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主题 (课题) 动荡变化的春秋时期 1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一 月 日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班级学习内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包括了三个子目的内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和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这一课的内容与旧教材大体一致,但在细节处更 见合理。在“王室衰微”一目,简述了东周的历史,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 解春秋就是东周的一个时期,同时又阐述了王室衰微的一些现象;既然王 室衰微,周天子丧失了对天下的管控能力,那么诸侯一定会产生争夺霸主 的情况,所以第二目“诸侯争霸”就是一个连贯的思路。第三目,春秋时 期的经济发展,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述。学情分析 有了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可以通过教材获取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读图、读材料的能力。但 是历史这一门课程,并不像其他科一样,难度层层递进,它都是一课一知 识,所以对于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老师要注意点拨和辅导。学习目标 1.知道东周和春秋时期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 2.能够理解王室衰微的背景和表现,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分封制给 周王朝带来的弊端。(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知道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能记住春秋五霸,明白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 民族融合。(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5.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细致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6.能认识到春秋争霸战争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重点: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 难点: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的表现。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运用网络视频资源《一口气读懂<春 秋>那段历史》(https://haokan./v pd=wisenatural&vid=9022791164746335677) [提问]什么是“春秋” 季节还是国家 【讲授新课】 一、王室衰微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王朝的历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一个“孪生兄弟”——东 周。 同学们,请仔细阅读教材,说一说,东周与 西周是怎样的关系 (生答:周平王将都城由镐京东迁至洛邑) 师:由此,我们知道,东周与西周是一脉相 承的关系,那么,我们来归纳一下,东周建立的 三要素吧。 通过询问学生是季节还是国 家,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够理解, “春秋”是东周的一个时期,因为 孔子编写《春秋》 一书而得名。由 此检验学生预习情况。 在此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二者的 关系,可以为学生简单讲一讲,周 平王与西周幽王(子与父)的关系。 结合第四课“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老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后续。 关于东周建立的情况,教材上讲述 比较简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运 用多媒体资源,告知学生,正是在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人物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师:东周的前期,我们把它叫做“春秋时期”, 这个时候,周天子的天下已经混乱不堪了。接下 来,让我们一同坐上时空穿梭机,去那个遥远的 年代看一看。 [任务1]比一比:找出王室衰微的表现。 (归纳:1、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2、周王 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师:分封制可是周王赖以维系统治的重要手 段,它怎么就瓦解了 (生答:一些诸侯国为了强加统治,不再分 封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而且不能世袭)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此时,诸侯国内 的这些官员成了谁的私产 (生答:诸侯国君) 师:事以至此,周王也无可奈何,因为他能 直接管辖的地区只有—— (洛邑一带) 师:没想到,当年高高在上的周王,现在也 沦落为了一方诸侯,但还好,他还是名义的天下 “共主”,可是这个“共主”的生活好不好呢 (生答: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师:因为诸侯国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纳贡, 周平王死后差点都没钱埋。所以,这个时候,已 经“礼崩乐坏”(要求学生勾画)。 [材料研读] 材料一: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注:按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提问]从这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生答:诸侯争霸) 二、诸侯争霸 师:自从周朝礼崩乐坏后,诸侯也开始大打 出手,强大的诸侯常常侵扰其他小国。但是打架 终究需要一个理由,找什么理由呢 (生答:“尊王攘夷”) 师:齐桓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凡是不 尊重周王的,我要替周王收拾他;凡是捣乱的夷 秦、晋等诸侯国的护送下,周平王 才得以逃到洛邑重建周朝,这样, 学生对王室衰微、诸侯渐强能有一 定有解。分组合作探究,组间比拼、交流。 在此期间,学生可能不会归纳,会 将第28页两段话的文字都读出来, 那么,老师要适时引导,教会学生 进行归纳。 以适当的停顿,提醒学生通过阅读 教材获取信息根据材料,获取信息,是历史考试 的一个重要类型。运用教材中现成 的材料,既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又 培养学生通过教材获取信息的能 力。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探究,最终 得到想要的答案——诸侯争霸。国,我要替周王收拾他——这就是“尊王攘夷” 的意思。 师:其实这么多诸侯国中,最不听话的还是 齐国。 齐国国君是谁 (生答:齐桓公) 师:除齐桓公外,还有哪些霸主 (生答: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 越王) 师:齐桓公虽然是一代霸王,可是晚景凄凉, 本来,管仲辅佐他成就一代霸业,可是后来,他 抛弃了管仲,又刚愎自用,以至引起诸子争位, 最后被饿死在行宫。 而相比之下,管仲的离去,何尝不是一桩幸 事 这位智者,本是桓公的敌人,好在有鲍叔的 举荐,才得以活命,效命桓公,开创了我国古代 的税收制度。 晋文公叫重耳,曾经流浪多国,只有秦公楚 王善待他,留下了“秦晋之好”的美谈,后来楚 王问他,若助他复位,将如何报答 晋文公回答 说:“今后两军交战,我一定‘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两国争霸,晋军通过主动退让,诱 敌深入,最后战胜楚军,取得霸主之位。 所以孔子曾说,春秋无义战,那么老师给大 家看两个观点,春秋的争霸战争真的无意义吗 【观点一】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恶劣, 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分 裂,社会动荡不安。 【观点一】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一方面, 长期战争使得中原民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 等民族逐渐交融;另一方面,战争使得一些小的 诸侯国被消灭,形成了几个大的诸侯国,为战国 时期以及之后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生答:一方面,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的确 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另一方面,大国吞并小 国,华夏征伐戎狄,使得疆域不断扩展、民族融 合不断加剧,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最后一个子目,归纳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 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 讲故事,生动有趣,学生更有兴趣。 回归教材,开展小组活动,采用灵断增多 [回顾]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演变: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制 农具和牛耕。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铁制农具 (与青铜器、石器相比较,铁制农具更加锋 利 )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 细致。 商 业 :金属货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提示]贷、寶、财等字和钱、钞等字偏旁的 变化,体现了什么 (生答:金属货币的使用) [思考]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由贝类向金属类转变。 【课堂总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期社会生产 力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诸侯国之间的发展不均 衡,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引发诸侯争霸。 【板书设计】 活多样的归纳形式完成本子目,培 养学生自主归纳的能力。 可带领学生一同思考。(王室衰微动荡变化中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作业设计 为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与政治动荡的关系制作一份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