当之无愧的人才输出基地。 师:商鞅是哪一年变法的 (生答:公元前356年) 师:商鞅进行了哪些变法 在讲“商鞅变法” 时,最后,老师应 该要引发一个思 考 : [材料一]商君相秦 十年,宗室贵戚多 怨望者……秦惠王 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材料二]及孝公、 商君死,惠王即位, 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 [提问]商鞅变法到 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了 引导学生从商鞅变 法的内容和带给秦 国的变化、影响等 方面进行思考。 [提示]商鞅变法中 取消贵族世袭特 权,废除旧的土地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进一步瓦解了分封制度 制度,废除分封施 行县制,都无一不 触动了贵族的权 益,被杀是必然; 但是商鞅变法确实 给秦国带来了显著 变化,在兼并战争 中连连取胜,一跃 而成最强大的诸侯 国……这些又是不 争的事实,所以秦 国依然施行商鞅之 法,最终统一中国。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夺权3.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最早的身份证制度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获得土地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调动人 民的生产积极性3.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发展经济,稳定市场,更为后世树立了典 范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师:从这些变革中,我们可以明白,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 哪些影响 (生答:秦国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综合国力大大 加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今后秦的统 一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师: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各国要适应兼并战争,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不行的,那么此时 的经济发展,有春秋时期相比,又有哪些明显的进步呢 [师生共同总结] (一)农业:铁制农具使用日趋普遍,牛耕进一步推广; (二)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种类更多; (三)商业:金属货币大量使用,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 心城市出现。 (四)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在成都平 原的岷江上游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鱼嘴 飞沙堰 南桥 商堆公园 宝瓶口师:都江堰有哪些作用呢 (生答: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师:没想到2000年后的今天,都江堰依然在发挥重要价值, 我们要感谢李冰父子,正是因为他们创造了都江堰,才使得成都 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体会到了同春 秋时期更进一步的剧烈,在无数场兼并战争的背后,虽然是累累 白骨,但中华大地至少看到了统一的曙光,只要国家一统,百姓 安居乐业,白骨露于野的悲凉也会慢慢淡忘。 【板书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秦韩赵魏楚燕齐 二、 商鞅变法 时间: 人物:商鞅和秦孝公 内容:见表格 影响: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三、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水利——都江堰搜集关于战国时期的成语,记录下来。 作业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