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农业 课件 (共35张PPT)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2 农业 课件 (共35张PPT)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节 农业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介绍农业的分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政策导向等)来决定的,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强调了农业发展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区域认知
学生在学习农业分布和发展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政策导向等)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分析我国小麦和水稻的分布时,需要考虑到南方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沛,适宜水稻生长;而北方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则更适合小麦等旱作物的生长。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种综合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分析问题能力。
综合思维
通过介绍农业的分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政策导向等)来决定的,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强调了农业发展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地协调观
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果园、牧场等农业生产基地,了解当地的农业类型、生产方式和经济效益;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如种植作物、养殖动物等,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和乐趣。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更好地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农业意识和爱国情怀。
地理实践力
本节知识结构
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西部:畜牧业为主,还有种植业
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
走科技强农之路
宜粮则粮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等
contents
目录
农业及其重要性
1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3
走科技强农之路
4
PART
THERE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适合经旱作农业。
水分
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与不相同。
热量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光照
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其适合种植的作物和生产力也不同。
地形和土壤
因地制宜
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
“宜林则林”。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宜牧则牧
气候干旱、地形平坦、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
自然条件
我国400mm年降水量线的北、以西地区
举例
宜粮则粮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了)
自然条件
东部平原地区,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举例
宜林则林
山高坡陡,地形起伏比较大,水土易流失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
自然条件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东南林区、西南林区)
举例
宜渔则渔
气候温暖湿润、河湖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自然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举例
因地制宜
利用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例如,很多城市郊区的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
交通运输方便吗?
市场上有需求吗?
国家政策鼓励吗?
我的技术水平能达到吗?
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
技术水平
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活动
在图 4.15 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 一个、B、C、D 四地。 其中,一个 为城市郊区,B 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 为山地,D 为海洋。
1.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 一个、B、C、D 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A 地以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为主。因为A地位于城市郊区, 离城市近,生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
1
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为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2
C地适宜发展林业。因为C地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
D地为海洋,水城辽阔。
4
活动
在图 4.15 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 一个、B、C、D 四地。 其中,一个 为城市郊区,B 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 为山地,D 为海洋。
2.家住一个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一个。
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可行。因为A地距离城市近,市场对花卉、蔬菜、鱼、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比水稻高,所以由水稻改种花卉、蔬菜,发展鱼、肉、乳、禽、蛋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PART
FOUR
走科技强农之路
近年来,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能力明显增强
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02
04
01
我国农业依靠科技取得的成就
03
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育种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图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在试验田中。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
度等植物生长条件,突破了植物生
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例如,北方
地区居民在冬天可以吃到当地产的
多种多样的蔬菜、水果,这在以前
是不可想象的。图为蔬菜大棚里西
红柿喜获丰收。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
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图为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华北、西北等缺水地区大力推广
滴灌、喷灌技术。该技术根据植物生
长特点,按需按量灌溉,既能提高产
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图
为农田滴灌设施。
活动
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整理的结论,从 一个A、B、C 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
A. 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B.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
C.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畜牧、养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近几年在厚皮甜瓜的东进、南移过程中,无土裁培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专用装置,采用有机基质裁培技术,为南方地区裁培甜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早春和秋冬栽培上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示例一
无土裁培也可用于花卉,多用于栽培切花、盆花用的草本和木本花卉,其花朵较大、花色鲜艳、花期长、香味浓,尤其是家庭、宾馆等场所,无土栽培盆花深受欢迎。另外草本药用植培和食用菌无土栽培,同样效果良好。
示例二
新疆吐鲁番西北园艺作物无土裁培中心在戈壁滩上兴建了112栋日光温室,占地面积34.2平方千米。采用沙基质槽式栽培、种植蔬菜作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示例三
活动
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
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订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如图 4.12 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部地区农产品的产区大多分布在山麓地带的平原。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夏季光照强烈、水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2. 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活动
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
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订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如图 4.12 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大豆,南方主要农产品是水稻、油菜、甘蔗、水产。水稻、甘蔗的生长喜高温、需水量大,南方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所以南方生产水稻、甘蔗。南方河湖多,水产品产量大。而小麦、玉米、大豆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需水量也不是很多,所以主要分布在北方。
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含义,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知道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会通过实例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小练
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景迈山古茶林区与耕地水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解析:读图可知,古茶林区分布在海拔约1600米的地方,而耕地水田区主要分布在1000米的地方,结合材料“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可知,两地气温差异由于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故选D。
D
景迈山研学记录卡
1.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
2.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3.有1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4.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5.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6.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7.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体现的理念是( )
A.林茶共生、人地和谐 B.因地制宜、棉茶结合
C.联结东西、大美和谐 D.人进沙退、止沙生绿
解析:“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体现的理念是林茶共生、人地和谐,A正确;因地制宜、棉茶结合,材料中没有提到棉花种植, B错误;联结东西、大美和谐以及人进沙退、止沙生绿,与题干无关,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A
景迈山研学记录卡
1.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
2.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3.有1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4.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5.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6.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7.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当地( )
①茶文化传承与保护
②文旅产业发展
③景迈山景观形象提升
④耕地水田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当地茶文化传承与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景迈山景观形象提升,①②③正确;耕地水田开发不利于因地制宜,④错误,故选A。
A
景迈山研学记录卡
1.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
2.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3.有1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4.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5.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6.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7.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你也许想不到,一碗白米饭,它的种源80%来自海南岛。图是海南岛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
A.平原作物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丘陵作物区种植温带经济作物
C.林业经济区分布在北部地区
D.生态功能区以平原、丘陵为主
解析:由图可知,海南岛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平原作物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A正确。丘陵作作物,B错误。林业经济区分布在南部地区,C错误,生态功能区以山地、丘陵为主,D错误。故选A。
A
你也许想不到,一碗白米饭,它的种源80%来自海南岛。图是海南岛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三亚成为我国冬季“育种天堂”的突出优势是( )
①气温高,热量充足
②纬度低,光照充足
③冬季降水丰富,水分充足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三亚所处的纬度低,气温高,光照、热量充足,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陵为主,起伏大,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你也许想不到,一碗白米饭,它的种源80%来自海南岛。图是海南岛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每年约有6000多名科研人员齐聚三亚,进行作物的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体现出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
A.农产品完全依靠自给自足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科技可改变自然环境特征
D.科技助力农业的发展
解析:结合题干每年约有6000多名科研人员齐聚三亚,进行作物的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体展方向是科技助力农业的发展即科技兴农,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